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它的形成過程,由孔子提出,由孟子、董仲舒延伸而成。
孔子將"仁義禮"作為一個道德體系,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範。
孟子在"仁義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智。他說:"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他在"性善說"
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把仁義禮智信作為常道,稱為五常。
常是不變的意思,不會隨著時代、地域的改變而改變。
那麼,問題來了。今天,對仁義禮智信持否定態度的大有人在;它國根本就沒有仁義禮智信五常道德觀,這不就是變,就是無常嗎?這又怎麼解釋呢?
這個常,指的是道,是道理。這個道和道理,是本來如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否定它,並不等於這個理就可以變了,不會變的。做人有仁義禮智信,就是一個真正的人;如果與仁義禮智信背道而馳,那就不像一個人了。是這麼個道理。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它的形成過程,由孔子提出,由孟子、董仲舒延伸而成。
孔子將"仁義禮"作為一個道德體系,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範。
孟子在"仁義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智。他說:"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他在"性善說"
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把仁義禮智信作為常道,稱為五常。
常是不變的意思,不會隨著時代、地域的改變而改變。
那麼,問題來了。今天,對仁義禮智信持否定態度的大有人在;它國根本就沒有仁義禮智信五常道德觀,這不就是變,就是無常嗎?這又怎麼解釋呢?
這個常,指的是道,是道理。這個道和道理,是本來如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否定它,並不等於這個理就可以變了,不會變的。做人有仁義禮智信,就是一個真正的人;如果與仁義禮智信背道而馳,那就不像一個人了。是這麼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