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彭姐帶你去看病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奇葩哈,這個不能用成就高低來評判,首先,曹雪芹一生致力於《紅樓夢》的撰寫,這部長篇鉅著在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林黛玉和賈寶玉,

    它的文學成就和對世人的影響無法用語言形容,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從小我就熟讀它,深受影響,那首“葬花吟”現在就彷彿在我的耳邊輕輕響: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好想哭!就好比我圖中的兩種花,各有各的風韻,無法比擬!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對宋詞的貢獻不言而喻,說起他,耳熟能詳的詩句比比皆是:對妻子情深義重的悼亡詩《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深情款款痛到骨髓,至今讓人淚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被譽為“古今絕唱;還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句經典,至今傳唱!

  • 2 # 文心雕詩

    蘇軾是豪放派創始人之一的重量級人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的前後《赤壁賦》體現了思緒發展的脈絡,烏臺詩案後的詩人貶官抑鬱,壯志未酬的失意在其詩作中都得到充分體現。蘇軾是一個多才的文人,能文,擅賦,能詩,擅詞,且能丹青,竹石尤長。一家三進士且能在唐宋八大家中佔三席,足以說明三蘇文學成就。

    那麼曹雪芹的文學才能和在文學史上的位置,同樣處在峰巔之上。十年的嘔心瀝血,五易其稿,完成了曠世鉅著,把明清的章回小說推上了歷史親高度。曹雪芹成就了《紅樓夢》,《紅樓夢》亦成就了曹雪芹。《紅樓夢》的思想高度和社會反響足以體現了他的文學價值。《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與蘇軾的詞賦相媲美。

    綜上所述,就文學水平而言,曹雪芹與蘇軾不能橫向比較,亦不能斷某出其右,他們各有千秋。

    在唐宋八大家中能做比較嗎,能說三蘇的水平高於其他五位嗎?不能。三蘇中數蘇軾水平最高嗎?其父蘇詢的政論文《六國論》,蘇軾能寫嗎?其弟蘇轍就以同題寫成《六國論》雖不及其父,但獨闢蹊徑,也仍為後人稱道。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不失為名著,他與曹雪芹和《紅樓夢》也不能同日而語。

  • 3 # 長青松74

    蘇軾詩中寫社會各階層的生存狀態接近人民生活,民情。如水調歌頭丶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詩。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這是一幅農村初夏的圖景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這是蘇軾在湖北黃岡 遊赤璧時寫的。他的詩路很廣。是經過幾代淘冶聖名千古無需論證和比較。

    曹雪芹是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的作家他是清朝留辮子的滿清人。祖先是遊牧民族,生活的環境,經勵的事情各自不同寫作的思維,反映的社會現象跟本無法做比較,更不能論功評獎。應該說他們都是中國的古代文化精英!給後人留下寶貴文化精典,是中華民族幾千的文化遺產。應好好保護傳承,取其精華髮揚傳承古文化為善。

  • 4 # 氣球飛走了845

    就文學水平而言,蘇軾遠遠高於曹雪芹。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4];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曹雪芹(名沾,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遼寧遼陽(一說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生於南京,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過著富足紈絝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隨家人遷回北京,後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2月12日去世。

    結論顯而易見,蘇軾會作詩,會畫畫,會書法,會寫文章,是個文學家,還有功名,當世認可。曹雪芹只有一本小說再出名的小說能代表多少水平。這還用比嗎?還有人在哪裡無法計較,文學水平四個字都不理解嗎?

