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恐怕和龐統有關吧!

    說實話,有人給出的其他答案,我並不看好所謂的跟劉備出山或者是斬馬謖亦或者是殺劉峰。說實話這些事情多半的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

    跟劉備出山,這當然不消多說,我出來就是跟你賭博的,甭管到底是輸是贏,生死無悔!最起碼我幫你三分天下,這已經算得上是盡我之所能,並且,達到我想要的那種高度,只不過跟我最終的高度有所差距,但這已經足夠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後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不後悔跟劉備一起出山,他為了自己當初那個決定感到驕傲,並且願意一直執行這樣的一個命令!

    至於說佔馬謖,諸葛亮更後悔不了了!雖然街亭慘敗導致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但是諸葛亮心裡也十分明白北伐這個事情。說的比較好,但做起來特別困難,要想真的完成這個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都能成功的。馬素更多的只不過是一次必然的失敗而已!如果能成功,那皆大歡喜,天下皆知我諸葛亮之名,如果失敗了那也無所謂,反正就這樣吧!

    他說其他的等等那是必經之路上必然會要出現的某些錯誤的概率,就好像一個電腦程式設計一樣,如此重大的一個程式設計裡面肯定會有幾個漏洞或者有幾個錯誤。總歸會出現諸葛亮心裡也十分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無非就是逆天而為。當初跟劉備出的時候,只有幾千兵馬,只有幾個將軍,可是到後來呢,雄踞一方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如果說諸葛亮真正後悔的一件事情,可說實話我更偏向於龐統之死!

    龐統為劉備的事業獻身,這一點無可厚非,諸葛亮也怨不著誰,可是龐統死的太過於的冤枉,而且死的時候也有一些過於慘烈,萬劍穿身而死!

    是想都沒想到龐統正值壯年,此時正應該人生到達巔峰之時,更劉備入川死在了落鳳坡。這是何等的悲哀,諸葛亮心裡也是問明白自己對不起這個好朋友!本來能夠帶她名揚青石能夠威震天下的,結果突然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亂精緻中,那自己以後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師傅,自己曾經的同窗,自己曾經認識的人,或者死了以後,九泉之下遇見龐統又該說些什麼的?

    更何況龐統一死使得當時的荊州必須得留給關羽。關羽是一元武將,雖然打仗這方面沒的說是一把好手,可是這種準確的分析國與國之間關係的這種思維,關羽還是欠缺的。不說其他的關羽在進攻樊城的時候,如果說有一個像諸葛亮或者是像龐統一樣的人,能夠提醒一下關羽,東吳可能會動手,並且強制關於加強對於動物的防備,也不至於出現這等慘敗!

    對於諸葛亮來講,龐統的死,使得自己更加對前線的事情和蜀漢的事情操心受累,而且還需要把荊州給他放開了!

    這一切立刻就變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尤其是最後關於把荊州給丟掉的時候,諸葛亮想起自己曾經的好友,心裡面有多悲痛,有多懊悔可想而知!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是三國曆史上非常知名的人物,同時也是三國曆史能力最全面的人才,諸葛亮既能安邦治國、又能行軍打仗,還能吟詩寫文,偶爾當下發明家,稱得上三國時期綜合能力最強的人了。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人品能力俱佳的諸葛亮也是如此,同樣也會犯錯,雖然諸葛亮一生做事非常小心謹慎,但是仍然難免會犯錯,仍然難免會失敗。一般來說,做事小心謹慎,可以避免犯錯誤,但是在戰爭中也就無法取得較大的戰果。

    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於過於謹慎,沒有采用當年韓信大膽的軍事策略,以奪取長安為戰略目標,而採用聲東擊西的謀略,把隴右五郡作為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最終還因為用人失誤,導致前功盡棄,但同時你必須看到,諸葛亮雖然在五次北伐中沒有取過較大的戰績,但同時也沒有遭受較大的損失,而且還在諸葛亮的小心謹慎之下斬殺魏國名將張郃和王雙。

