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蟹蟹聊故事

    潘金蓮因為《水滸傳》的緣故,成了淫婦的代名詞,受到世人唾罵。因為她與西門慶通姦,害死了武大郎,最後被武松所殺。

    但是凡事皆有因果,造成她悲慘命運的是她自己。

    潘金蓮曾經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因為長得漂亮,被男主人騷擾,她不肯依從,便向女主人告狀,男主人記恨於她,便找了個機會把她許配給了武大郎。

    按說這是一個可悲的開局,一個忠貞的女子,雖熱不堪受辱,卻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不禁讓人憐惜。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潘金蓮天生就是不安分的女人。

    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那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他倒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這段話指出潘金蓮原本就不是一個忠貞的女子,武大郎這個醜男也成了她紅杏出牆的藉口。

    潘金蓮在遇到西門慶之前,對武松也是有過勾引的,只是武松是個響噹噹的漢子,沒有著了她的道。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潘金蓮就動了歪心思。

    那婦人在樓上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它必然好氣力。說他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

    潘金蓮自此好酒好飯的款待武松,時不時的拿話撩他,更有甚者直接向武松表明心跡。在潘金蓮的眼裡,只有自己的私慾,為了滿足它,完全不用顧及綱禮倫常,這也是她被人詬病的一大原因。

    也有人認為是西門慶和王婆的算計讓潘金蓮著了道,其實不盡然,如果潘金蓮是那個“籬牢犬不入”的人,那麼西門慶也沒有空子可鑽。雖說王婆計策詳盡,但是如果潘金蓮斷然拒絕,就不會跟西門慶有所瓜葛,姦夫配上淫婦方能得逞,缺一不可。

    武大郎撞破了二人的姦情,被西門慶踹了一腳後,染上了病,如果潘金蓮就此悔過,不在與西門慶交往,並且好好給武大郎看病,那麼武大郎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待她好。

    但是潘金蓮偏要把壞事做到底,趁著武大郎臥病在床,肆無忌憚的與西門慶幽會,並且在王婆的慫恿下,親自下手,毒死了武大郎,真的是蛇蠍婦人啊 。

    武大郎的死,徹底激怒了武松,他寧願坐牢,也要手刃仇人,於是潘金蓮成了他刀下之鬼。

    萬惡淫為首,潘金蓮的淫念導致了一系列的後果,自己也深受其害。她的悲慘下場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造成的。

  • 2 # 為龍

    其實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我們似乎都有著潘金蓮的影子,一個無法選擇自己命運的影子。《水滸傳》裡潘金蓮的悲慘命運就是由於自己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

    《水滸傳》書中的潘金她是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真可謂一生命運坎坷,她怎敢談追求個人幸福?其形象一直都是負面的,是"淫婦"的代名詞,是一直被譴責的物件。但從社會歷史的角度來看,潘金蓮其實是一個悲劇人物。造成她悲劇命運的原因,一方面是她的個人因素,另一方面則是封建社會文化的壓迫,在這兩方面的共同影響下,使她一步步地走入絕境。

    潘金蓮原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年方二十餘歲。因為她天生貌美,姿色過人,所以這個大戶就經常糾纏她,潘金蓮擺脫不過,所以到主母那裡告了一狀。大戶恨極,倒貼錢把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後來,潘金蓮勾引武松不成,又跟西門慶在一起,最後還毒死了武大郎。武松為了給哥哥武大郎報仇,一怒之下,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

    明明很美貌,卻嫁給了矮醜猥瑣的武大郎,結局還被武松所殺,潘金蓮的人生可以說是相當悲慘。

    須知,古代像潘金蓮這樣的女人有很多,可以說潘金蓮是當時女人的縮影。當時女人地位低,婚姻無法自己做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絕大多數的女人都不是自由戀愛,更別提婚姻幸福了。

