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彩人生心理髮展之謎

    緩解焦慮的藥有三種:釐清散、放下丸和改變丹

    容易焦慮的人,一般都是完美主義者,一定是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確的,萬事操心,越俎代庖,事必親躬。造成了責任千斤重,事事不遂心。這是一種認知,認知影響情緒,不良情緒就產生焦慮。對事情的不良認知是產生焦慮的病灶。

    首先,釐清焦慮的事項。把所焦慮的、發生的事情擺在檯面,分出ABC,分析那些事有用焦慮,那些事無用焦慮。所謂無用焦慮,就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簡單說就是過去想多了;還有一種就是想寬了,不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事情,越界了的操心就是瞎操心。這些無用的、自找麻煩的事情都應該毫不猶豫的放棄;所謂有用焦慮,就是力所能及的,是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必須管的事情。沒有做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的,要分析原因,是方法問題,還是能力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下決心改變自己。這是緩解焦慮的重點和難點。一個人如果長時間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可能把認知固化成性格,性格是社會屬性,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有一定穩定性。最難克服的一點,是學會讓別人做他們自己,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干涉別人。你參加了學習班,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不帶觀點的分析吸納其有益成分,克服自己的情緒衝動,學會遇事分清事由,事緩則圓。每日寫心得體會,自我完善,強大自己。

    第三,學會放下。給自己留一些個人空間,別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責任,離開你會日月無光,天塌地陷。其實,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種解法,各有各的套路,都能殊途同歸。學習班結束後,可以參加一次旅行,看看大世界,想想小家庭。可能你會赫然開朗,原來自己心中的大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到內心釋懷,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但願對你有幫助。

  • 2 # 學子成長計劃

    “焦慮”成了現在家長們的“常態”:一會兒擔心孩子營養不足;一會兒擔心孩子學習差;一會兒又得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一會兒還得擔心別人家的小孩有的,自己孩子沒有……家長整天圍著孩子轉,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老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家長為什麼這麼焦慮呢?

    第一、從家長自身的角度:

    1、快節奏的生活,家長本身就很“焦慮”:

    我的一個朋友,每天都處於“焦慮”中,他的母親生前給他在成都買了一套房,結婚後,自己又在重慶供了一套房,前不久又買了一部車,房貸、車貸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不幸的是,疫情又來了,工資也縮減了30%,壓力大得整夜不眠。

    孩子的學習,只不過是家長“焦慮”的誘因,其實主要還是源於生活的壓力。作為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將來不至於像自己一樣,過得這麼艱辛。但其實家長是過於焦慮,要知道船到橋頭自然直,你所擔心的事,99%都可能不會發生。

    去年,遇到一個家長,每個月工資三千多,還得供房貸和一家的生活,根本不夠。但這位家長,每天回來就會搶過孩子的遙控器,躺在沙發上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逼著孩子去學習。美其名:自己上班辛苦了,就該還好休息。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不看書,看什麼電視呢?

    這樣的家長只是個例,並不能說明什麼。但生活壓力過大確是實在的現狀,可是大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已經“定型”了,不能再改變了,唯一改變孩子,才能改變未來。

    3、總是不住地想未來,害怕孩子“平庸”:

    自己未完成的夢,希望通過孩子來完成,這是多少家長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常常聽到家長說:“我們辛辛苦苦賺錢,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讀書。”父母的無私,毋庸置疑,但有時候父母又有些“自私”,他們把孩子看不到的“路”,強行擺在孩子的面前,即使沒有燈光照行,也要讓孩子摸著黑前行。

    作為家長,可以去規劃孩子的未來,幫助孩子認識世界,認識“未來”,但我們終究不能陪孩子走一輩子,路還是讓孩子自己選,未來的艱辛也得由孩子自己背,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如大鷹,翱翔天際。

    1、孩子做事懶散,態度散漫:

    前幾天,和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家長聊天:疫情之後,孩子有些“大變樣”,做事不再想疫情之前那樣積極了,不管家長說什麼,孩子總是會懟回去。家長氣得真想打孩子,可是又害怕影響孩子的心境。

    孩子態度散漫,是有些讓人氣不打一處來。這讓我想起了《夏洛特煩惱》裡的馬冬梅評價夏洛:“整天擱家裡躺著,四肢都快躺退化了。”疫情,讓我們都待在家裡躺著,確實有些散漫了。孩子更是如此,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還能不耍“懶散”嗎。

