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單身熊爸愛熊娃

    想要剖析任一事件的發生,必須要將細枝末節剔除,再跳出來以上帝視角審視,獲得旁觀者清的優勢狀態。

    那麼將整個劇情實化之後,擇除具體的細節,我們會得到這樣一個事實:一位皇帝殺掉了一位太子,並清洗掉了一支軍隊。

    如此看來,這件事並無不妥,也品不出任何味道,幸好我們剔除的細枝末節都在,上帝視角拼圖模式開啟。

    2、太子:年輕氣盛、銳意新政、代理大部分國事、能力超卓、威望日隆、受寵的兒子

    3、林燮:坐擁最強軍團、支援新政、太子的舅舅、功勳卓絕、軍中威望極高、朝中好友眾多

    二、再看三者的關係

    1、樑帝:太子的父王,林燮的妹夫

    2、太子:林燮的外甥,樑帝的兒子

    3、林燮:樑帝的

    三、最後是三者間的矛盾

    1、樑帝與太子的矛盾在於政治目標不統一,樑帝對太子很寬容,可太子少年意氣風發,又知道父王對他的寵信,甚至再大部分時候,在朝中威望高於父王,又是眾所周知幾乎已確定可以繼承大統。

    2、樑帝與林燮的矛盾在於林燮的政治、身份傾向與武力值,給樑帝太大的不安全感,就算林燮並無異心,可他對樑帝的威懾,已超出樑帝善於猜忌的心理承受底線。

    3、樑帝與太子林燮組合的矛盾在於政治關係的失衡,太子與林燮血緣關係親密、政治見地相近、政治身份太過敏感,就算樑帝疑心病不重,作為一個正常的帝王,也會對他們的過從甚密有所忌憚。

    四、現在調整視角,請朋友們一定要將自己代入到樑帝的設定中去設想:

    某一天,樑帝頗為欣賞地聽著太子的政論彙報講演,忽然一個重大的政治決定與樑帝相左。

    樑帝立刻給出了太子一點更為穩妥的建議,並安慰太子說,“沒關係,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很多事都要慢慢來。”

    太子立刻發現了樑帝在這一點上明顯的不作為態度,覺得樑帝這就是老頑固、不果敢,“父王,我覺得你這樣想是不對的……”

    樑帝倒是很欣慰地聽完太子的辯駁,剛要誇讚兩句,忽然發現幾乎八成朝臣都附議太子,原本樑帝要延遲推廣的新政,竟然因為太子一番話,提前有了廣泛而統一的決議。

    這個時候,樑帝看向了林燮,想聽聽他的意見,並且在內心篤定自己這個老朋友,一定會支援自己,可惜沒有……

    敏感的心裡底線被強烈地觸動了,樑帝心裡久久以來積壓的猜忌,就像湖面激起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

    他們竟然是在彙報給我之前就已經提前取得共識了嗎?

    2、權術心理:樑帝自己就是靠著權謀、拉幫結派上位的,而且幫他的還是林燮等人,而這些有前科的人,現在都站在太子一邊了,這就……

    3、偏見心裡:懸鏡司的存在,讓他太過相信這個只效忠帝王不受任何節制的機構判定了,說句題外話,這個懸鏡司首尊恰好就是引發赤焰案的推手,之所以說推手,是因為他所做的,只是順應了樑帝的心思了而已,樑帝即便是沒有授意,之前是縱容了,這點就可見一斑。

    4、帝王家的大環境:帝王家的大環境,決定了任何人都只能控制而不能相信,坐在那把天下獨一無二的椅子上,就意味著任何事都必須盡在掌握,決不能逃過帝王的制衡之術,很不幸,太子即便是並沒有脫離掌控,至少,他具備這個能力了。

    六、小結

    所以,可以看出樑帝並非要一手推動赤焰案,他只是在維持權力的平衡,當這種制衡之術受到挑戰的時候,任何對立面都要被無情摧毀。

    赤焰案,關鍵不在於太子的能力和威望,也不在於赤焰軍的聲威和林燮的身份地位,而在於這兩個元素碰撞到一起之後,給樑帝帶來的潛在威脅。

    所以,赤焰必須滅,太子必須死!

