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如花麻麻
-
2 # 軍娃媽咪
孩子好動坐不住,不聽指令,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人際交往能力弱,愛發脾氣愛動手愛打人,經常平地摔倒撞傷等,排除多動症等疾病的情況下,是很有必要上感統課的!
感統訓練分為,前庭失調訓練,本體失調訓練,觸覺失調訓練!
我為什麼這麼瞭解,因為我家倆娃,專業感統機構訓練快3年了!
感統訓練主要是刺激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改善孩子諸多問題的方法了!尤其是早發現早調整,千萬不要等到上小學以後,孩子不適應小學生活,老師也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同學也容易孤立孩子,真的不是危言聳聽,那時候最難受痛苦的是孩子!
如果時間和都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去專業機構訓練最佳!實在各方面情況不允許,那就在家做各種訓練~
-
3 # 童行夥伴
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一般情況下3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約9為分鐘,4歲孩子約為12分鐘,5歲孩子約為14分鐘。家長可以和幼兒園老師做更深入的溝通,讓老師配合做下監測,如果孩子20分鐘之後開始走神、活動、離開座位。這說明上課時間確實長了,超出了孩子的適應範圍。當然,家長也要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遵守紀律,有問題可以舉手告訴老師,上課時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幼兒園時期正是讓孩子適應環境的重要階段,讓孩子瞭解課堂,建立起課堂規則秩序,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這對以後的小學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孩子坐下來聽課經常達不到10分鐘就開始自由走動了,家長確實該聽聽老師的建議,很有必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感統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就是讓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得到視、聽、嗅、觸、關節、肌肉、前庭等多種刺激,改善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運動平衡能力,精細操作能力、視覺辨別能力和反應能力。使運動速度和穩定性得到提高。
感統訓練也不一定要去上感統課,在家裡也是可以實現的。當然,家長有錢有閒的情況下,上感統課效果更佳,專業老師、專業教具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我家孩子2歲左右上過一段時間的一對一感統課,我自己同時也上了一期的感統訓練班。當時孩子並沒有感統失調的表現,我也是在偶然的情況下了解到感統訓練,並認可這種以運動為活動形式的訓練比早教訓練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
經過我的學習和對孩子上課的觀摩。我覺得在家裡就可以給孩子做感統訓練。
1、觸覺訓練
讓孩子的手和身體與外界物體多接觸,去感覺物體的存在與變化,比如說分辨物體的大小、多少、形狀、軟硬、乾溼、輕重、粗糙、光滑等;透過對人體的抓、拍、 打、掐、捏、擠、壓、刷、綁以及按摩來增強觸覺感受。生活中,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做這種觸覺訓練時,還可以多和孩子玩玩接觸遊戲,如擁抱、壓人遊戲等。一般情況下,我會在我和孩子之間加個枕頭,讓孩子有種被柔軟擠壓的感覺。
2、聽覺、視覺統合訓練
家長可以拿雙筷子孩子練習夾豆子、夾乒乓球,看滾動的球、聽故事、聽動物的叫聲、扣紐扣、繫鞋帶、追隨移動的光等。
3、彈跳訓練
家裡可以準備一張蹦床,讓孩子每天堅持跳。還可以讓他們學習跳繩或者走臺階以及玩單腳站立的遊戲。
4、平衡訓練
走獨木橋是平衡訓練中最方便的訓練方法,平時和孩子出去玩時,可以牽著孩子的小手,讓他們在路邊的“馬路牙子”上走走,也可以踩踩花壇的低矮圍欄。
5、體感訓練
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壓路機”的遊戲,就是讓孩子躺在地上,手臂向上伸直,家長可以適當輔助推著孩子的身體向前滾動。家長還可以教會孩子前滾翻、後滾翻,這對於提高孩子的運動協調性也很有幫助。
6、肢體活動訓練
我們可以教孩子使用剪刀、錘子、啟子等簡單工具加強手部訓練。還可以讓孩子感受抱、拍、打、投、接、傳、拋、推、拉、拽、扛等動作,多和孩子玩玩拍球、踢球、扔沙包、划船等遊戲。
如果讓孩子在家裡做感統訓練,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新增幾個適合家裡使用的工具(X寶上有很多),我家孩子小時候我買了蹦床、感統刷、超大“帶刺”瑜伽球和平衡盤等。目前來說,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後,學習狀態不錯,能夠做到自己主動、認真聽課,專注力比較高,更重要的是體育成績也挺好,不矮不胖,運動能力比較強,跑、跳專案在班裡領先,平時每週堅持練習乒乓球,能夠做到長期堅持訓練。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育兒難題,育兒焦慮也是每日增加,其實未雨綢繆,提前進行感統訓練,能夠避免很多問題,如:專注力不集中、精細化小動作差、動作不協調、膽小畏難、咬字不清、幼兒肥胖、學習障礙等等。
