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刑部、大理寺都是運用司法手段維護政權的機構,以監察為執掌的督察院也兼有司法職能。這三個機構,合稱為“三法司”。

    刑部,在古代為秋官、大司寇,隋唐以後稱為刑部。刑部也稱“比部”,“比”字有審刑量刑的意思。

    中國古代的刑事訴訟中,有逐級審轉複審的制度。明朝審級分縣、州、府、按察使司、刑部五級。刑部是皇帝之下的最高審級。

    刑部尚書為一部之長,掌天下刑名、徒隸、勾覆、關禁之政令。侍郎為之副。刑名,即法律規定的刑罰名稱,即笞、杖、徒、流、死五刑。笞刑,杖刑事用笞、杖責打案犯的臀部;流刑指流放,俗稱充軍發配;死刑分為絞刑、斬刑兩等。五刑之外,還有其他刑名,但不算正刑。徒隸指在押服役的犯人。勾覆,即勾決和覆獄,為判處死刑的司法程式。關禁,指關押監禁。

    大理寺是複審平反刑獄的機構。

    古代稱法官為理或李, 明朝人謂:“夫理也者,理其情之是非,罪之輕重而已矣。”又《禮記·王制》雲:“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故後世也稱大理寺為棘寺,主官卿為棘卿。明朝人還用古官名,稱大理寺卿為廷尉、大廷尉。

    明朝制度,各地把判處死刑的案件申報刑部,刑部審定罪名後送大理寺複審,然後開單請旨,得旨行刑。大理寺的設定,體現了司法程式中的慎刑原則,用明太祖的話說,就是要做到“推情定法,刑必當罪,獄以無冤”。

    都察院是總領監察事務的機構。

    秦漢以來,主管監察的機構事御史臺,御史臺又稱為西臺或蘭臺,故明朝也稱都察院為西臺、蘭臺。都察院又稱風憲衙門,以肅政飭法為職,故都察院正官又分別稱總憲、副憲、僉院。

    都察院正官執掌以下五個方面:糾劾百官;考核百官;提督各道;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辨明冤枉,都察院為三法司之一,《明史,職官志》曰:“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引導和培養孩子做一個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