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羞花閉月,落雁沉魚形容了古代女性的極致美。《烈女傳》《女孝經》介紹了古代女性的行為規範和一些事例。還有大量文學作品,也刻畫了許多女性的光輝形象。這裡面有很多封建糟粕,但也不能說全不對。像孟母、姜女、木蘭、劉蘭芝、羅敷、楊門女將、穆桂英……只有把女性的美與德有機相合,實現人性的昇華,才能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只有把人性的閃光點與天生的麗質完美融合,才能達到天人合一,才是境界最高的。

回覆列表
  • 1 # 老劉

    在中國幾千年古代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誕生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的四大美女,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身上最大的優點,就是不但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在她們身上還流露出代表中國文化的:“忠、義、德、情”四字,向世人充分展現了她們的人性與母性的崇高之美。

    西施:她不僅貌美,更有銳身赴難的高貴人格,為越國重新崛起打敗吳國起到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了她對國家的一個“忠”字。

    王昭君:她為公能忍辱負重,高風亮節,為漢王朝安撫匈奴,促進民族和睦起到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了她對國家的一個“義”字。

    貂蟬:她在王允的美人計中為漢室鋤奸,是一個有政治擔當卻又為此“失節”的女性,為清除漢末暴虐軍閥董卓起到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了她對國家的一個“德”字。

    楊玉環:她為君王擺脫困局挺身而出,慷慨赴死,體現了她顧全大局的高度胸襟,為唐王朝由盛轉衰起到較大作用,這主要體現了她對唐明皇的一個“情”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我們如果把李商隱的這兩句詩來形容中國古代這四大美女為國赴難的獻身精神毫不為過。因為,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有外在形體之美,更重要的是她們還有內在的德性之美。在她們身上體現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與歷史上的男性英雄豪傑相比毫不遜色。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許國,昭君的琵琶出塞,貂蟬的報恩誅賊,楊貴妃的顧全大局,她們身上都體現了並非男性專有的勇敢、慷慨、無私和高潔。

    尤其是在四大美女中,還蘊藏著人類固有的母性行為這個最偉大的心理特徵。如:王昭君為了維護漢室王朝利益,她在匈奴生兒育女,承擔起了一個母親對兒女情長的養育責任;貂蟬與王允之間寄託了父女之情,而在與呂布之間則又體現出了一種男情女愛;而楊玉環與唐明皇之間則表現出了人世間最悽美感人的愛情神話。她們母性的光輝最能撼動人的靈魂,無不因為潛意識的母性而滋生。這種母性的光芒,一樣讓人崇敬無比!

    同時在這四大美女身上,還飽含著崇高至偉的人性,這是感天動地的品行。泰山不能喻其高,冰雪不能喻其潔。她們都是天地間最美豔的花朵,是從九重靈霄滾滾而下的沒有半點塵埃的洗滌心靈的聖水。這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體現,它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四大美女的人生價值和歷史意義。這就是了不起的人性光輝,就是在人類靈魂深處的那份真善美。這就是四大美女充滿人性與母性的崇高精神之價值和意義的全部所在!

  • 2 # 弘宗起名

    關於古代女性的記載在詩歌中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並且數不勝數,詩歌中描述古代女性大致都是描述他們的外貌,品行,心理變化,內心感情等等。例如描述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美女的詩歌尤其的多,因為他們最具代表性。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稱。

    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演繹著。王昭君,名牆,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正是由於王昭君挺身而出,成就了漢朝與匈奴的和親,才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為當時的國家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杜甫在描寫她的詩歌中寫到: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大詩人李白這樣寫: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另外還有: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兩人都對昭君出塞,牆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王安石的明妃曲,被譽為是吟詠王昭君最好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明妃曲(其二)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瞭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家”墓碑上也刻有: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這些詩句無論從正面還是側面描述了昭君出塞的情景,通過對壞境和人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昭君出塞的看法,抒發詩人對這件事的感情,進而表現出昭君為國為民奉獻自己,換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和睦安寧,團結穩定達50年之久,王昭君的外在美與內在美(民族團結的功臣)她之所以名垂青史,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列,我想,不僅是因她的美貌,更多的是她的脫俗氣質、不屈不撓的個性以及將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寬廣心胸。這種美貴在樸素天然、自由鮮活,貴在社會責任感的歷史高度,她也是民族團結的象徵。

    千百年來,詠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詩歌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但大多數詩歌的立意是抒寫王昭君的離愁別恨、惋惜她的紅顏薄

    命。歷史背景是這樣的,漢朝欲與匈奴聯姻,王昭君自願去匈奴和親。後在元帝的主持下,嫁與呼韓邪單于為妻,隨單于定居匈奴,成為漢匈的和平大使,為兩國交流作出了極大貢獻,王昭君成了民族團結的象徵,不僅如此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這些詩歌記錄了真實的歷史事實,同時也把中國古代女性由外而內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

  • 3 # 嶸說精華

    四大美女是滿足古代男性慾望與幻想的集合,也是男性推脫責任的靶心!並不是為了體現美與德,更和母性的崇高扯不上關係!題目稍微有釣魚的嫌疑!

    魯迅說: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顯示母性(地位)崇高或者說尊嚴的可能應該是《孔雀東南飛》裡的焦母,《西廂記》裡的老夫人,《楊家將》裡的佘太君,《說岳全傳》裡的岳母,《紅樓夢》裡的賈母,另外還有“孟母三遷”等等。

    這些母性崇高的現象在古代男權社會裡是父權推翻母權的不徹底導致的,這也是中國家文化獨特的一部分,女性地位整體普遍不高,但女性作為母親,家長的時候在家庭中地位又相對非常崇高,甚至可以控制男權!

