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天寧閣

    緘語:沉默不說話。緘:讀音jiān,部首:糹,古體:緘、椷,

    緘,本義捆紮,綁。《說文》:緘,束篋也。《廣雅》:緘,索也。可以理解為扎束器物的繩子。

    例如《漢書·外戚傳下》:“使客子解篋緘” ;顏師古注:“緘,束篋之繩也” ;李商隱《謝京兆公啟》:“伸紙發緘” 。

    後引伸到書信封口,也叫緘,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後面寫上“張三緘”;或“李四緘”,或“王五緘”,就是把信信封封起來了。

    再後來引伸到“緘口”、“緘口不語”,就是閉著嘴巴不說話的意思。有個成語“三緘其口”,說嘴巴上好像貼了三層封條,指言語很謹慎。例如為了保守國家機密,在各種不宜宣場場合,我們應該 “緘默不語”。

    但有的人不說話,不等於無言,表面上看似沉默,但他可能進入積蓄、醞釀,在深思熟慮,一旦考慮好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有的人卻在廣庭大眾之下誇誇其談,賣弄自己,十分張揚,這就令人生天厭了,所以說“沉默是金”也是一種修煉。

    它的近義詞:沉默寡言、守口如瓶、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反義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娓娓而談、侃侃而談…

  • 2 # 七月流火140400643

    以前沒聽說過“緘語”一詞。這個詞是大約是現代人生造的。按一般的造詞規則,“緘語”,應該是一種“語”,但是,這個詞中,“緘”是動詞,是“封口”“把口紮起來”的意思。動詞作用的物件一般應該是實在的東西,不能是抽象的。硬要把這二者合在一起,其意思就是“把嘴閉起來的說的話”。是自相矛盾的。

    漢語中用“緘”字時,一般會說“緘口不言”,緘口,就是閉嘴之意,閉嘴,就不能說話了。還有一個詞,“三緘其口”,意思是,別人怎麼問,也不回答。三是多次,緘其口,就是“閉著他的嘴”。

    我估計題主問的應該是“箴言”。箴言是包含著一定道理的,對別人有好處的話。

  • 3 # GDK539627

    確實沒有見過“緘語”這個詞,一般文章中常用的是“緘默不語”或“三緘其口”。詞語的應用應規範,拿不準時應該先查一下字典,千萬不能生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色油漆打底什麼最好做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