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九源

    人輕言微因其知而誨人不倦,如何爭取話語權把自己的正確論點得到大家認同與共鳴。

    位高權重的人高據廟堂要道法自然關心人民把道德廣施於民不可輕言權可欺天壓民!“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 2 # 山水悅客

    我沒多大學問,既然受邀,多少說上兩句,也算敷衍了事!我不知道這兩句話的出處,就說說我對句表的理解。對與不對只能實事求是了。“微言欣其知(之),(知)之為誨”,(對於別人)經意、不經意或者有道理、無道理的話,都應該去正視、去分析。辨別是非曲直。而後作為自己的參考依據,是否依其(微)言所思所行。“道心惻於人,(人)不勝天。”(自己認為)情理之中的道理、端行,本來的意願的出發點是想別人好、他人好。可是萬事是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惻隱之心策施於人了,能不能如人所願,就要順其自然了。畢竟人難勝天,左右不了自然!不知自己理解是與否,也只有這個智商了。

  • 3 # 章顥宸

    章老師非常樂意為您解答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相關問題。

    “微言欣其知之為誨,道心惻於人不勝天”是廢名寫給老師周作人的一副對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對於隱微不顯、委婉含蓄的言辭,要表現得高興豁達,因為了解這是對自己的深切教導。對於一顆追求世間永恆法則至理的心,常悲痛於世人不能戰勝命運和自然”。這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和思考。

    這句話同時也隱射了廢名的禪學思想,即由“觀心看淨”到“無相無念無住”的轉變,導致其創作由空靈靜寂轉向自由灑脫,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這一思想的轉變在其小說《莫須有先生傳》裡體現的尤為明顯。《莫須有先生傳》除了“莫須有”的名字以外,其他都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實記錄,是自傳式的小說。如果說廢名前期的小說多寫自然之景並在其中流露出作者的體驗、感覺與直觀頓悟的話,那麼,在這篇小說裡作者更多的注重敘事,並在這些自傳式的事件中滲透自己的理性思考。

  • 4 # 我曾是壞小孩

    這是廢名寫給自己老師周作人的。

    “微言欣其知之為誨”。再微小的言論我也高興的接受它,知道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誨。意思是感謝自己老師對自己的言傳身教。“道心惻於人不勝天”。虛懷若谷有惻隱之心,悲天憫人。讚揚自己老師心懷惻隱悲天憫人的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決賽結束,庫裡生涯關鍵時刻絕殺球8投0中,庫裡是不是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