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域貴族
-
2 # 自遊兵
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1963年設計定型,1969年投入生產,1978年因質量等原因停止生產和撤裝。
-
3 # 鼎盛成寧
50年代末雖然中國已經成功仿製出56式半自動步槍與56式衝鋒槍,但是那個時代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所以即使部隊已經有大量列裝56式槍族,也要搞出純自己的中國產步槍,而且還要青出於藍勝於藍。根據部隊的反饋,56式衝鋒槍雖然火力猛,但是槍身短,握把也小不適合刺殺,所以研發新的步槍的要求就是必須能結合即能連射又能單發,適合刺殺,射擊精度要好的幾大要素,也就是所謂的“步衝合一”;研發出來的新式槍械就是63式自動步槍。該槍是59年開始正式研發,63年完成設計定型,所以也就命名為63式。該槍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型純中國產步槍,而此前不是仿造就是仿製,都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1969年63式步槍開始大量生產並列裝部隊,共生產了數百萬支為全軍裝備。但是該槍在1978年時被停產並撤銷裝備,部隊重新服役56式系列槍族。一般來說都是有新的槍型,來替找老舊的槍械,這本是必然的正常套路。但是用原來的槍械替換現在的制式武器,這也是不太多見的情況。
其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槍械的質量有問題,早期為了趕進度,軍工生產質量第一的要求無法被落實貫徹,導致生產過程一切監督制度全部廢了,另外為了簡化生產工藝,沒有論證的進行簡化修改導致了一些效能的材料上的缺陷。導致定型後生產的63式比設計定型時的63式效能差距明顯,射擊精度也比較差遠不如56式。更要命的是,一線部隊反應,校過的63式步槍短時間內就會失效,導致無法打上靶子。一支槍打不準,那就是最嚴重的問題。
另外,由於質量問題導制槍製造工藝粗糙,表面層也容易脫落。設計的缺陷導致射擊時會有向後噴出的火星,對射手威脅相當大。二戰後大規模作戰已經基本不存在,作戰環境更多是近戰,山地,巷戰等狹小空間作戰,這時63步槍的長度明顯不便。尤其是機械化部隊,士兵需要搭乘戰車,受到空間限制槍械太長不方便使用。種種原因讓一線部隊非常不滿意,最終被撤裝,重新換上56式槍族,隨後81式槍族研發成功開始批量裝備部隊。
-
4 # 會飛的貓187646192
小編用詞不當,63式自動步槍不是發明而是設計。自火藥發明以後才有了火銃火炮,正真意義上的步槍發明到現在已有600多年了,希望小編弄懂發明,發現,創造和設計之間的含義,不要讓人笑掉大牙哦。
-
5 # 每日點兵
在說63式自動步槍之前,小編先說說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射擊精度好,帶伸折的刺刀,能夠體現“刺刀見紅”的勇敢精神;56式衝鋒槍,能連發射擊,火力較猛,但射擊精度差,槍短,有小握把,不利於拼刺格鬥。所以,新研製的自動步槍必須是突出步槍作戰效能(射擊精度)的前提下,揉合進連發射擊效能以加強火力。該槍在1959年由當時的高等院校、部隊、工廠的技術人員三結合研製隊伍並開進了工廠。中國的兵器工業第一次真正獨立研究、設計步槍。研製人員大多是剛出校門的年輕人。研製人員一邊組建研究組織(研究所),一邊籌劃研製、試製、試驗、測試手段(試驗室,靶場等)。由於起點低,基礎差,正逢1958年“大躍進”,全國掀起“鼓幹勁”“爭上游”,放衛星,創奇蹟的熱潮,再加上隨之而來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邊研製、邊試驗、邊測試手段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63式自動步槍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研製的。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1963年完成了設計定型。命名為1963年式7.62mm自動步槍。