    換做是我,我也會和樑帝做一樣的選擇……

    誒,但使來生仍為人,莫叫生在帝王家。自古伴君如伴虎,何為爭當殿下臣!

  • 2 # 怎麼可以喵喵

    因為林燮犯了帝王的大忌——功高蓋主

    政治上:林燮與祁王結盟,同時與割據一方的穆王府定下親事,其政治勢力足以與樑帝抗衡

    軍事上:林燮的赤焰軍隊達到七萬人,都是赤膽精英,一呼百應,深受百姓愛戴;更要命得是:這7萬人只是林帥的私人軍隊,根本不歸皇上所有

    在林帥眼裡,自己是樑帝出生入死的兄弟,多虧有他,樑帝才能順利登基;可在樑帝內心不這麼想,千古帝王心都一樣的,坐在那個位置,整日疑神疑鬼,生怕身邊哪個臣子會要了自己的命,奪了帝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公元前473年,臥薪嚐膽的勾踐,經過10年努力攻下吳都,逼死吳王夫差,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該論功行賞了,功勞最大的范蠡,竟選擇全身而退,還給自己的老友文仲寫下一封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就是:勾踐這個人可以同甘苦,不能共富貴,叫他趕緊離開)

    老友不信,執意留在勾踐身邊,結果兩人經常發生衝突,勾踐覺得文仲對自己存在很大威脅,最後難逃被賜死厄運,是帝王無情嗎?是“王者之道”與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結果.

  • 3 # 菲菲聊娛樂

    其一,從當時大梁王朝內部的國情來看。

    林燮所領導的赤焰軍與祁王已經達成政治同盟,朝堂之上,祁王手中已經掌握著一半的最高政權,全國之事是經由他的手中,再去彙報給樑帝,可以說他未來的上位在朝臣心中是理所應當的。而林燮的赤焰軍,實際上在並非隸屬於國家,它是一支只屬於林府的私人軍隊。

    通常來說,為維護國家政權穩定,兵權都是一分為二,由皇上和將軍共同掌控,可赤焰軍卻不然,對於樑帝來說,它從曾經為其保駕護航的軍隊變成了威脅國家政權的存在。

    這種情況下,林燮投靠了祁王,兵權與政權相融合,而且林殊還與割據一方的穆王府定下了親事,任憑哪一個統治者,也無法容忍這種局面的形成。我們覺得林燮一家,死忠於皇上,他絕不會謀反,所率領的軍隊一直都是在保護大梁而戰鬥。

    但對於樑帝來說,他認為赤焰軍以及祁王的權勢,已經威脅了他的統治,功高蓋主之下,必將受到猜疑,就如劇集中樑帝曾經親口道,自己派人前往赤焰軍,都不被林燮重用,但祁王的人,則被他安排到合適的位置,長此以往,這種懷疑的情緒就會達到極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七萬赤焰軍的結局在情理之中了。

    其二從涉事者來看。

    赤焰一案,最終死傷無數,本質上與三個人有關係,樑帝,祁王,林燮。樑帝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過於偏激,朝堂之上有一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若祁王有反心的話,樑帝絕對能夠被逼退位,成為太上皇,一出玄武門之變就會誕生。

    樑帝藉著夏江和謝玉的手,去除掉赤焰軍是情理之中,但手段過於狠辣,他只考慮到除掉了朝堂上這一威脅,自己將能夠穩固地位,但卻沒想到若無赤焰軍鎮守,邊疆地區的形勢將會逆轉,整個國家將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所以當時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割權力,將手中給予林燮的權力慢慢收回來,保留國家軍事實力的前提下,去處理林燮與祁王的聯盟,樑帝唯一的錯誤就是,讓自己的私心控制了整個政治局面,殘害忠良,讓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冤死牢中,一切正義的聲音都被他扼殺了,最後整個朝政形成萬馬齊暗的局面。