我個人的體會是,感統訓練不只是感統失調的孩子才應該去學習的,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儘早地瞭解感統訓練,儘可能地讓孩子早接觸,(孩子6個月以後就可以引入了)將感統訓練浸入到育兒生活中,孩子肯定會有收穫的。
-
4 # 杭漂週週
小孩子上課做不住,多少有點多動症的症狀,如果不是很嚴重,也無需吃藥,只要堅持感統訓練是有幫助的,它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平衡力,協調能力等等。
-
5 # 杜㙓㙓
多運動,比如乒乓球,游泳,跳繩,羽毛球,沒事給孩子按按摩,還嚴重些就適當穿穿緊身衣,去了醫院也是這些套路,真的是多動症的話,也是這些辦法調理,多寬容孩子吧
-
6 # 鑫喜閱
近些年關於感統的確成了提起度很高的名詞,特別是早教行業興起後,也多有提起感統訓練。有人覺得這是良藥,必須給孩子訓練;有人說是噱頭,就說忽悠人的,在不瞭解的基礎上去評斷,其實都有失偏頗,只有經過認證考察後才有真實的認知和評價。
為什麼從前沒有這個名詞?說說感統訓練的背景
感覺統合訓練聽著像個新名詞,有些人也會說,我小時候也沒訓練過,現在不是也挺好。舉幾個例子給大家看:
有人坐車就暈車,吃藥也不管用;
有人對衣服的商標特別敏感,特別是領子部位的商標,有時甚至能把面板磨紅,非剪掉不可;
有的孩子不知道疼,跑得很快摔跤摔得挺狠,啥事沒有就接著跑;
有的孩子特別嬌滴滴,輕輕碰下也喊疼
......
這些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它們就是感統失調的表現。暈車是前庭覺失調;對商標敏感度是觸覺問題;孩子不知道疼也是觸覺遲鈍,對疼特別敏感還是觸覺太敏感,感覺統合真的是和我們息息相關。
有人說,以前怎麼沒有這麼多說法?
從大環境來說,人的成長環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父母們成長的這一代其實是生活在相對自由的時期,想想我們小時候,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裡,瘋跑和自由玩耍的時間有多少,現在的孩子又有多少時間能這麼接地氣的活動,現在的孩子活動量少,很多事物也沒有機會去嘗試,一方面環境不允許,另一方面現在的養育越來越精細,孩子失去很多可以體驗的機會。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訓練是什麼?
感統即感覺統合,是指感官從外界獲得資訊,再經過大腦對感覺做出反應。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於我們身體的各個感官系統(視聽觸味覺、以及平衡的前庭覺、本體覺)收集到的資訊再進行整理,最後人做出相應的反應。
感覺統合主要影響人的五大能力:專注力、學習力、語言發展、身體控制、情緒管理。
文中所說的孩子上課坐不住,自由散漫,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先做做感覺統合的測評,來進一步瞭解孩子的問題是否和感統相關。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不是件壞事,及早地干預對孩子地成長是有益地。
感覺統合訓練是一種綜合地訓練方式,實現大腦和機體功能地聯絡和協調,刺進大腦和體魄的發育。
是不是一定要在機構進行訓練?
感統訓練就像前面說的,是孩子某些身體覺知的刺激不夠,在生活中,一樣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訓練,但是有條件的。
瞭解:首先家長要先確認孩子哪裡不足,知道不足才能知道訓練的方向,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訓練篩選:網路上關於感統訓練的方法的資料非常多,家長要認真甄選適合自家實際情況、可操作性的訓練實踐和堅持: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堅持度,訓練一定要堅持,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一切歸零如果父母能夠願意去觀察、學習並去實踐,自己給孩子做訓練不但省錢,效果也會很好。
面對新事物,不要覺得很高大上就去推崇,或者主觀上就直接看不上,如果和自己有關,主動去了解下,甚至可以多走幾家去問一問,然後再重新的思慮。感覺統合訓練不是高大上,也不是可有可無,當孩子真的有問題時,做訓練真的是可以幫助孩子,12歲前是孩子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錯過了真的很難再補救。
回覆列表
男孩子大機率比較皮一點,題主家的小寶貝平時是不是也比較活潑好動型別的?我家寶寶去年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坐不住,開學第三天全班小朋友到齊,30來個小朋友,就他和另一個月齡比較小的寶寶滿教室亂跑,被2個老師抱在懷裡坐在座位上聽講。後面慢慢的一天好過一天,慢慢的能自己坐在位置上並聽老師的排程了。
不知道寶媽的孩子上學多久了?目前還是沒有一點進步嗎?建議寶媽在家先給孩子做一些訓練,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規範孩子的行為。告訴他們上課滿教室亂跑的行為是不對的,而且會影響到其他小朋友。並在家裡和寶寶玩一些“不動”的遊戲,幫助他逐步建立一種規則和紀律,並養成好習慣,改善好動的行為。堅持下來應該會有一點好轉的,如果長期鍛鍊下來還是沒有什麼好轉,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下,再遵醫囑是否需要去感統訓練。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