    但是,如果潘金蓮生活在現在,選擇離婚,一樣會受到一些的閒言碎語,因為我們始終活在世俗。

  • 3 # 一夢潤心

    潘金蓮的悲慘命運歸咎於封建社會環境的惡劣和自己的咎由自取。從三個方面分析如下:

    北宋年間,宋徽宗昏庸,縱容奸臣當道,特別是以“蔡京、高俅與童貫”為團體的大臣們,上瞞下欺,貪贓枉法、陷害忠良。在社會上有著他們的諸多黨羽與流氓惡霸,為了利益欺壓百姓,強搶民女。各州各府的官員與他們狼狽為奸,互相勾結,導致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潘金蓮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生活,是封建社會專制制度的受害者。

  • 4 # 海天大司空

    潘金蓮的人生悲劇當然首先要歸咎於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吃人的封建禮教。在人壓迫人的封建社會,婦女無疑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被侮辱被損害的物件。

    武大郎是啥人啊,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生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潘金蓮寧可與武大郎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也不願意做財主的玩物,說明她很具有進步的反抗意識,這是女性初始的鬥爭精神的萌發。

    潘金蓮和武大郎從清河縣搬到陽谷縣,也還算是過了幾年波瀾不驚的日子,直到武松的突然出現。

    武松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漢子,並沒有什麼出格舉動,不能說武松沒有接受這種畸情就是武松的過錯,何況武松在言語間已經為潘金蓮留足了餘地。保持一份香火之情,日後大家還好再見面。

    那怕潘金蓮鼓足勇氣對武松講明,她不想繼續和武大郎過日子了,只求一紙休書。以武松的俠氣,只怕也會勸哥哥放潘金蓮走吧。

    但是潘金蓮自此就因愛生恨,心中有了報復的念頭。至於說是隨後王婆設計,西門慶誘惑,那不過是潘金蓮自覺不自覺地走向深淵的開始。

    最終潘金蓮選擇了毒殺武大郎這條最不可取的道路以求得解脫,彼亦人子也,誰也不能剝奪他人的生命,何況武大郎還有個武功蓋世的弟弟絕不會善罷甘休。

    即便是武松自己也自此走上了不歸路,他失去了最後一個親人,在這世間已了無牽掛,從此快意恩仇,直至落草為寇成為朝廷的敵人。

    所以說歸根到底只有推翻封建社會與封建禮教,婦女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放。

  • 5 # 國外北漂生活

    潘金蓮是《水滸傳》中的一個虛構人物,因違背了倫理道德而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也因此揹負了千古罵名,成了妖豔、淫蕩的化身。這個虛構的人物已經在我們的茶餘飯後走過了幾百年,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潘金蓮,難道真的沒有一點值得同情的地方嗎?今天筆者就潘金蓮這個人物的命運結局進行剖析,從而看看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存在的合理性。

    一、潘金蓮可恨還是可憐

    潘金蓮本是張大戶家的一個婢女,因為沒有依從張大戶的淫慾而得罪了張大戶。張大戶為了報復潘金蓮,就把潘金蓮當禮物一樣的做了順水人情送給了武大郎。對於武大郎來說那可是大喜若狂,但是對於潘金蓮而言呢,無非是逃出虎口掉入狼窩。

    在封建社會,婚姻是受制於“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潘金蓮有婚姻的自由嗎?沒有!她愛武大郎嗎?當然不愛。但是她又無法掙脫命運的束縛,只能得過且過。潘金蓮就這樣生不如死的苟延殘喘的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憐嗎?當然非常的可憐。當風流倜儻而且又是“高富帥”的西門慶出現的時候,潘金蓮感情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了,她春心蕩漾,最終紅杏出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對的,但是潘金蓮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有錯嗎?難道她能和武大郎離婚?不能!她有自主權嗎?沒有!所以潘金蓮最終採取了極端的方式。最終的結局是武大郎死了,潘金蓮也死了。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是誰殺死了這兩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而且命運悲苦的人呢?我認為是封建社會的制度。