    有人認為諸葛亮一生最後悔的事是斬馬謖,但我認為諸葛亮斬馬謖一點也不後悔,雖然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同時還是諸葛亮大力培養接班人,但是馬謖作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鎮守街亭的主將,居然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放棄城池和水源,在山上安營紮寨,企圖處於攻勢來擴大戰果,本想著貪功,卻一不小心被曹魏名將張郃打成了經驗包。

    由於馬謖的失敗,直接導致蜀軍在街亭的全線潰敗,因此魏軍就能通過街亭,同時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西進並進入隴右,尋找諸葛亮北伐主力作戰,另一路南下控制並切斷祁山道,斷絕諸葛亮北伐大軍的後路,一旦張郃成功實施,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軍就會全軍覆沒。

    換句話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用人失誤,用了馬謖這個不應該用的人,馬謖不僅沒有守住街亭,也沒有為諸葛亮攻取隴右爭取時間,還直接導致街亭之戰失敗,馬謖的存在沒有起到任何應有的作用。

    所以,沒有什麼事比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還要大,如果諸葛亮要後悔的話,那麼他這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應該就是在第一次北伐中用馬謖守街亭,這個最錯誤的決定

    當諸葛亮決定用馬謖時,蜀軍中很多人是反對的,有人提議用魏延、吳懿等有經驗有能力的老將,但是諸葛亮不用,而是以丞相之職力排眾議非要用馬謖,諸葛亮用馬謖最大的原因就是培養的接班人,馬謖不僅與諸葛亮關係,而且是蜀漢年輕一代中的荊州派。

    諸葛亮是荊州派的領袖,馬謖是荊州派的骨幹,諸葛亮起用一個新人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次北伐中擔任最重的街亭防守任務,就是為了在戰爭中培養馬謖的能力,如果馬謖能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出色,並完成任務的話,那麼大概率馬謖就是諸葛亮的第一繼承人。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馬氏五常是荊州襄陽人,是當地的士族,諸葛亮也常年在襄陽隆中生活,對襄陽當地士族都有一定的瞭解和熟悉,同時諸葛亮在整個荊州有一張屬於自己的龐大關係網,甚至和劉表、蔡瑁、蒯祺等人扯上了親戚關係,當然也與馬氏五常關係好,原本就是舊識,天然也就更加親近。

    另外,馬謖確實是個有才能的人,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完全否定馬謖這個人,至少馬謖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戰提出非常著名的戰略,就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成為諸葛亮解決南中問題的戰略,並且相當成功,這就是馬謖的功勞。

    再說了,諸葛亮曾經整日整夜與馬謖促膝長談軍事謀略,如果馬謖沒一點軍事才能的話,根本不可能和諸葛亮能談到一塊去,因為諸葛亮本身也是軍事家,還有一部《便宜十六策》的軍事著作流傳下來,對於軍事謀略和戰略,諸葛亮顯然是懂的,馬謖能與諸葛亮進行長時間的探討,這就是能力。

    原本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北伐,因為出其不意,因為魏軍沒有防備,根本不會想到蜀漢會大舉進攻關中,在曹魏的眼中,蜀漢是三國最弱小的,根本沒當回事,曹魏絕大部的防守力量都用來對付東吳,正因為如此,如果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戰中用人得當,謀略合理,雖然拿下長安不一定,但是拿下隴右五郡是肯定能拿下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中之重就是街亭之戰。如果諸葛亮不用馬謖守街亭,而是用魏延或者吳懿,甚至用王平都可以,那麼街亭就不至於這麼快失守,如果蜀軍能守住街亭,那麼魏軍就無法通過街亭進入隴右五郡和祁山道,那樣的話,諸葛亮就能收割隴右五郡,完成戰略任務。