    對於祁王來說,劇中對他的形容是極其富有才能,禮賢下士,是一個完美的繼承人,既然如此就更加應該知道私自結黨的行為,對於上方的統治者來說,是何等感受。

    林燮,一路輔佐樑帝上位,兩人曾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可在赤焰軍名聲過大的情況下,兩人曾經的兄弟情誼岌岌可危,作為臣子,理應把握中君臣之間的那條線,你以為的忠義之舉,在心胸並不大的君王眼前,就是挑釁。

    總之,樑帝本就不應該將手中權力下放到一個人身上,帝王的權衡之術他最初就沒有做到,如果削權能夠早進行,也許一切都不會是那樣的結局。

  • 4 # 柒嘴捌舌

    《琅琊榜》一開片就向我們展示了當年的梅嶺,葬了七萬英魂的梅嶺。

    同時,我們也知道了,當年赤焰的火不止有梅嶺,還有祁王、宸妃、晉陽長公主……甚至是為這些人求情的大臣也死了不少。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呢?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知道了這都是夏江和謝玉一手造成的。

    第一,祁王直言進諫。

    都知道,祁王蕭景禹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也是諸多大臣都看好的人。也是這位優秀的王子,錯以為朝堂上可以各抒己見、可以跟自己的父親提出不同的意見。但是他忘了,上面坐著的不光是自己的父親那也是聽不得任何反駁的一國之君。

    第二,林帥功高震主。

    當年保樑帝坐上皇位的主要就是林帥和言侯,林帥的實力肯定是不用多說的。也是這位林帥,娶了皇帝的妹妹,自己的妹妹也進宮生下皇長子蕭景禹,還跟守衛南境的穆家結成了兒女親家。這裡裡外外一合計,林帥實力有多大想必也不用多說了,皇帝能不害怕嗎?

    第三,樑帝多疑。

    樑帝雖然以前跟林帥是朋友、兄弟,但人總是會變的,比如在皇帝寶座上坐久了的樑帝。他會害怕,也會猜疑,會忘了林帥助他登上寶座的情分,反而懷疑林帥會不會反他,畢竟林帥是有這個實力的。

    有了上面這3點原因,所以赤焰慘案勢必會發生,真相究竟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樑帝自己圖個心安。

  • 5 # 靜看雲舒雲卷

    我認為樑帝謀殺忠良,一手推動赤焰謀逆案的原因有二。

    一,自己上位的經歷,讓他格外警惕。

    樑帝性格多疑,年輕時貌似豪爽,實則深藏心機。他是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後上位的,幫他上位的就是多年摯友林帥和言侯等。

    自己上位的刀光血影始終讓他心有餘悸,林帥的智謀和能力也始終令他忌憚,他疑心有一天掌握重兵的林帥再來一場宮廷政變,將他從皇位上趕下去。

    二。對權利的極端控制讓他心起齟齬。

    太子蕭景禹性格灑脫,不拘小節,一心為公。自認深諳父心,與父親在政務上有不同見解,會立刻不留情面,直言勸諫。

    而朝臣對太子多有附和,大有架空樑王而獨尊太子之勢。再加上林帥也總是站到太子一邊

    行軍之事林帥和樑帝也多有意見相左。樑帝是個權利慾極強的人,他不會允許權利遊離,即便是自己的兒子和好友。面對可能導致的分權,他自然會先下手為強。

    謝玉和夏江雖然是始作俑者,但背後真正的推手還是樑帝。

  • 6 # 九卿臣儒

    《琅琊榜》:樑帝為何謀殺忠良,一手推動赤焰謀逆案呢?

