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位於江蘇省境內,形成的原因是自然地理活動形成的,加上後期人工建設大壩形成了現在的洪澤湖,屬於淮河中下游形成的淺水小湖群,在古時候稱為富陵胡,直到唐代以後才稱為現在的洪澤湖,1128年以後原淮河失去入海口匯入附近的小湖泊形成了現在的洪澤湖,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
洪澤湖形成的三大因素,第一是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形成洪澤湖胚胎的是唐代以前的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的小湖泊群,第二個因素是黃河居高臨下的倒灌使得淮河的水流量加大流向了這裡形成了第二階段的洪澤湖,第三因素是人為修建大壩把水圍在了湖裡形成了現在階段的洪澤湖形態,可以說現在的洪澤湖的形成是天然環境和地理變遷以及人為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
其實在洪澤湖這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在古時候這裡就是古人最適合生存的地方,自然資源非常的適合所以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非常多,在1500年前人們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古城,這座城叫做泗洲城,這座城在歷史上輝煌了900多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隋唐年間這座城開始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由於這座城地勢比較低窪,從南宋開始黃河和淮河的水會流進入洪澤湖,導致洪澤湖水位上漲,讓這座古城長期受到水患的影響,到了明代為了保護泗洲城不遠處的皇陵,曾經叫專門治水的人在附近修建大壩用於防洪,但是還是沒有防住黃河洶湧的洪水,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洶湧的洪水淹沒了這座繁華的古城。
泗洲治所遷在盱眙山腳下幾十年的時間,乾隆四十五年(1777年),安徽巡撫向朝廷上奏提議把泗洲遷到虹也就是現在的泗縣縣城,民國時期把洲改為縣,也就是泗縣,1949年跟泗陽宿遷一部分合並,成為現在的泗洪縣,而原來的泗洲古城已經淹沒在了洪澤湖下面不見天日。
現在泗洲古城已經大部分露了出來,只是200多年來洪澤湖淤泥沉澱在泗洲城裡面導致的地勢升高形成的,還有一部分仍然埋在下面,每當遇到特大洪水的時候這些地方都會重新被淹沒在湖底,同樣被淹沒在湖底的還有明朝祖陵的一部分,這些年由於洪澤湖水位下降導致了原本被淹沒的東西慢慢的重新顯露出來,國家也加大了對這些重新出現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和保護。
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位於江蘇省境內,形成的原因是自然地理活動形成的,加上後期人工建設大壩形成了現在的洪澤湖,屬於淮河中下游形成的淺水小湖群,在古時候稱為富陵胡,直到唐代以後才稱為現在的洪澤湖,1128年以後原淮河失去入海口匯入附近的小湖泊形成了現在的洪澤湖,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
洪澤湖形成的三大因素,第一是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形成洪澤湖胚胎的是唐代以前的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的小湖泊群,第二個因素是黃河居高臨下的倒灌使得淮河的水流量加大流向了這裡形成了第二階段的洪澤湖,第三因素是人為修建大壩把水圍在了湖裡形成了現在階段的洪澤湖形態,可以說現在的洪澤湖的形成是天然環境和地理變遷以及人為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
其實在洪澤湖這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在古時候這裡就是古人最適合生存的地方,自然資源非常的適合所以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非常多,在1500年前人們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古城,這座城叫做泗洲城,這座城在歷史上輝煌了900多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隋唐年間這座城開始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由於這座城地勢比較低窪,從南宋開始黃河和淮河的水會流進入洪澤湖,導致洪澤湖水位上漲,讓這座古城長期受到水患的影響,到了明代為了保護泗洲城不遠處的皇陵,曾經叫專門治水的人在附近修建大壩用於防洪,但是還是沒有防住黃河洶湧的洪水,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洶湧的洪水淹沒了這座繁華的古城。
泗洲治所遷在盱眙山腳下幾十年的時間,乾隆四十五年(1777年),安徽巡撫向朝廷上奏提議把泗洲遷到虹也就是現在的泗縣縣城,民國時期把洲改為縣,也就是泗縣,1949年跟泗陽宿遷一部分合並,成為現在的泗洪縣,而原來的泗洲古城已經淹沒在了洪澤湖下面不見天日。
現在泗洲古城已經大部分露了出來,只是200多年來洪澤湖淤泥沉澱在泗洲城裡面導致的地勢升高形成的,還有一部分仍然埋在下面,每當遇到特大洪水的時候這些地方都會重新被淹沒在湖底,同樣被淹沒在湖底的還有明朝祖陵的一部分,這些年由於洪澤湖水位下降導致了原本被淹沒的東西慢慢的重新顯露出來,國家也加大了對這些重新出現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