    只要諸葛亮完全掌控了隴右五郡,那麼將會切斷曹魏與涼州的聯絡,接下來曹魏想要反撲蜀漢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果諸葛亮消化隴右五郡後繼續乘勝進軍涼州,那麼魏國涼州將會不保,這樣的話,曹魏就失去了雍涼之地,曹魏整個西部就只剩下關中一小塊地方了,那麼蜀漢在戰略上將會保持主動而不是被動。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那麼諸葛亮接下來的北伐將會容易多了,至少不用從漢中經過八百里難走的秦川蜀道攻擊關中了,而是從雍涼地區率領騎兵,居高臨下衝擊曹魏的關中平原,那樣在魏蜀兩國的戰爭中,諸葛亮始終就能保持優勢,還可以進一步蠶食關中,進逼中原,統一天下。

    可惜一切都止步於諸葛亮用錯了馬謖這個人,所有的北伐戰略都成為了水中花、鏡中月,這才是諸葛亮一生最後悔的事

  • 3 # 歷史笑春風

    諸葛亮一生做過的最後悔的事情應該是殺了劉封。這件事是諸葛亮辦得最錯的一件事,給蜀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原來是羅侯寇氏之子,也是貴族出身。當時劉備沒有兒子,便把他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劉備的眼力是有名的,他收養劉封也有把他當作繼承人培養的意思。從此,劉封就在劉備的手下,為劉備效力。

    劉封作為劉備刻意培養的年輕一代將領,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史書上說他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俱克。從中我們刻意看出他是一名智勇兼備的將領。後來,劉備讓他帶領孟達攻佔上庸,成為劉備集團的一員獨當一面的將領。

    不過,劉封的軍事能力雖然出眾,可是他的政治能力相對要差。他在上庸的時候,遇到了老奸巨猾,心懷叵測的孟達。由於劉封不是孟達的對手,吃了大虧。在應援關羽的問題上,劉封不顧大局,拒絕了關羽的要求。而和孟達的關係上,讓孟達使盡了陰謀詭計。劉封最後就是栽倒在了孟達的手中。

    孟達叛逃後,給劉備留下書信,暗示自己是被劉封逼走的。而後來孟達帶領魏軍來攻打上庸的時候,又挑撥劉備和劉封的父子關係,想要讓劉封投降,遭到了劉封的拒絕。

    在劉封丟失上庸回成都後,劉備對劉封的作為進行了指責,說他欺凌孟達,不救關羽。這個時候,諸葛亮以劉封剛猛,怕劉備死後無人能夠駕馭為名,勸劉備除掉他。於是劉備讓劉封自殺,可後來聽說了劉封拒絕孟達的勸降的情況,後悔已經晚了,劉備只有為劉封哭泣了。

    劉封之死純粹是一件冤案。諸葛亮殺劉封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為名可想而知,劉封的死給蜀漢帶來了多麼大的負面影響。首先,蜀漢失去了一員大將,劉封是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的,是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

    他的死,使得本來將領就少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缺少了一員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而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缺少了一員智勇雙全的將領。如果將劉封不管放在哪個戰場,都能夠造成良好的效果。比如讓劉封去守街亭,肯定不會失敗。

    第二,是造成了蜀軍將領的格局。蜀軍在諸葛亮的率領下,不需要有性格有能力的將領,需要的是唯唯諾諾聽從指揮的庸才。

    第三,沒有了劉封,蜀軍失去了傳承的紐帶。再加上內訌死了魏延,直接造成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總之,劉封之死,給蜀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只是因為諸葛亮的猜測,以莫須有的罪名殺自己忠心耿耿的大將,這給蜀漢的軍心帶來了挫折,給蜀軍的戰鬥力帶來了創傷。到最後,蜀漢舉朝上下,只剩下唯唯諾諾的庸才,這和諸葛亮殺劉封的關係是分不開的。就是因為這樣的人才政策,才造成了蜀漢人才凋零,最先滅亡的局面。