    《琅琊榜》電視劇在2015年播出時可謂好評如潮,現在豆瓣的評分依然高達9.3分。這部劇的主線就是以赤焰軍少帥林殊的復仇大計來推進故事的發展,一手推動赤焰軍謀逆案的樑帝自然成為了劇中最大反派,結局也是可悲可嘆。最終導致此驚天冤案的原因就是因為林燮為帥的赤焰軍與祁王府的勢力和聲望已經達到威脅樑帝帝位的程度,此隱患不得不讓樑帝疑之、防之、滅之。

    一、樑帝口中冤殺忠臣的理由: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金殿鳴冤的劇情,經過麒麟才子精心謀劃,靖王一行人齊心合力逼迫樑帝下旨重審赤焰軍謀逆案的時候,樑帝與林殊的對話:

    樑帝:“但是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總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豈能姑息!還有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連大臣們的奏本上都言必稱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卻在朝堂上屢屢頂撞朕,動不動就是天下、天下!你說這天下是朕的天下,還是他蕭景禹的天下啊!”

    林殊:“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

    由以上樑帝所言,我們可以歸納出兩點樑帝心中殺林燮和祁王的理由:

    1、林燮擁兵自重,只重用祁王府的人,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2、祁王在朝籠絡人心,盡得臣子之心,在朝堂常頂撞樑王;

    二、赤焰軍主帥林燮的勢力究竟有多大?

    1、林燮手握七萬赤焰軍:

    赤焰軍是大梁戰力最強的軍隊,曾以區區七萬擊敗大渝十萬大軍,未曾修整就又與謝玉的十萬大軍戰了一場,雖全軍覆滅,但謝玉的十萬大軍相信也損失慘重,不然謝玉不敢謊稱戰敗大渝十萬皇屬軍,由此可見赤焰軍戰力強悍,堪稱舉世無敵,如此強悍的七萬鐵騎只忠於主帥林燮一人,身為皇帝的樑帝能不忌憚?

    2、林燮在朝堂的地位:

    皇長子祁王因政見一致,關係密切,是祁王的舅舅,在赤焰軍中任用祁王府之人;

    林燮的妻子是樑帝的妹妹晉陽長公主,林燮是樑帝的妹夫;

    蒙太皇太后親自賜婚,林家與南境的穆王府一家有姻親之好,林家赤焰軍七萬,南境穆王府擁兵十萬,兩股大梁最具勢力的軍隊統帥是親家關係

    以梅石楠身份遊歷時與宮中的靜妃有救命之恩自己的妹妹林月瑤是樑帝最喜愛的妃子,祁王的生母宸妃。

    林燮在朝堂、後宮都有自己的人,在樑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地位根本就無可撼動,身為皇帝的樑帝能不忌憚?

    3、林燮在江湖的勢力:

    林燮雖在大梁是赤焰軍主帥,但是他的江湖勢力也不容小覷。

    琅琊閣:他與琅琊閣閣主不打不相識,成一輩子的好友。以琅琊閣之能,太子和譽王都爭相結交、拜訪,可見琅琊閣堪稱最大情報系統,在江湖威望極高,樑帝能不忌憚?

    藥王谷:與藥王谷主交情深厚。藥王谷不僅有錢,而且絲毫不把樑帝放在眼裡,藥王谷主敢帶人在懸鏡司和大理寺劫獄救人,且絲毫不怕朝廷派兵報復,可見勢力強橫;

    江左盟:還有江左盟,他再是江湖第一大幫,也僅僅是個江湖幫派,但是在琅琊榜中江左盟可以稱為赤焰舊部的大本營了。所以江左盟應該是林燮與琅琊閣老閣主一手創立,隨後才有的梅長蘇以江左盟勢力為基礎,擺出了逼宮復仇的一幕大劇。

    三、從樑帝上位的方式,看樑帝對林燮的忌憚:

    樑帝是怎麼上位的?