    二、如果潘金蓮活在當下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嗎?當然不會。歷史發展到今天,幾百年前的社會制度和今天的社會文明與自由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我們生活在高度文明,高度自由的幸福時代,我們的命運完全可以有自己來掌控,而潘金蓮不能。比如當今爆料的各類“門”事件,還有一脫成名的某些明星。他們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無非就是受到了一些社會輿論的譴責,僅此而已。而潘金蓮呢?她有這樣的自由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在這多重壓迫和人性本真的矛盾中,潘金蓮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是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的。

    潘金蓮違揹人倫,與西門慶通姦,殺害親夫,固然是可恨的,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在封建社會三綱五常的束縛下,潘金蓮作為一個弱勢群體的代表如果想與命運抗爭,她還能怎麼做呢?我們站在人性本真的角度去看潘金蓮,潘金蓮還有那麼可恨嗎?

  • 6 # 登攀

    《水滸傳》中,潘金蓮雖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就事論事,潘金蓮的命運確實是悲慘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就從她悲慘的命運說起。

    一、悲慘命運

    我認為:潘金蓮的悲慘命運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她出身貧苦,年紀輕輕就到大戶人家家裡當侍女,就是被人呼來喚去的,沒有任何尊嚴,任何地位,任何自由的丫鬟一類的人。

    在大宋一朝,雖然爆發過幾次瘟疫,但總體上來講,經濟還是比較繁榮的。到宋徽宗時期,雖然說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差,但也不至於家家戶戶都把女兒送到地主老財家裡當奴婢。看來潘金蓮他們家確實生活艱難。

    所以說,潘金蓮出生在貧賤之家,是其悲慘命運的導火索。

    2、嫁給武大郎,這簡直就是封建社會結出的惡果。說起來,潘金蓮在前期,也算剛烈女子。只因為對東家的糾纏不肯就範,就被嫁給了身材短矮,不會風流,且生活貧困的武大。

    二十來歲,花兒一樣的年齡,青蔥一樣的歲月,尚未來得及綻放,尚未來得及張狂,就這樣被無情地從“虎穴”送入了“泥潭”。

    潘金蓮心中的這份憂憤,又有誰人能懂呢?

    她嫁給武大郎以後的種種行徑,以及最後的可悲下場,都和以上兩點有密切的,深層次的聯絡。

    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後,開始招蜂引蝶,後於西門慶苟合,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這究竟應該歸咎與誰呢?

    1、社會

    封建社會的封建禮教,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封建社會的地位不平等(指貧窮和富有),是造成潘金蓮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

    就因為出身貧苦,地位低下,就使自己喪失了支配自己的基本權利。自己的命運不能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不能由自己把握,自己的“地盤”自己說了不算,完全成了任人擺佈的“木偶”,其鬱悶,其悲憤,可想而知!作為尚有些許剛烈之性,不堪就範知心的潘金蓮,不由得起了報復社會的扭曲心理。這才有了後來的勾搭浮浪子弟,巧遇西門慶等橋段。

    潘金蓮,似乎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有幾分相像之處:其惡為表,其心無奈!

    如果從自我批評的角度來講,潘金蓮自身的原因當然不能忽視:一方面,文化水平低下,年紀尚輕,閱歷尚淺,對社會,對人生,對人性,都認識不足,看的不透,導致自我的人性,人生都發生了扭曲;另一方面,以自我為中心,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是要不得的。無論到什麼時候,各個方面的平衡都是需要小心維持的。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也有一定的原因。武大身材短矮,生活艱難,這些都不是致命的原因。關鍵一點,不懂得呵護妻子,呵護兩人之間的感情,更不要說“風月”之事。他只顧自己每天做炊餅,賣炊餅,整天走街串巷。當然,為謀生計,本無過錯,但長期的感情缺失,也是造成潘金蓮“出軌”的原因之一。

    一家之言,請君指教!