  • 4 # 使用者地道農民

    我認為諸葛亮管理事務太多太繁雜。他認為啥事都必須親自去辦才放心,也就是對任何人都不太信任。蜀國確實沒有他心目中的人材。估計他選人材都得象他那樣差不多的才算。照這樣類比基本上也就沒人材了。特別是在失街亭後就更是對任何人不放心了。原來他將一生所學大部分都教與了馬大將軍。可馬謖在最緊要關頭卻自恃才高,自作主張。以至街亭大敗而至蜀軍從此一敗塗地,被迫用孤注一擲的空城計才得以脫身。就因為這諸葛亮就對他自身都產生了懷疑。自恃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對人或事可以看穿骨頭。可偏偏就信了馬謖的一番慷概陳詞而他居然就沒看出來。反而原來在馬謖身上用了不少心血。也有他諸葛丞相看走眼的時侯。從此,他就對任何人產生了懷疑,包指他自已。殺馬謖原因之一也就是為了掩蓋他也有看錯人而辦錯事的時候。此後,就沒了心思去了解發現人材了。也就不相信任何人了。以至於諸葛亮死後就基本無帥才也無文才了。他若有後悔的話,就應該後悔他不信任何人,以至於蜀國後來敗落那麼快而無人力挺。

  • 5 # 蝶王說書

    一個人一生都有後悔的事,不過有人早後悔,有人晚後悔,諸葛亮就是死前後悔。諸葛亮後悔有兩件事。一是跟劉備出山。二是在第一次北伐後,揮淚斬馬謖。原因如下。一是,後悔跟劉備出山。

    諸葛亮跟劉備出山,剛開好順風順水,言聽計從。但是,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勸劉備早取西川,可是,劉備過了幾年才同意。並且,是帶著龐統作為軍師。因此取西川頭功並不是諸葛亮,後來,取漢中,又讓法正跟著,諸葛亮被晾在一邊。關羽丟失荊州後,劉備要發動伐吳之戰,諸葛亮看到劉備離自己給制定“隆中對“規劃,越走越遠。就組織眾大臣勸阻。但是,劉備不擔不聽,反而大罵,最後,起全國之兵,又把諸葛亮晾在一邊。劉備佈下連營七百里,諸葛亮派人提醒劉備防火攻。劉備又不聽,最後大敗。在白帝城託孤時,又給諸葛亮設了多個防備之人,李嚴和趙雲工作安排,都在劉備限制諸葛亮的權力。劉備如此的不信任,諸葛亮豈能不知?不過這時,諸葛亮已經沒有退路,他只能後悔跟劉備出山。

  • 6 # 凡人侃史

    諸葛亮乃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大賢人,他為早年顛沛流離的劉備重新擬定戰略,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後來呢,諸葛亮下山之後,亦幫助劉備雄據荊州、益州。可以說,諸葛亮乃是蜀漢集團的核心人物,後來諸葛亮位居丞相寶座。

    至於題主所說,諸葛亮一生做過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是斬馬謖嗎?這個很顯然不是的!眾所周知,諸葛亮當年斬馬謖,只是為了正軍法。約束將領兵士,必須要嚴法。如果,因為馬謖與諸葛亮關係不錯,就開後門那諸葛亮如何服眾呢?

    於私來說,斬馬謖諸葛亮到底後不後悔呢?我想,諸葛亮後悔的是沒有聽取劉備臨終之警告,不聽劉備之言錯用了馬謖。當時,諸葛亮北伐勝算在握,但由於馬謖錯失糧道,致使退無可守,進無所據。只能退兵,白白損失了一次大好的機會。我想呢,用錯馬謖才是諸葛亮一生最後悔的事情。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從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深懂戰略的,在自身實力還不夠強大時,他首先會考慮穩住盟友孫權。這樣一來呢,可以得到盟友的幫助。