    景運二十六年,樑帝還是太子,遭人陷害,屠刀懸頸,正是林燮拼死找回證據,面呈先皇救回樑帝;景運二十九年,五王之亂血洗京城,當年林帥還只是一個巡防營統領,親率三百騎兵,立保樑帝登基。

    林燮是樑帝當年能登基的主要助力和推手,樑帝也不是名正言順登基的。而如今林燮手握七萬赤焰軍,與祁王又政見統一。祁王名聲在外,深得臣心和民心,林燮會不會像當日保樑帝登基一樣,有一天把樑王轟下寶座,助祁王登上帝位呢?我想這個疑慮在樑帝心中絕對不是一天半天,可能天天晚上都會因此睡不著覺!

    那林燮到底會不會造反?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從衛崢見到靖王殿下時所說的一句話中推測出來。

    “以林帥的性格,我們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

    衛崢的話透露出,殺伐決斷的林燮絕不是愚忠之輩,他是不會任人宰割的。所以,林燮如果事先知道謝玉陷害一事,絕不會坐以待斃,勢必會率領赤焰軍圍剿謝玉,縱然被扣上造反的罪名也在所不惜。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林燮的勢力在樑國已經到了樑帝不得不防的地步,林燮不反,是沒有造反之心,如果想反,簡直易如反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不能容忍的。且林燮自認為與樑帝交情深厚,桀驁不馴,目中無人,不聽君王號令,不用樑帝的人,這才是樑帝真正下決心想要剷除林氏一門的真正原因。

  • 7 # 賣瓜賣到瘋

    如果說夏江和謝玉是為了上位,得到重用謀劃的梅嶺之事,那麼他可謂背後最重要的推動者,謀逆一事,若當政者不信,則一切都是空談,可若當政者相信,並在後面推波助瀾,那麼結局可想而知。

    赤焰一案後,大梁王朝奸臣當道,邊境不穩,國勢衰敗,而這一切假若當初林燮未死,絕不會發展到這樣,那麼皇帝的做法是否錯了呢?

    其一,從當時大梁王朝內部的國情來看。

    林燮所領導的赤焰軍與祁王已經達成政治同盟,朝堂之上,祁王手中已經掌握著一半的最高政權,全國之事是經由他的手中,再去彙報給樑帝,可以說他未來的上位在朝臣心中是理所應當的。而林燮的赤焰軍,實際上在並非隸屬於國家,它是一支只屬於林府的私人軍隊。

    通常來說,為維護國家政權穩定,兵權都是一分為二,由皇上和將軍共同掌控,可赤焰軍卻不然,對於樑帝來說,它從曾經為其保駕護航的軍隊變成了威脅國家政權的存在。

    這種情況下,林燮投靠了祁王,兵權與政權相融合,而且林殊還與割據一方的穆王府定下了親事,任憑哪一個統治者,也無法容忍這種局面的形成。我們覺得林燮一家,死忠於皇上,他絕不會謀反,所率領的軍隊一直都是在保護大梁而戰鬥。

    但對於樑帝來說,他認為赤焰軍以及祁王的權勢,已經威脅了他的統治,功高蓋主之下,必將受到猜疑,就如劇集中樑帝曾經親口道,自己派人前往赤焰軍,都不被林燮重用,但祁王的人,則被他安排到合適的位置,長此以往,這種懷疑的情緒就會達到極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七萬赤焰軍的結局在情理之中了。

    其二從涉事者來看。

    赤焰一案,最終死傷無數,本質上與三個人有關係,樑帝,祁王,林燮。樑帝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過於偏激,朝堂之上有一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若祁王有反心的話,樑帝絕對能夠被逼退位,成為太上皇,一出玄武門之變就會誕生。