  • 5 # 讀書分享與推薦

    曹雪芹和蘇軾,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說實話,你這一問,還真難住我了,思考了半天,也沒辦法二選一。

    很多年前,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當我讀到蘇軾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便深深被蘇軾的文筆所打動,很快便將這篇《赤壁賦》背了下來。後來,又讀到“也無風雨也無晴”、“老夫聊發少年狂”、“十年生死兩茫茫”等等名詞佳作的時候,更是愛到不行,抄寫過無數遍,也讀過無數遍。

    但是,等讀完書,有了一些閱歷以後,有一天,拿起《紅樓夢》,居然讀得津津有味,幾乎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很快,一本近百萬字的《紅樓夢》便讀完了,讀完後,意猶未盡,又隨便翻看了一些,無論從哪裡讀,都感覺到了極大的——怎麼說呢——味道,對,是味道。

    是人性的味道,是美學的味道,是生動的漢語味道,更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味道

    書中的詩詞曲賦也不再覺得無聊,一些人物對話,更是如獲至寶,甚至也像所謂的“紅學家”們一樣,開始“鑽研”一些讖語、聯絡,雖不至於到痴迷的地步,但卻越看越有味道。從此,深刻的感受到,曹雪芹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很多人推崇《紅樓夢》的文學和藝術成就,遠超其他三大名著,以前我不贊成,現在是雙手贊成。

    如果真要選一個誰更厲害?我選不出來。

    我的感覺是,要麼兩人都像神一樣在我心中存在著;要麼兩者全不存在,因為不至於讓我讀了,就放不下!

  • 6 # 老孔講故事

    個人以為是蘇軾。

    三十歲以上才開始慢慢喜歡蘇軾,尤其是那些人生路上走的不是很順的人更加熱愛蘇軾。每每想到蘇軾,可能人們心頭會湧起一股暖意,嘴角會露出一個淺淺的微笑,這就是蘇軾,困境中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他在詩、詞、古文、繪畫等領域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他的詩在宋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他的詞改變了整個詞史,開創了豪放之風;他的古文讓他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繪畫開創了文人畫的先河。但蘇軾的偉大更在於他的精神,他找到了一條面對儒家困境的解脫之路。

    他之前的知識分子沒找到,所以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徹底對“入世”絕望,歸隱田園;要麼始終對入世耿耿於懷,心力憔悴。前者有陶淵明,真正放下了,而且放下之後不會再想起,如梭羅在“瓦爾登湖”邊種地一般,陶淵明真的在田園中獲得了寧靜。後者最典型的就是杜甫,不管受什麼挫折都不會改變對朝廷的忠心,對天下百姓的憂慮,他是知識分子中“最儒家”的一個,那種固執讓人欽佩和感動。還有一種人是在這二者之間徘徊,“入世”的路走不下去,就選擇放下,但到底是意難平,甚至是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在官場和歸隱之間猶豫不決。像李白、孟浩然、柳永都是如此,李白看起來很灑脫,但心中一直放不下儒家入世的一面,表面上不羈,但聽說被徵召入朝,也會“仰天大笑出門去”,但他這樣一個稜角分明的詩人,終究不適合官場,“翰林待招”這類應制文人並非李白所期望。孟浩然表面歸隱山水,但詩中終究有一絲放不下,那時知識分子心中的一份不甘。蘇軾是一個儒學境界不那麼高的人,在他身上儒、釋、道,融而為一,他對儒家的困境不執著,他也不會進入道家的“無為”和佛家的“空”的境界。他以一顆出世的心態做著入世的事業。他一直在尋找著心靈永遠寧靜,也求得了這份寧靜。

    這首《定風波》就是蘇軾在政治風波中求得精神安定的一首哲理小詩。我們來重溫一下: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蘇軾因為在沙湖買田回來的路上,經歷了一場狂風驟雨的突至和雨過天晴,面對這場自然的風雨,蘇是對人生的風雨也有了全新的感悟。

    1.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莫聽”是對疾風驟雨的否定,也是對現實中的逆境的超越。“穿”字寫的很有力度,驟雨突至,迅疾而落,雨點穿梭於林間,打在葉子上濺開一片水花,發出一聲脆響。我們發現下雨天,葉子和雨總是很配,因為雨點落在地上是悄然無聲的,而落在葉子打出聲音,才能讓人感受到畫面。這是狂風驟雨帶著破壞性的氣勢劈頭蓋臉打下來的聲音。但蘇軾卻用一個“莫聽”,否定了這一切,也超越了這一切,表現出了超然的心態。

    “何妨”表現出的是蘇軾的泰然自若,暴風雨襲來又如何呢?當暴風雨襲來,路上的人定是混亂不堪,而蘇軾的反應卻是如此從容,何不在這風雨中吟著詩唱著歌,打著節拍緩步前行呢?你縱然向前狂奔,前面不也是下著雨麼,終究還是會被淋溼?