    只不過呢,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雖然沒有得到城池,但是諸葛亮卻帶回了大量的百姓,算是為蜀漢添加了人口,俗話說人多好辦事,人多力量大。

    本來,諸葛亮可以兵髮長安的,但就是由於馬謖的疏忽導致街亭被曹魏攻破。要說第一次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馬謖這個實習生沒有守好街亭。但是,馬謖卻是諸葛亮擔保的,因而呢,錯用馬謖乃是諸葛亮一生之中最大的痛。

    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 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又問:“街亭左右別有 軍否?”探馬報曰:“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懿乃命張郃引一軍,當住王平來路。又令申 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後乘勢擊之。

    劉備臨終之言果真不假啊,你看司馬懿是如何說的。司馬懿這個人,他的用兵方法,被孫權評價是“所向無前”,這四個字,說明司馬懿用兵非常厲害,識人呢,更是一流。只不過呢,諸葛亮是當局者迷。

    後來,的故事就非常多夥伴知道了,諸葛亮揮淚斬了馬謖。諸葛亮痛的不是馬謖,而是白錯失了這大好的戰略機會。

    謖自縛跪於帳前。孔明變色曰:“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 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今敗軍折將,失地陷 城,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

    綜上來看,用錯馬謖絕對是諸葛亮一生最後悔的事情,沒有之一!

  • 7 # 建平249504053劉建平

    諸葛亮應該做過不只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斬馬謖是其中的一件,馬謖是自己的學生,頗有智計,把守街亭是至關重要的決策,派誰去,應該是非常謹慎的,馬謖請纓,諸葛亮多少有點私心,馬謖是自己的學生,能建功立業,也是老師的容耀,本來馬謖的為人作派諸葛亮是瞭解的,可還是派他把守街亭,結果馬謖嫉賢妒能,不聽諸葛亮和王平的囑託,不在當道紮營,確山上紮營,把兵營紮在了絕地,結果損兵折將,街亭失守,西城危在旦夕,不得已才有空城計的下下之策,此時才想起主公劉備託孤時曾說馬謖其人,言過其實,終無大用,揮淚斬馬謖,不是為馬謖而哭,而是先帝,悔不聽先帝之言,才有今日之錯。往前說還有一件事也應該是諸葛亮後悔的事,就是大意失荊州,當時諸葛亮要關羽內結孫權,外拒曹操,當時諸葛亮曾問要是曹操來打怎辦,關羽言道以力拒之,若孫曹同時來打怎辦,關羽言道分兵拒之,這是個錯誤的想法,諸葛亮鄭重宣告,要內結孫權,外拒曹操,結果關羽不聽勸告,沒有和東吳結親,說什麼虎女焉能嫁犬子,後來關羽走麥城,荊州丟了,關羽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當時要是不派關羽守荊州,會不會不是這個結局呢?

  • 8 # 銜之微木

    相信大家提起諸葛亮的名字簡直如雷貫耳,耳熟能詳,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天下僅有的絕頂聰明之人,他幫助劉備得到了一分天下,空城計、苦肉計等級某信手拈來,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著名歷史故事婦孺皆知。輔佐劉禪,匡扶蜀國,諸葛亮無數的豐功偉績被後人紛紛稱道讚歎。但是諸葛亮卻認為自己有三大後悔的事。諸葛亮後悔的第一件事就是,後悔娶一人。“男人本色”這個形容男人的詞語一點也沒錯,就好比人中龍鳳諸葛亮也是逃不過這一詞語的桎梏,諸葛亮的妻子是陪伴諸葛亮一生的人,也是一個長相不佳的人。諸葛亮的妻子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才女,叫做黃月英,被人稱為是女人中的諸葛亮。

