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哥說
-
2 # 知其然耶
找老師深度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現吧,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和老師交流一下如何讓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才有效果,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不要有牴觸和逆反。不要給孩子放大這些毛病。
-
3 # 水上晨陽
我想從身邊的實際例子給提問的朋友一些借鑑,有無道理,請自我辨別。
一、好友的孩子讀小學時,老師告知家長:孩子說話太隨便,到了初中,班主任又說孩子說話口無遮攔,還好意提醒:當著全班的面說那些不該說的話,會得罪人的。
好友著重地把孩子說了一頓,但沒解決根本問題,後來發現,原因在孩子的爸爸身上。孩子爸爸是個熱心腸、心直口快的人,來往的朋友同學多,說話也隨便。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說話也不知不覺也隨意起來。
古語有云“逢人且說三分話”,告誡與人交往要謹言慎行,注意分寸,但不可不真誠。
二、有位媽媽,因為家庭原因,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表現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發火,朝孩子亂吼,甚至動手打孩子。結果幾年下來,孩子完全複製了媽媽的做法,遇事激動,愛發脾氣,還和同學打架。
三、即便家庭環境很好的情況下,孩子也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請家長注意孩子平時接觸的人,是不是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和老師誠心誠意地交流一下孩子的問題,家長和老師聯合,用耐心細心和匠心共同打造一個“自己家的好孩子”。
這個問題略顯籠統。我暫且從我理解的角度給出一些建議。
第一,友善地與老師溝通孩子具體的行為,而不是籠統的說孩子嘴碎和打人,讓老師把具體的行為描述清楚,便於我們瞭解孩子的內心和動力。
第二,要和老師建立互通的孩子教育機制,老師把孩子學校的表現透過有效形式反饋給家長,家長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實的告訴老師,雙方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孩子偏科,一定偏的是老師。
第三,如果真的存在孩子打人,孩子嘴碎的情況,家長要反思自己在家裡與孩子的互動和交流的品質,以及夫妻情感問題了。夫妻恩愛,孩子就會有有愛,夫妻之間不和諧,動手爭吵,孩子就會有暴力發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