自動機借鑑56式衝鋒槍結構,槍機迴轉閉鎖,機頭上的螺旋凸起與機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槍機框帶動機頭完成開、閉鎖動作及前後運動。大部分結構引數與56式衝鋒槍相同。63式的自動機有兩點改進,一是把活塞與機框分開,二是降低了自動機質量中心距槍管軸線的距離。兩者都是從減少動力偶、提高點射精度出發的。機匣為機加工鍛件機匣,槍管與機匣連線為M25×1.5螺紋聯接。機匣結構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似,機匣下面,突出前支腳和後支腳以便與發射機支架相扣合,並把槍托結合在槍身上。機匣的前部是裝槍管孔和閉鎖支承面,機匣中間有前支腳相連,機匣後部有後支腳及後撞擊面連線,機匣的兩側則比較薄,為2.5mm。總體來看,機匣剛度,強度足夠,而且重量不大。導氣系統完全重新設計,首次在步槍上採取了氣體調節器結構,活塞、調節塞均自前方裝入導氣箍上的活塞筒內。有氣體調節裝置,在正常條件下用小氣孔射擊,自動機運動平穩,減少撞擊保證射擊精度的提高,特殊情況下用大氣孔射擊自動機有較大能量,保證動作可靠性,同時大量射擊是在正常情況下進行,全槍壽命也可以得到保證。導氣系統結構比較簡單,裝拆、變換都很方便,動力引數效能也很合理,是保證可靠性的有力措施。發射機也重新設計,是迴轉擊錘、掛鉤阻鐵。其重要特點是擊錘簧仍用圓柱螺旋彈簧,製造使用都較方便。發射機仍採用發射機支架組裝成獨立部件,在全槍分解結合時可以很方便的裝、拆於機匣上。工藝製造比56式衝鋒槍簡單,阻鐵、掛鉤、支架都可用衝壓成型。發射機動作可靠,勤務性也很好。
-
6 # 戰爭之王
早在1959年,當時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已經大量裝備我軍部隊使用,而且由於連發火力和較高的可靠性,機動性,很受士兵們的喜愛。但是我軍並不滿足於五六半的貧弱火力,決定開發一款更新的自動步槍,這就是後來的63式自動步槍。
在1963年,該專案步槍被正式定型為1963式自動步槍,其在外觀上,與之前的五六式整體上比較相似,但是改為使用20發彈匣,所以比較容易和五六半區分。而且其射擊精度也十分優秀,而且在全自動狀態有著56式衝鋒槍的密集火力。在初期效能非常優秀,在其換裝部隊頗受歡迎。
不過其實戰卻是在越南,當時的美中國人受到過63式的攻擊,在繳獲該槍之後,錯誤地將其認為是68式自動步槍,在測試中,也同樣認為該槍的效能比較優秀,火力較為凶猛,相對於蘇制SKS或者五六半更難對付。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內,由於文化大革命等因素的影響,63式的生產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生產出來的步槍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部隊甚至因此又重新換回了被扔進倉庫的退役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繼續使用。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63式自動步槍的就這樣成為過眼雲煙了,在後來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之中,由於缺乏自動火力,63式自動步槍又短暫出場,配合56式衝鋒槍等一起作戰,甚至還有改裝使用56式衝鋒槍的30發彈匣的版本。不過由於時代等諸多因素,這已經成為其最後的絕唱了。最終在後來接踵而來的八一式自動步槍的衝擊下,其最終走下了部隊的裝備序列。
-
7 # 火狐157549939
6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融合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的優點,於1959年自行研製的一款自動步槍,具有五六半自動的高精度,同時具有衝鋒槍的短點射射擊功能,設計思路和美國m14自動步槍有異曲同工之處。1963年開始裝備部隊,因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干擾,影響了該槍的質量,1978年從解放軍裝備中撤裝!
回覆列表
延伸閱讀
63年研製,68年裝備,78年撤裝,可以說是八一式步槍的前身,但是現在我只關心這款槍中國還有多少現存(生產了222萬把,援外出口了70萬把,剩下150萬吧,估計得有一半質量不太好,銷燬了,加上到期報廢的,估計現存不會超過50萬把,而且可靠性不會很好,好的都給外國了。)現在時局不太穩定,萬一緊急情況組裝民兵還得主要依靠63和56式半自動。因為民兵不可能配備太多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