  • 7 # 新手懂車

    但我們究其身世,卻不禁讓人可憐,自小被賣身為奴,受盡欺凌。長大後,卻又因姿色之美而受辱又受屈。隨後嫁與一個醜男人,一個懦弱的醜男人。

    像武大那樣的一個人,我想任何一個女子也不願意嫁給他,潘金蓮無力掌握自己的選擇,她只能算是一個商品被賣來賣去。

    若是武大心善,真為金蓮著想的話,他應該為金蓮尋得一戶好人家,抑或是再把金蓮賣與一個好人家,與金蓮相稱的一個人。但是武大並沒有這麼做,他而是自私的佔有了潘金蓮,明知自己不配,但還是據為己有。

    潘金蓮跟了武大之後,並無子嗣,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武大在男女房中事上的能力。

    武松的歸來,帶給了潘金蓮無限的遐想,使她沉寂的心潮驟然起了波瀾,使她的思緒接近了瘋狂,思想變得扭曲。使她做出了違揹人倫的種種不堪之事。最終氣走武松。

    慾望的閘門一旦開啟,便很難收起,潘金蓮陷入了慾望的深淵。被對真正男人的渴望焦灼著……。

    而此時西門慶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潘金蓮內心的空虛,她大膽的打開了她的大門。悲劇便從此上演。

    若是武松不走,而是善加勸解,疏解潘金蓮的衝動,化解她對他態度的錯誤,估計潘金蓮會壓下她那澎湃的心潮,擺正她那扭曲的心靈。也就不會被西門慶勾引。

    武大的自私,武松的魯莽,西門慶的風流,造就了潘金蓮的悲劇,一個惡名便從此戴在了她的頭上。

    仔細閱讀《水滸傳》,其實不難發現,武大此人真的很可恨,他也很會趨炎附勢,仗勢欺人,從清河來到陽谷,就是因為被別人欺負,不敢抵懟,一直是忍氣吞聲。但自從見到了武松,便開始囂張,敢跟西門慶直接動手。若此時未與武松相逢,估計武大是絕不敢去捉姦的。

    所以說,武大不但相貌不行,人品也很低下。像這樣的一個人,潘金蓮能與她做夫妻那麼久,多少也還算是賢惠。

    若放當今,潘金蓮就算是在各種不願意的條件下嫁給了武大,估計過兩年日子,也會離婚,或者說,勾引了西門慶後,跟武大離婚。

    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時代造就了一個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 8 # 雪地紅狐

    人生的道路自己走,所有的悲劇都與別人無關。潘金蓮的悲劇只能歸咎於她自己。

    既然嫁給武大郎,就應該存女德守婦道,相夫教子,平平淡淡過完自己的一生。那樣雖然沒有什麼旖旎風光,卻也可以安身立命,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這是中國千百萬傳統女性的基本走向。

    既為人婦,又為人嫂,就不應該揹著武大去勾引武二。長嫂為母,為嫂不尊,幸虧武二定力不錯,不然的話,又要鬧出來個桃色事件,綠得武大一愣一愣的。

    交友不慎,墮入陷阱。王婆的確不是什麼好鳥,傷天害理,心黑嘴賤。而小潘同學居然不能識破,甚至自願入彀,被人算計,當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與西門大官人的偶遇到勾搭成奸,一則是風花雪月,風流成性的西門慶有關,二則是當事人小潘冰心不鑑,自然也難逃其咎。

    其實,鄆哥兒也曾向武大武二和小潘同學示警。如果小潘同學能夠幡然悔悟,回頭是岸,倒也可以避免流血事件的發生。

    鄰里之間,大家心知肚明,有時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大,甚至,總想整出來事端,以資茶餘飯後閒談,聊以慰藉百無聊賴的人生。

    總之,自己的路自己走,如果小潘不這麼走,在後世就肯定不會這麼火,即使有點姿色,也會寂寂無名。而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又似乎讓人心生憐惜,唏噓感慨。