  • 4 # 半支蓮6

    美指“某一事物引起人們愉悅情感的一種屬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至今人們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美麗”能引起人們愉悅情感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

    美麗從表現形式上可劃分為外在美和內在美。外在美可以直觀把握,而內在美則需要在間接的審美過程中逐步展現,才能為人所認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在外美是不掙的事實,但只有在外美還不能撐起“四大美女”的稱號的,應該是內外兼備的。

    首先,此四人對政治局勢轉折變遷起到了關鍵作用。西施本是浣紗女卻因美貌而成為勾踐、范蠡“美人計”的實施者,魅惑吳王夫差,削弱其鬥志,殘害忠良,助勾踐滅吳復仇成功;王昭君和親遠嫁匈奴,保大漢邊域幾十年太平;貂蟬也被利用,施的也是“美人計”,離間董卓與呂布,對漢朝廷各派勢力消長起到了關鍵作用;(貂蟬是《三國演義》虛構人物。)楊玉環“在六軍不發無奈何”的情況下,用死平息了六軍怨氣,平定安史之亂,並影響了皇權更替。

    連墨子都看不下去了,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因此,四美的成名不僅在於外在美,還在於她們的內在美,悲劇之美。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女性最大的悲哀是沒有自我,沒有獨立的人格。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是某某氏,是誰的女、誰的妻、誰的母。儘管如此,中華民族的母親們用自己的愛、自己的柔情、自己的堅韌哺育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使我們的民族昌盛不衰。最委屈的是母親,最勤勞的是母親,最無私但還是母親。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愛我們的母親呢?

  • 5 # 鄭書喜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有這樣四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絕美佳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一、西施,西施是春秋末期的人物,位居四大美女之首,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她天生麗質,相傳,西施不可方物的美麗讓魚兒也自慚形穢。 據說她是一位常在河邊洗衣裳的小娘,是日,一魚兒劃過時竟被她的容貌迷倒,從而忘記了划水緩緩沉入水底 。沉魚,

    二、王昭君,昭君生活在西漢時期,她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在當時居住的地方十分的有名氣,後來被選為秀女進宮。後昭君出塞,胡漢和親的傳奇,流傳至今。昭君是一位眉目剛烈巾幗女英雄,她生的極美,在北去和親的路上,南歸的大雁也為之迷亂從空中墜下。故稱落雁,

    三、貂蟬,貂蟬是東漢末年的人,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為替主人分憂,盤旋於呂布和董卓之間,她以傾城之姿冠絕天下,將董卓與呂布二人迷得神魂顛倒,兵戈相向。亂臣董卓之死,她立第一大功。按受眾面而論,這一張貂蟬最得人心。故為閉月,

    四、揚玉環,揚玉環為唐朝時代的人,是唐玄宗的貴妃,善歌舞,通宵音律,可見其才情,當時唐玄宗十分的寵愛她,但是紅顏薄命,楊貴妃最終死在了戰亂之中,後來來有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羞花,

    這就是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故事

  • 6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避諱改名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怨詞》  附昭君《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轉嫁繼子,服毒而死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悽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紀遊》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評價  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評價各異,如:  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蹟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了奪目光彩。  新中國建立者之一的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讚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另外還有: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訊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瞭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冢”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裡,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長。  烏呼哀哉。憂心惻傷。”王昭君的故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姊歸(今湖北姊歸)人。與西施、楊貴妃、貂嬋同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漢元帝時入宮為宮女。  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  毅然出塞: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字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則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悔恨不知畫中人: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和番救國: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收繼婚制),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菩薩蠻》--昭君怨  (滿雪瑩)  望遠故鄉長相憶,黛眉細腰嬌無力。  柳絲芳草悽,撫琴淚眼迷。  一曲昭君怨,訴己思鄉情。  何時能歸來?仰面風淡輕。

  • 7 # 執行概念

    任何時代,美貌與才德的女人,都有很多!有的是沒有什麼背景的,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子,這樣的女子,有誰去為她宣傳呢?

  • 8 # 使用者蕃

    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其實歷史上美女如雲,豈止四大美女!因為這四個女人影響了那整個時代的人的命運,所以美名流傳。

    所以,爭誰是當代第一美女,也只能是美女一枚而已,時效非常之短,後浪很快會把前浪往沙灘上拍,何況美女的保險期太短!

    這不是某某小姐選舉,是歷史沉澱下來的評說。

    她們美麗是因為她們所做的歷史貢獻,更何況她們因為美麗而伴隨的傳奇人生!

  • 9 # 珊瑚1255

    感謝提問。古代人對美與德的統一性比較看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蟬玉環都是在政治舞臺中發揮了作用的棋子,不管這作用是正是負。美德並重,才德並重,在古代也多指向男子,並不單靠顏值吃飯。

  • 10 # 默玄吟雷

    人性本善,母性本慈,慈祥善和。

    為女性之內美。

    外表的漂亮,與內美相映,更如錦上添花,可體現美女之崇高。

    蘇妲己,本也美女,但人性殘忍,古人則不將之與四美並列,妖豔媚惑,非內美也。

    內外俱美,人心自生敬仰,自然崇高。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花錢吃減肥產品,成功瘦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