    當你就做到了對自我的超越,就能從容的看待一切,在逆境中做到處變不驚。因為狂風驟雨不會久長,緊張和狼狽也於事無補。何不唱著歌、吟著詩、散著步,緩步前行呢?

    2.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這應該是他真實的生活狀態。黃州期間他是罪臣,對他而言黃州只是一個更大的監獄,他不許離開黃州半步,而且國家不給發工資,蘇軾後來在城東開“東坡”種地是真的在解決一家的吃飯問題,蓋“雪堂”也是為了解決住房問題。拄著竹杖穿著草鞋,但他卻說“輕勝馬”,在這泥濘的雨天,本就難行,他卻說這比騎馬輕快。他所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則是無官一身輕的閒適,“誰怕”更是一句吶喊,怕什麼呢?“無欲則剛,不憂不懼”。蘇軾沒有馬也沒有雨具,吟嘯前行,好似閒庭信步,沒有慾望,不擔心失去,所以無所畏懼,這是何等自信和從容?

    身披蓑衣,任憑一生的風吹雨打,毫不畏懼。前面不是說沒有雨具麼?這裡為什麼又說穿著蓑衣?其實這裡的煙雨已經不再是前面所說的自然的風雨,而是指人生中的風雨,任憑人生中的風吹雨打,潮起潮落,蘇軾都打算就這樣一身蓑衣,一身蓑衣表明了蘇軾的一無所有,無所依靠,無所奢望,更無所畏懼,從容的面對,瀟灑的前行。

    3.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春風,這是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時有倒春寒襲來,尤其是一場陣雨過去,這寒氣逼人。“吹酒醒”,將身上的醉意吹盡,在酒醒之時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感到了微冷。經歷了驟雨侵襲,全身淋溼,腳上也沾滿了泥,從醉意中醒來,又吹來一陣冷風,看起來似乎很落魄。但就在此時,忽然一抬頭,看到了山頭西斜的Sunny,這溫暖的Sunny穿過雲層,瞬間擁抱了“我”,這感覺是何等的親切、溫暖。“相迎”二字用的很好,似乎是這Sunny主動來擁抱“我”,給我希望和溫暖。這一句也照應了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於是作者在經歷了這場風雨之後,知道雨後必是晴,風雨之後也一定會有彩虹,人生中的逆境之後也終將會迎來順境,所以不必沉溺在現在的不幸和苦難之中,要帶著希望向前看。這是這首詩的精神境界的第一個層面,那就是應該永遠帶著希望向前看,因為黑暗中總會有光明!

