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記憶CN
-
2 # 尋味靖羽
簡筆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簡體字,官方叫簡化字,其名稱應該源自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簡體字”與“傳承字”一起組成了漢字,也就是官方所稱的規範漢字。由於使用簡體中文的主要是中國大陸,因此電腦中的“簡體中文”一直以來指的是“中國大陸中文”。
漢字自古以來就有繁體與簡體兩套寫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經有漢字簡化的形跡,例如“車”就有很多種寫法。真正有聲勢的“漢字簡化運動”,最早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為了提升識字率,在玉璽及官方檔案都要寫簡體,最經典的就是將“國“的“或“改成“玉“,但隨著太平天國的滅亡,文字簡化運動也停止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為了讓數以億計的人民大眾,能夠儘早儘快地識字認字,提升文化水平。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主持下,於1952年2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當年7月,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董必武為主委,郭沫若及老舍都是該委員會成員。隨後在1954年底提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於1955年2月公佈於《人民日報》上, 1956年1月28日審定委員會於通過了54個簡化偏旁和515個簡化字。
隨後在1977年,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的草案。到1986年國務院廢止“二簡方案“,緊跟著發表了簡化字總表。
簡化字真正的擁有法律地位,則到了2000年,當年12月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並定於2001年1月1日生效。正式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的通用的語言文字地位,同時對方言、繁體字和異體字作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並允許在一定領域和特定地區內長期存在。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目前漢字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了相當高的地位。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學習漢字、漢語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早期在民國開始,由於戰亂因素沒有再推行,但是在民間已經開始流傳,到上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模簡化,其目的是為了對字型更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