    2、孩子學習不上心,成績落後:

    最近很多家長都很焦慮:開學後,大多數孩子的考試成績都是“不及格”,嚇得老師趕緊向家長們反應,家長們也是束手無策,畢竟校外培訓班都沒開班,怎麼辦呢?只有找線上培訓班,或者拜託學校老師想辦法。

    成績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了,一旦發現孩子成績下滑得厲害,家長們就會像“熱鍋裡的螞蚱”,著急萬分,只要聽到什麼好方法,立刻就會去實踐。

    第三、從家長身邊朋友分析:

    1、朋友的孩子都是“精英”:

    別人家的孩子或者別人家的家長,似乎總是那麼優秀。前段實踐,有家長給我反應,她朋友家的孩子,門門功課都是優,還不需要家長監督。可是自家孩子,只要不監督,筆都不會拿在手上。

    比較實在太可怕,不僅讓家長“焦慮”,當這樣的“比較資訊”被家長每天灌輸在孩子耳中,孩子也會“焦慮”,甚至會迷失自我,對自己產生懷疑。

    家長要明白,“焦慮”來自於自己,只有看破、看開了,自然就不會焦慮了。那怎麼幫助家長緩解焦慮呢?

    第一、從家長自身出發:

    1、生活需要“替代物”

    家長的焦慮源於孩子,為什麼不找一個“替代物”呢?不要整天都圍著孩子轉,不僅自己累,孩子也會喘不過氣。學習不是唯一的路,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的未來應該由他自己去抉擇,並承擔後果。何況,作為家長,都被“焦慮”耍得團團轉,何況孩子呢?只有家長靜下心,孩子才能跟著定下心。

    (1)家長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比如練字、看書、練瑜伽等等,讓自己靜下來;(2)靜下來的家長,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幫助孩子選好幾條未來的路線,讓孩子做抉擇。

    家長的“替代物”,一定要是能讓自己靜下心的,正能量的,能影響孩子的愛好。不要選擇“賭博”之類的,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之前有位家長喜好打麻將,晚飯都忘記給孩子做,孩子一直都耿耿於懷,母子的關係也一度陷入冰點。

    2、知足常樂,發現生活的“快樂”:

    生活是自己的,沒有必要和其他人攀比,要學會知足長樂,多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並記錄下來,心煩氣躁的時候,翻開自己的記錄,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3、作息要規律,睡得好,才能“放寬心”:

    我們總是強調孩子要作息規律,但自己卻做不到,睡眠不佳,對心情是有影響的,容易發脾氣。所以家長自己要規劃好自己的作息時間,該休息一定要休息,只有休息好,自己才能靜下來。

    (1)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拋開煩惱;(2)睡前,坐在床上調整好自己的呼吸;(3)閉上眼,不要思考,讓自己進入放空狀態;(4)如果還是睡不著,找催眠:我一般看深奧的書,很快就能睡著。

    第二、從孩子處著手:

    1、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做大的“焦慮源”,但焦慮又怎麼辦呢?自己做不到自律,孩子也不過是“有樣學樣”,既然如此,家長就和孩子一起養成自律的習慣。

    (1)回家之後,首先應該做好作業,再吃飯;(2)吃完飯後,一家人應該有個總結、反思;(3)睡覺前,應該有個“回顧今天所學”。

    2、改善孩子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課程”。前段時間,我發現孩子開始帶“髒話口頭禪”,我非常鎮靜,詢問之下才知道,是跟著她的同學們學的,同學們也是跟著抖音在學。為此,我不得不立馬幫助孩子作出改變。

    (1)明文禁止這樣的習慣是壞習慣,不允許再說;(2)有客人,教會孩子必須禮貌,不能因為害羞而一帶而過;(3)和朋友玩兒,應該大方,懂得分享,不能自私;(4)當上述三點,孩子都做到了,及時提出來表揚,給予獎勵;

    1、“自律成風”,全家進入規律作息狀態:

    自律不應該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想讓孩子自律學習,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當全家都樹立“正風”,個個都能端正好自己的態度,家長自然也就不會“焦慮”了,就好像我們看不慣家裡的髒亂,收拾乾淨了,就舒心多了。

    2、成立“監督委”,互相監督,舉報有獎:

    既然制定了“家規”,剩下的就是執行力了。如果光說不做,那隻能是“假把式”,所以,家長和孩子可以成立“監督委員會”。

    (1)首先,各自拿出一部分“零花錢”作為監督委員會基金(孩子和家長的比例可以是1:2);(2)每兩天可以召開一次討論會,揭露“不自律”現象(時間可調整三天或一週一次);(3)舉報者給予相應獎勵,被舉報者,情況屬實,給予“做家務”的懲罰。

  • 3 # 風凌杉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別讓你無端的焦慮影響孩子,放下心中那些世俗的想法,活的通透些,遠離焦慮和煩躁。

  • 4 # 黃金土星

    報補習班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們的一廂情願,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某某班自己也得給孩子報班。真正解決不焦慮的方法是徹底瞭解自己的孩子,需要補習哪些方面的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多,否則即使報再多的班也解決不了焦慮。

  • 5 # 一葉南瓜

    同是家長的我,也感覺到很焦慮。我們的焦慮是身邊的社會帶給我們的。我們渴望有用的知識,當我們無法接受時,就把這種焦慮的渴望轉到了我們孩子身上,希望他能無所不能,課業和其他技能都能出類拔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別人的榜樣,考試第一名……

    現在很大一群家長給孩子報暑假班,完全是家裡沒人看管,花錢讓別人看孩子。因為大家都上班,沒時間。剩下一半的家長就是跟風報名。有時間陪孩子的,我建議多陪陪孩子,特別是低齡孩子,家長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暑假是色彩斑斕的,不應該困死了孩子。城裡的孩子可以去貧困山區過夏令營,貧困地區的孩子學習之餘可以打打零工。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周邊旅遊,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玩好,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每天閱讀半小時,養出好習慣。

  • 6 # 美魚在歐洲

    輕鬆點說:就是你想讓孩子將來過怎樣的生活。其實補習班也不是沒用,可以選擇性地上一些孩子確實需要補習的班。

    經常一起尋找讓父母孩子開心歡笑的事情,把親子關係建立好。只要孩子是愛你尊重你依賴你的,父母都不該焦慮的。

  • 7 # 晚霞心理諮詢師

    家長焦慮的背後是對自己、對孩子的不自信,所以,家要想緩解焦慮,要做到一下幾點:

    一是把注意力抽一部分放回自己身上,參加一些以心理學為內容的讀書小組,提升認知水平。

    二是把對孩子的焦慮換成鼓勵,多做孩子的啦啦隊。

    三是加強自身的學習,與孩子一起學,互相鼓勵,互相促進,給孩子做出榜樣,先提升自己的自信,才能對孩子有自信。

  • 8 # 巫味雜陳

    這個問題主要是指家長的教育焦慮,它實際上涉及焦慮的兩個方面:外因和內因。

    外因包括社會環境、教育資源、家庭關係等。這些都是根據家長當前自身目前家庭基本條件決定了的。經濟能力、地裡區域、自身學識等。

    內因就是家長的心理要求及對孩子的預期目標。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但是所有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要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預期,適當放平心態,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攀比心太強,只會讓自己更焦慮。

  • 9 # 花匠人妙妙

    家長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現在的孩子讀書不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是整個家庭的事情,想要培養好孩子,不是隨便讓他順其自然、任其張揚的。

    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長需要早早做好準備,為其規劃未來大致方向及路線,設定小目標,鼓勵孩子朝著目標前進(當然,這些都是在孩子未成年,還不能成熟的確定自己想做什麼的情況下)。等孩子成熟了,有自己想走的方向了,我們家長就可放手了,在一旁鼓勵就好。

    關於“補習班”該報的時候還是要報,隨著年級越來越高,課程越來越難,查漏補缺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的焦慮跟補習班無關。

  • 10 # 育鄰人

    家長焦慮的目標是擔心孩子的未來生活,落實到孩子的成長,就是孩子學什麼?學的怎麼樣?比隔壁家孩子怎麼樣?

    緩解家長焦慮:

    1、與孩子一道制定一個長期成長規劃,分解年度、季度、月成長目標。這些計劃中是具體行為達到何等狀態,而不是某次考試成績如何

    2、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共同進步,成長的領域可以不同,也可以是一起學習課本,主要是能夠給各自一個可相互激勵的機制

    3、實施對應的賞罰,並按約定執行,不打折扣、持之以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總會焦慮根本沒發生的事或幻想會意外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