    黃月英不僅才智過人,而且還是諸葛亮精神上的最佳伴侶,她知道諸葛亮雖然擅長謀略,但是在軍事理論方面是有些薄弱的,她就去學習軍事理論,來彌補丈夫的不足之處;她知道諸葛亮的腸胃不是很好,於是她就每天煲湯給諸葛亮喝,只要是為了諸葛亮好的事,黃月英都肯為了諸葛亮去做、去學。除此之外,黃月英還十分通曉音律和詩詞,她也是非常善於看天氣,還有云層來幫助諸葛亮在戰爭中出謀劃策的,所以,現在有這麼一句:嫁郎當嫁諸葛亮,娶妻當娶黃月英的一句俗語。

    但即使黃月英是非常有名氣的才女,而且對諸葛亮的幫助也很大,但是英雄總是喜歡美女的,況且,有一句古話說的:英雄難過美人關,也許諸葛亮需的並不是才女,因為他自己本身已經非常優秀了,有可能他需要的是一位美女,來彌補自己的遺憾。

    諸葛亮第二件後悔的事就是,後悔信一人。這個人想必不用小編多說,大家都可能會猜得出來,這個人叫馬謖,因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傳聞,舉世皆知,正因為諸葛亮輕信了馬謖,所以導致街亭失守,也就是因為街亭的失守,所以間接性的導致了蜀國的滅亡,讓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活活被累死,吐血而亡。諸葛亮就因為相信了馬謖的軍事理論知識,卻忘記了馬謖其實並沒有實戰的經驗,全都是紙上談兵,所以諸葛亮是非常後悔的。

    諸葛亮後悔的第三件事就是,後悔跟一人。而這個人自然也不用多說,就是劉備了。當時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爭得天下。諸葛亮也盡心盡力的輔佐劉備,成就了蜀國大業。但是諸葛亮在跟隨劉備的時候,也發現劉備有很多弊病,比如說劉備的心地太過善良,太過軟弱,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他念及兄弟情不論罪處分,所以有很多人就因為這樣無視軍令,違背軍令;再比如說劉備的目光太過於短淺,漢水之戰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想抓走夏侯淳而已,並沒想到會留下後患;再比如說劉備識人不清,就比如像趙雲這樣的優秀人才,只是給予他一個護衛將軍的職位。因為這一系列的弊病,就能看出來,諸葛亮後悔跟錯了這個人,因為跟錯了人,哪怕再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也改變不了蜀國最終會滅亡的形勢。

  • 9 # 北疆同心

    試回答本問題: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我認為諸葛亮最後悔的事情,並不是“揮淚斬馬謖”,而是錯用了關羽鎮守荊州!

    為什麼呢?因為荊州的得失與否,對蜀漢政權的國家走向影響力太大了!荊州不僅是劉備的起家之地,更是劉備藉以制衡東吳,窺伺曹魏的前進基地。

    (諸葛亮:我真後悔用了關羽守荊州哇!)

    而且若荊州不失,還能為劉備集團提供一定的人才和物資補給。更不用說荊州交通便利,假如劉備藉此向曹魏發起北伐,可以直擊曹操的統治中心——河南!而在失去了荊州之後,蜀漢政權只得從漢中一路向曹魏發起攻擊了!

    而從漢中出擊,不僅會因棧道險惡交通不便,影響到蜀軍的後勤補給之效率,而且更會被對手猜破其出擊路線及作戰意圖。因為漢中只有那麼區區幾條路可以利用,所以對手自然不難猜測,從而預先做好戰略防禦。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諸葛亮六出祁山,但卻既不能攻奪長安,也不能佔領甘州、涼州的原因所在。當然,諸葛亮遇到了難纏的司馬懿這個對手,也是令其難得中原寸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備:我最信任二弟了!)

    試想:如果荊州仍在蜀國之手,那麼諸葛亮就可以從漢中和荊州這兩路線,向魏國發起攻擊了。當然,因為蜀國實力有限,所以只能採取一路主攻、另一路佯攻的戰術,但卻也比棄中原菁華之地而不取,被迫與曹魏爭奪甘涼邊垂之地要好的多!