    樑帝藉著夏江和謝玉的手,去除掉赤焰軍是情理之中,但手段過於狠辣,他只考慮到除掉了朝堂上這一威脅,自己將能夠穩固地位,但卻沒想到若無赤焰軍鎮守,邊疆地區的形勢將會逆轉,整個國家將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所以當時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割權力,將手中給予林燮的權力慢慢收回來,保留國家軍事實力的前提下,去處理林燮與祁王的聯盟,樑帝唯一的錯誤就是,讓自己的私心控制了整個政治局面,殘害忠良,讓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冤死牢中,一切正義的聲音都被他扼殺了,最後整個朝政形成萬馬齊暗的局面。

    對於祁王來說,劇中對他的形容是極其富有才能,禮賢下士,是一個完美的繼承人,既然如此就更加應該知道私自結黨的行為,對於上方的統治者來說,是何等感受。

    林燮,一路輔佐樑帝上位,兩人曾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可在赤焰軍名聲過大的情況下,兩人曾經的兄弟情誼岌岌可危,作為臣子,理應把握中君臣之間的那條線,你以為的忠義之舉,在心胸並不大的君王眼前,就是挑釁。

    總之,樑帝本就不應該將手中權力下放到一個人身上,帝王的權衡之術他最初就沒有做到,如果削權能夠早進行,也許一切都不會是那樣的結局。

  • 8 # 國槐先生

    總的來說,就是功高震主;帝心猜忌;奸臣陷害。

    我們來一一解答。

    但還是有殘餘勢力,這就繼續需要赤焰軍。滑族的剿滅也是赤焰軍的功勞。真正使赤焰軍發展壯大起來的,還要是對外戰爭。

    一個年輕的皇帝剛剛取得皇位,這個時候,對於一直相互征伐的兩個國家。大渝皇朝是肯定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的。

    而直接抵禦大渝皇朝的赤焰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十萬精銳,十八驍勇戰將。兵鋒所指,民心所向。

    這對於任何君王來都是一種威懾。

    樑帝為了拉住赤焰軍,娶了林燮的妹妹,也讓妹妹嫁給了林燮。

    可也是這樣更使得樑帝憂心不已。

    赤焰軍的強大戰力,外戚的身份,還有一個長子。

    皇位的繼承,要麼立嫡子,要麼立長子,再就是立賢。祁王獨佔兩樣,再加上赤焰軍。

    在君權至上的王朝,一旦有威脅君主的實力,那就不可存在。

    當赤焰軍與大渝皇朝浴血奮戰,剩餘不到2萬。夏江和謝玉勾結,趁機攻擊疲憊不堪的赤焰軍。

    可憐這些剛剛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大梁勇士,他們沒有倒在敵人的槍下,卻倒在了那些他們保護人的武器之下。

    樑帝的皇位牢固了,奸臣得到了提拔。

    可那些忠骨卻埋在了別國的土地上。

    可悲,可嘆!

    赤焰軍是隻英雄的軍隊。

    赤焰軍亡了,英雄落幕。

  • 9 # 王有傑

    《琅琊榜》上映已經有幾年了,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部電視劇,演員演的都很好,裡邊的人物設定也很符合劇情需要。全劇以林殊為其父親林燮及赤焰軍平反為主線貫穿始終,故事演繹的淋漓盡致,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今天的問題是樑帝為何要謀殺忠良,一手操縱赤焰謀逆案呢?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樑帝的宸妃是林燮的妹妹,宸妃是太子蕭景禹的母親,林燮是太子的舅舅。林燮在大梁又是赤焰軍的主帥,位高權重,功高震主,對於皇帝來說,他不得不加以提防。歷史上因為外戚權勢亂政的例子不勝列舉,最嚴重的就是大漢王朝,把漢朝給搞得亂七八糟,王莽還謀取了大漢王朝的天下,樑帝能不懂得這些嗎?在他心裡,絕對很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就算是有這樣的苗頭,他也會用盡一切手段去撲滅,甚至是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