    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過頭來,再看剛才風吹雨落的地方,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晴天。“回首”回過頭來,看現實? 現實不總是遂人願。到這裡我們就看到這首詩中所表現的,面對人生風雨的最高境界,是蘇軾這樣的智者才能達到的,那就是看破風雨,站在自我之外,超越自我,迴歸心靈,他們能做到不迷戀晴天,也不畏懼風雨。無論是打擊和不幸也好,無論是溫暖和幸福也好,對我的心都沒有干擾,都不能轉移和改變我。我不因風雨而躲避,也不因晴天而迷戀。風雨是外來的,我還是我;晴朗也是外來的,我依舊是我。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的曠達,對於智者而言,對於蘇軾而言,晴雨、順逆、得失的變化已經無法影響他的內心了。在經歷了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蘇軾不只是停留在簡單的相信雨後必有晴的境界,他也知道晴後還有雨。他已然看破了晴雨的變化,晴和雨都是外來的,我永遠是我,所以他的眼中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現在,他已經不只是樂觀,而且具有了看破晴雨的超脫和曠達。這才是真正的“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我們可以看到蘇軾一生中,對於任何外在的權利、物質都是沒有執念的,他喜歡他被貶到的每一個地方,烏臺詩案他被貶黃州,他熱愛黃州的生活和那裡的人民,但當他被調到汝州,他又不迷戀黃州,他相信即將要去的汝州也是非常美好的。縱然被貶蠻荒的廣東惠州,他也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願意就在這裡終老,致力於改變嶺南地區賣孩子為奴的陋俗。蘇軾心中的信念是“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便是家,所以蘇軾到哪裡都能活下去,而且還是快樂地活下去。因為他自己的心靈就是自己最好的避風港,東坡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是雨,但他也不是站著淋雨,因為那很傻,他只是從容的向前走,沒下雨前怎麼走,現在還是怎麼走,現在怎麼走,雨過天晴了也還是這麼走,外在的一切都不會改變他,因為他的內心就是他的歸宿,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也是一種自解和超脫,所以千百年來的文人都喜歡他、崇拜他,甚至是模仿他。

    我們還可以在蘇軾其他的很多詩作中看到這樣的境界,比如“也無風雨也無晴”,再比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君子隨遇而安,因為,

    “此心安處是吾鄉”

    慶幸,世上有東坡!

  • 7 # 晨曦中前行的人

    就詩詞歌賦而論,蘇東坡乃業界之翹楚。

    蘇詞豪放,詩文縱橫;自宋以後難以有堪匹敵者也。文章秀麗、語言精美,言簡意賅————如滔滔江水一呵而就!

    曹雪芹本身是明末清楚蘇州豪門大戶。康熙時期的江南織造,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豪門望族——————至曹雪芹時受清王朝統治者打壓,家道中落。

    曹雪芹本身經歷了從富甲一方到窮困潦倒的過程。這對曹雪芹肉體上的摧殘,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了四大明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也是自身的真實寫照。

    此書中詩詞歌賦,館臺樓閣………~~上至三教九流,下至黎庶褐衣無不在書中窺見一二。書中人物眾多,上至天文地理,下有詩詞卜弈無所而不及!

    這恰恰說明了曹雪芹是一個博學材之人。近代有專門學者研究紅樓夢,記得好像有一位劉心武的學者對此書頗有心得,見解獨到。

    蘇東坡與曹雪芹他們本身也不是一個平臺而論及的範圍!

  • 8 # 晨歌990

    曹雪芹看得懂蘇軾,但蘇軾看不懂曹雪芹。當然這裡面有其各自的歷史侷限。但是,一個是鬱郁不得志後的不甘心的沉呤,一個卻是看透紅塵後的絕望的悲涼訴說。

  • 9 # snow13849

    這兩位文學家,沒有可比性。兩位都是文學大家,但是二人所屬的文學領域不同——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詞人與書畫家。曹雪芹是清初的小說家。

    蘇軾一生跌宕起伏。曾經命懸一線又起死回生;曾經位高至尚書,後又多次被貶被流放。他的詩詞氣勢磅礴,如其人一樣氣度不凡。儘管經歷了多種不公待遇,依舊笑看人生。一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小溫馨與小美好!

    曹雪芹寫下了不朽的《紅樓夢》。這部著作不僅僅記錄了那個時代的貴族大家風貌和底層人的人生百態,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普遍的人性,其中的詩詞也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 10 # 鳳岐論壇

    就文學水平來說,曹雪芹與蘇軾並不具有可比性。蘇軾的才情主要體現在作詩填詞上,即詩詞歌賦上,這種才情主要需要的是文學的情感上,主要體現在對激情的表達上。而曹雪芹的才情主要是敘事上,主要是對生活的感悟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期間,有哪些證需要考,且對未來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