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葉心理諮詢師

    解放前後,因為很多東西是從洋人那裡學的,或從國外進口的,所以在我們小時候還一直沿襲這一種民間叫法,比如:洋火、洋臘、洋白菜、洋車、洋行、洋表、洋錢、洋鋪、洋裝、洋點心、洋船、湯麵、洋花、洋娃娃、洋瓷、洋壺、洋碗……太多了,一時說不完。

    現在,已經很少這樣叫了,因為這些東西我們早就可以不依靠進口,自給自足了。

    大家還有什麼?一起探討吧。

  • 2 # 風滑過一切

    當然記得,那個年代。

    由於中國處於落後的時代,剛剛開始進入平穩的過渡階段,生產力嚴重缺乏,各方面產能都達不到老百姓的需求,所以造成物資短缺緊俏。

    好在經過改革開放,全面放開政策,老百姓才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那個時候,好多東西都叫洋貨,就是舶來品,比如,洋布、洋油、洋車,洋芋頭。

    洋布,其實就是全棉面料,那時候還是個稀罕貨,供銷社裡非常緊缺,常常有新品種、新花色上市,一下子就一搶而空,買不到的還要託關係,找熟人開後門,讓供銷社裡的人留心,下次再進到布的時候早點留幾尺,免得又白跑一趟。

    後來有的確良上市,取代了洋布。的確良的優勢就是不褪色,洋布容易褪色。而且的確良的牢度也比洋布紮實。

    洋油就是煤油,那時的家家戶戶都沒有電燈,一到晩上,就點起洋油盞,黃豆般大的小火苗,把家裡的一角照得影影綽綽。這個小油燈是我們自己做的,用那個墨水瓶當油瓶,上面的燈頭,市面上都有賣,穿上燈芯就可以了。

    洋芋頭就是土豆,土豆在各國都有它獨特的名字。這土豆完全是舶來品,它產於南美洲,在十六世紀被中國引進來,而且土豆是人類的主要食品,它產量高,易栽種,病蟲害少的這些優點,很快在中國大面積推廣種植,成為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

    現在中國成了土豆生產量最多的國家,可見這個洋芋頭對我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3 # 赤子天

    不管是什麼東西,中國自己生產的就不是洋產品。節日也是,在中國不管過什麼節都不是洋節。誰敢說聖誕節是洋節誰就不得好死

  • 4 # 扁月

    這個小時候經常從大人口中聽到。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外傳過來的,為了和中中國產的有所區分所以都會習慣性的加上一個“洋”字。

    比如說“洋車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腳踏車、“洋文”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英語、“洋油”就是我們所說的煤油(小時候家裡有煤油燈的時候經常會用到)、“洋火”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柴、“洋娃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芭比娃娃之類的玩具。諸如此類的真的特別的多。

    不過現在由於中外交流越來與頻繁了,外國能生產的東西中國一樣可以生產,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很多東西都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些帶有“洋”的稱呼也就慢慢被人淡忘了。

  • 5 # 紅色浪漫法務

    中,洋對比詞。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蠟燭,蠟燭。洋山芋,土豆。洋釘,鐵釘。洋車,縫紉機。洋白菜,捲心菜。洋馬路,柏油路。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的利率降低背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