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角風發作
-
2 # 寒劍86003462
毫無疑問,《走向共和》屬第一。因為這些電視劇裡面,只有這部電視劇至今仍然對我們有深遠影響和意義,其他幾部純粹是戲說,一笑而過罷了……
-
3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個人覺得《雍正王朝》相對於其他三部而言最耐人尋味,雖然是根據二月河小說改編而來,裡面有很多跟歷史不符,畢竟這是一部影視劇,註定有著他的短板,但是大體上還是一部特別優秀的電視劇。
-
4 # 影視大魏
個人認為,應該首推《走向共和》。籠統來講就是《走向共和》具體講述了晚晴末年至民國初年那段紛繁複雜的歷史時期,其中既有變法圖存的內部改良,又有鐵血革命的金戈鐵馬。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之流血犧牲,才換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誕生。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三劇雖然情節緊湊,演員功力深厚,服裝舞美更是貼合時代背景,但終歸是侷限於歷史窠臼之中,描述的不過是封建王朝君君臣臣的權謀之爭,同《走向共和》放眼全球,政體變更的歷史背景相比,從立意起點一項就有了高下之分。
-
5 # 帝國時代m
把前兩個去掉,你這個問題就有深度了。論深度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就是一個無底洞,看懂了這部劇你才能看懂中國封建社會官場。
-
6 # 一支菸
個人認為還是《大明王朝1566》最具有深度。
《大明王朝1566》作為一個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它既不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件傳奇。它是歷史中那位極人臣君統天下的權謀的縮影與集中。看這部劇,他們不僅僅是歷史中具體的某一人、某一派,而是這具有這種體質的象徵代表。
大明王朝1566可謂是精品中的佼佼者。
-
7 # 墨青視角
走向共和有熱血缺智慧,有良知缺深度,有正氣缺謀略,就像一個朝氣蓬勃、意氣奮發的年輕人,適合年輕人看,而其他幾部歷史劇尤其大明王朝1566,對話玄機太深、背後隱藏的東西太多,思想深度、政治藝術、歷史厚度完勝走向共和
-
8 # 未來資料科技
這幾部劇都是經典,除了《康熙王朝》稍微差一點以外,其他的基本都經典中的經典,是代表了目前中國電視劇的最高水平!要是非常比較一下,個人比較喜歡《走向共和》,這不是說其他的不好,只是《走向共和》的演員,以及劇組在演員選擇和外表切合度的用心程度令人吃驚!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劇組對歷史人物外表的還原度
一部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現在這樣良心劇組真的不多了!光在選角上花了多少心思,研究了多少史料!他們只選取適合的角色,而不是考慮那個人氣高,有流量!
-
9 # 閱覽古今事
這四部電視劇都非常的經典,專業的演員,專業的編劇,已經專業的導演。用了經典的劇情。
首先這個四部電視劇的側重點不一樣,《康熙王朝》側重的是講述康熙的一生,演繹康熙的霸氣,功績,功與過。還加入了愛情等元素。
《雍正王朝》則是側重政治鬥爭,反腐,已經重現複雜的人物關係。要是有深度,這部電視劇絕對是排在前列的佳作。
《大明王朝1566》側重的也是政治和人物,尤為在帝王權術上比較在行。可以說這部電視劇深刻的描述了政治,把當時的主要矛盾展現的淋漓盡致。
《走向共和》則是側重還原歷史,從1895年,到1916年,這一段中國在屈辱中發展前進的歷史還原的很逼真。
要說有深度吧,這四部電視劇是各有春秋,都個各自有各自的優缺點,不過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是《雍正王朝》,因為還原的雍正很貼合實際。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
10 # 圓窗觀點
首先是編劇的視野很廣,在《大明王朝1566》中,上至嘉靖皇帝,下至販夫走卒,都有活靈活現的呈現和描述,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比較完整的呈現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大明王朝1566》不是一部講權術的電影,它講的是人心,講的是人性。說的是在亂世和不幸當中,人們應當如何生存和生活。
不是說《走向共和》劇情不好,而是在《走向共和》所有的描寫過於貼近事實,甚至是深入其中,好像拿著一把手術刀,在一刀刀的剖析社會和人性。靠的太近,細節太足,劇情的張力太足,導致在歷史的深度方面,不如《大明王朝1566》。
《雍正王朝》》嘛,原本就是一部官場小說,很適合職場人士。至於《康熙王朝》,額,比較適合消磨時光。
回覆列表
其實,除了《康熙王朝》以外,其餘三部劇各有特點:
雍正王朝則更多的宣傳帝制下,一代帝王的養成,在這種體制下,如何替民做主;大明王朝,則更多的是老百姓根本無法跟皇權抗衡,即使有一兩個官員想替老百姓辦事,難;走向共和,則更多的是思考國家的未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路。
但要講哪部劇更有深度,我覺得大明王朝最有深度,但走向共和,有一個方面也超級有深度,下面我就詳細講一下: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雖然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並未掩蓋其優秀的光芒。
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評分9.7分,在電視劇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並列第一。
那麼作為一部十幾年前的電視劇,當年收視率又那麼低,為什麼評分還這麼高呢?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的主線很清晰,那就是通過晚清到民國各類風騷人物的行為,探索國家的未來,以及對體制問題的思考,並從探索和實踐中為中國找一條出路。
四大主角,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各有特點,各有主張,並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驗證自己的主張,並最終“走向了共和”。
所以,這部劇評價之高,除了劇情精彩,人物特點突出外,更是因為給了人們很深刻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但,如果僅僅從這幾個方面評價這部劇的話,還不足以表明該劇的強大。這麼一部老戲骨雲集,又集中了優秀導演張黎,及幾位優秀編劇外,還有一個大家不易察覺的細節,那就是,這部劇幾乎都是“真人”出演!
而這個真人,可不是張真人哦!
以下多圖警告————就按人物出場順序來吧:
慈禧太后,呂中扮演,跟李鴻章的扮演者王冰,號稱劇組兩寶,為了拍好這部戲,每天五點就爬起來背臺詞,進入狀態:
那麼這部劇為什麼後來會被封呢?
還是跟時代有關,一方面劇中有一些史實錯誤,存在人為洗白某某歷史人物的嫌疑,容易誤導人們。
另一方面則是洋務運動的興起及失敗,跟當前有雷同,比如同樣啊開國門、引外資、尋合資、可民辦、建特區、開口岸……
再到後來的戊戌六君子,作為知識分子尋求體制改革的努力,最終也失敗,容易讓人聯想到某某事件。
但不管怎麼說,當今的中國仍然處於探索階段,雖然已經走向了共和,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那麼就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努力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