    二、歷朝歷代的帝王,他們的疑心都很重,皇家向來少親情,先君臣,後父子。蕭景禹身為太子,在朝中素有賢名,又跟赤焰軍主帥林燮是親屬關係,在朝堂之上又從不避忌,二人過分的互動勢必要引起皇帝的注意,另外皇帝身邊肯定有與太子不合之人,他們如果謀定了皇帝的心思,在皇帝面前煽風點火,就皇帝的性格,絕對不會置之不理,肯定想要削弱太子的勢力,來穩固自己的統治能力。

    三、林燮與赤焰軍絕對是大梁國保家衛國的忠良勇士。還得說是皇帝的帝王之道,歷史上有多少的名臣良將不得善終,他們在皇帝沒有即位前,共患難,同甘苦,但到了榮登大寶以後,有幾個皇帝不忌憚臣下功高蓋主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不都是說的功高蓋世之人嗎?

    四、赤焰軍葬身梅嶺。在皇帝、謝玉、夏江等人的共同綢繆下,痛下殺手,將七萬赤焰軍將士誘騙至梅嶺,全部斬殺,致使七萬赤焰軍將士葬身梅嶺。林殊雖然沒死,但卻遭受了比死還要痛苦百倍的事情,轉眼間,親人成了逆賊,自己又受到了雪蚧蟲的火寒之毒,自己基本上變成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廢人,還要承受刮骨療傷之痛。最終林殊死裡逃生揀回了一條性命。

    五、太子在臨死前說:三十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蕭景禹身為太子,我覺得他沒有正確的定位自己,他在朝中被人稱作賢王,對皇帝的心理是有壓力的,帝王家先君臣,後父子,如果太子能夠認清這些,與朝臣保持一定距離,對所有臣下一視同仁。特別是林燮是赤焰軍主帥,又有軍權,功勞有大,在皇帝眼裡,如果二人聯手,他的江山又會怎樣呢?

    綜合以上幾點,皇帝一手謀劃推動赤焰軍、林燮及太子一案,對於帝王來說他是沒有錯,但因為自己的疑心,讓七萬將士死於梅嶺,這做法實在是慘不忍睹。也許這就是帝王之道吧!

  • 10 # 劇來叨

    樑帝曾經指著龍椅對梅長蘇說過,一旦坐上那個位子,時間久了,人就會變的。他的話看似強詞多理,其實也算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

    古往今來,多少帝王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皇位,不惜父子結仇,兄弟相殘,血脈親情在巍巍皇權面前,是那麼地不堪一擊。身為九王之尊的樑帝自然也不能免俗。何況他的這個位置來得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當樑帝還是皇子的時候,當時的太子人選並不是他,兄弟那麼多,自己能力也不是很出挑,因此他當初的際遇其實和蕭景琰差不多,都是最不可能成為儲君的人選。偏偏命運之神身他丟擲了橄欖枝。林燮與言闕,一個是百戰百勝的樑國大將,一個是有膽有謀的無雙國士,他們與蕭衍義結金蘭,幫助他奪得帝位,因為他們相信樑帝能夠創造一個大家夢寐以求的太平盛世。

    結果呢?樑帝的內心被皇權給腐蝕了,他懷疑自己的好友,自己的兒子,會聯手推翻他的政權。畢竟當時的林帥,是手把重兵的朝庭重臣,皇太子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幾乎超過了樑帝,一個是優秀的大臣,一個是拔尖的太子,他們就像梗在樑帝喉中的兩道刺,非得拔出來才能心裡舒服。

    這時兩個謝玉跟夏江粉墨登場了,猜透樑帝心思的二人,狠狽為奸給赤焰及祁王編織各種罪名,於是樑帝順水推舟就這樣給忠烈之士定了罪,導致10萬將士命喪梅嶺。

    如若不是樑帝給權力矇蔽了雙眼,枉顧了親情與友情,赤焰怎會落此悲慘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甄嬛傳》和《如懿傳》哪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