  • 9 # 我是威虎山九爺

    中國四大古書之一的《水滸傳》,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一度成為炙熱的小說之一。現在上年紀的人大多都是在那個時期看到這部“大塊頭”的名書,每每愛不釋手。

    喜歡看打鬥片的人關注林沖,武松等這些馬上馬下的英雄。而喜歡美女的自然少不了多看幾篇有關潘金蓮的章節。

    一部《水滸傳》寫盡宋代甜酸苦辣。一個大美人的悲劇代表了封建社會的制度的蔽端。

    潘金蓮的命運到底歸究誰?是社會還是人為?又有誰能說得清?如果說潘金蓮的悲劇是某個人造成的是不公允的。父母,武大郎,武二郎,西門慶,王婆,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定關係,也脫不了關係。但是歸根結底應該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父母→可能基因上給了潘金蓮的貌美,這是因,也是種下悲慘命運的種子。

    武大郎→三寸釘谷樹皮,註定人在體貌上,性格上的窩囊,不被人待見,雖然心地善良。這是潘金蓮悲劇上錯花轎嫁錯郎的前奏。

    西門慶→因為是個風流倜儻的土豪,所以也就註定成就他是花花公子,不拈花惹草就不是西門慶。西門慶機緣巧合遇上潘金蓮,乾柴遇烈火,不燒個片甲不留,枉活世上。

    王婆→天生的媒婆,一張巧舌如簧的嘴能把天上的鳥吹下來,能把死人說活。王婆做媒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的十條,足讓每個想美女的人樂不思蜀,夜不能寐,心猿意馬,何況是西門慶。

    武松(二郎)→按理說武松與潘金蓮的悲劇,本只是只沾親,不帶故。但是,恰恰是武松父母不公允,好基因全都給了武松,不好的讓武大包了。你道這世道叫武大怎麼活?

    僅僅是這些麼?N0。因為武松“不諳世事”,全然不顧及潘金蓮活守寡的苦衷,把送貨上門的好事給黃了。到最後,無意,間接地把她推到了“貨王”西門慶懷裡,也正中西門慶下懷。

    這些因素是否構成潘金蓮悲劇的前因後果,還是處在那個封建社會的悲劇產物,讓各位先生,網友各抒己見,從中找出最佳答案。

  • 10 # 葉榆染匠

    這個要追究起來可就有多個責任指向了。

    其一、從最根源論,金蓮的悲劇歸咎於其母、其父。生女莫若潘金蓮,花容月貌且風騷,惹得路人惦記,基因是原罪。

    其二、從成長論,歸咎於清河縣那個大戶人家主子,也就是金蓮為使女的BOSS。撩妹技術粗糙,痴迷金蓮卻無能使佳人動心悅情,以至於行報復手段,強扭金蓮、武大郎這對苦瓜。情商、愛商是次罪。

    其三、從心智論,歸咎於武大郎。無自知之明,縱使醜人也喜色,也當考慮顏值巨大反差,及社會評價。果然,天上掉下個仙女,惹得蜂狂蝶亂,憑空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心智不成熟是大罪。

    其四、從姻緣論,歸咎於武松。他與金蓮是可以成佳偶天成的美事,金蓮傾慕於他沒有錯。他只要順佳人意,完全可以避免哥嫂的悲劇,而他卻寧願親手葬送了這一切。三綱五常,腐朽的儒家是千古之罪。

    其五、類似語文課裡分析的中心思想,歸咎於封建婚姻制度,甭當真,那是扯淡。悲劇中的每一個人,潘金蓮、武大郎、武松、西門慶等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和自由,而恰恰他們每一位都不是最佳選擇策略,尤其是武松,他才是避免悲劇最關鍵的一環。

    最後,完全沒有責任不能歸咎的人:是我。我只是看客,嘆息其情節的每一個環節都那麼擰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所有的戀人分手後都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