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090的影視記憶

    包拯讓人所熟知,無非就是他敢於直面真相,不畏強權和大公無私,所以,真正出名的案子還得從這三方面去考慮,比如:那麼首先敢於直面真相和不畏強權的案子當屬狸貓換太子了,畢竟在那封建社會,臣從君是天意,但是包拯敢"翻天",足可見其直面真相和不畏強權的舉止了,至於大公無私則當屬鍘包勉那一段了,老包從小由其嫂嫂帶大,視其嫂為嫂娘,足可見其對嫂嫂的敬重之意,但是包勉乃是其嫂娘唯一子嗣,卻因貪贓枉法被包拯斬於狗頭鍘之下,換位思考,誰真能做到能鍘了自己的親生侄子?

    所以,我覺得最出名的,也最能體現包拯品格的應該是這兩個案子,後續很奇案怪案也或多或少的體現出其不畏強權和大公無私的品信,不過這兩個應該屬於最鮮明的案件了!

  • 2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包拯,我們都知道他是個清官,而且擅長斷案,關於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了不少電視劇。

    其實包拯破案也不多,但因為電視劇的宣傳,使得包拯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清官。包拯開始被人瞭解,那還是包公剛剛當天長縣令後不久,有一村民前來報案,說自己的小牛被人割去了舌頭。包公向受害者問了一些情況以後就對原告說:“你回去把牛殺了,然後把牛肉公開出售。”受害者雖然不明白包公的意思,但還是照著包公的話去做了。沒想到受害者殺牛出售不久後,便有人告到了縣衙,說某某將耕牛殺了賣錢。

    包公就立刻命令衙役將告狀人抓得起來,然後問他:“你為什麼割了人家的牛舌頭,還要告人家殺牛呢?”告狀者大驚失色 以為包公知道了自己的事情,於是老實實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包公之所以會這樣判案,是因為他推測犯罪的人必定跟受害者有仇,而他不直接殺牛而只割牛舌頭,是因為在宋朝的時候耕牛是不可以隨便宰殺的,誰要是殺了牛便是犯罪。告狀的人正是基於對這條法律的瞭解然後才設下了圈套,他知道牛被割去了舌頭,牛主人必定要想些辦法來挽回損失,而最佳的辦法便是殺牛賣肉彌補損失。殺牛賣錢正好犯法,這就讓告狀的人有機可乘,便去衙門告狀,可他沒想到這是包拯下的一個套,就等著他進套。

    包拯處理過不少案件,但這個案件讓他名聲大噪,知道他的人也變多了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不該透過老公來解決與婆婆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