    只是很可惜,諸葛亮為了不讓劉備分心,只得啟用劉備最信任的關羽坐鎮荊州。可是關羽生性狂傲,不擅於調合並維護“孫劉聯合抗曹”的局面。關羽的失策,致使孫劉聯合過早破裂,導致孫權與之反目成仇!最終趁關羽伐曹之機,兵不血刃的襲取了荊州,導致劉備集團的鼎盛之勢戛然而止!

    (關羽:大哥,軍師,俺辜負了你們的厚望,不小心把荊州給丟了!)

  • 10 # 小休爾

    在我看來,諸葛亮這一生最後悔的有兩件事:第一是輕信馬謖,第二是看錯了劉備。前者是加重他病情的直接導火索,而後者是困擾他一生最後才想通的問題。

    馬謖這個人才智過人,深受諸葛亮的喜歡,原因就是當時沒有任何人能夠給諸葛亮這種暢談的快感。馬謖學識淵博,在和諸葛亮交談的時候展現了自己的雄才大略,給了諸葛亮假象,因為這種雄才大略是建立於思想中的,沒有付諸過實踐,他不知道在戰場上要靈活變通。

    即將成為諸葛亮接班人的馬謖,在北伐的時候卻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指令,這是多麼令人寒心的一件事情,連諸葛亮也久久不能釋懷。街亭失守,蜀軍至於危機,諸葛亮不得已只能撤軍。而北伐失敗,與街亭失守關係極大,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為什麼傷心?因為早在啟用馬謖之前,劉備就對諸葛亮說過,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諸葛亮後悔沒有聽自己主攻的話,也被馬謖的高談闊論矇蔽了雙眼,錯失了大好良機。劉備是個什麼人?劉備給人的印象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之人,從他的種種行為都可以表現出來這一點。諸葛亮一開始相信跟著劉皇叔必能完成興漢大業,可是在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軍力即便與東吳聯合也不可能與當時的魏國抗衡,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北伐呢?因為他堅信著劉備的路是對的,堅信劉皇叔對百姓的理念,這才是一個君主真正該有的理念。可是在最後的時候,我相信他自己也已經想通了。

    諸葛亮為蜀國殫心竭慮,他難道不想為蜀漢培養人才嗎?他想,只是蜀漢人才凋零,大勢已去。根本沒有那麼多可用的人才,五虎上將接連去世,劉備三兄弟又因莽撞送掉了性命。原以為劉備是個沉著冷靜,氣定神閒的人,沒想到為了復仇竟然什麼都不顧了,這難道是一個君主的所作所為嗎?而這也和他在之前的表現不一樣啊。諸葛亮寒心啊!寒心自己看錯了劉備,因為劉備不是一個成大事者,或許他是一個好的管理者,但不適合當君主,寒心自己培養不出人才為蜀國效力,可是即便培養出來又怎麼樣呢?整個蜀國困居於蜀漢之地,糧食豐盈,軍備充足只是表面現象啊,魏國的勢力人才全都擺在那裡如何抗衡呢?

    再加上一個以“忍”為主的司馬懿,和一個不成氣候的少主劉禪,徹底讓諸葛亮心灰意冷。或許劉備當初說的對,諸葛亮如果嫌自己的兒子成不了大事就可取而代之,但是換句話說,諸葛亮不可能這麼做,因為他對蜀國是赤膽忠心,寧願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也不願意奪取皇位,而且這不是讓天下人恥笑嗎?

    自己的使命完成不了,這是諸葛亮最遺憾的事情,但是他同時也明白大勢已去。或許有這種可能他會覺得當初自己就不應該三分天下,因為其實這麼多年都沒有什麼結果,百姓反而是受罪最深的那一方,劉皇叔的信念沒有完成,反而加重了諸葛亮的自責感,在悲憤交加中,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想法,誰也不知道諸葛亮最後想的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溥儀身為皇帝,為何淪落為日本人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