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藝育兒
-
2 # 小林子啦啦啦
每個孩子到了指定歲數家長都會教孩子學說話,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會存在一種困惑:將來孩子入學了需要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是現在教孩子方言後,孩子上學後再學普通話會不會晚?相反要想學普通話家庭交流就存在障礙了
語言關係到孩子的社交,對於家長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也會影響孩子一生。來看看先學的利弊之處
很多家長先交孩子學方言是為了更好的跟孩子交流,同時也讓家人們更好的跟孩子交流,先學方言其實是錯過的為什麼怎麼說呢?
如果家庭有習慣的說方言,孩子自然會領悟的不需要家長在這方面放心思,因為這純屬是在浪費時間的,因為孩子會自然的學會家裡的方言,然而弊處就是關係到孩子的社交,當孩子不具備普通話表達能力,不能很好的跟別人交流還有老師
普通話是國內通的語言,善於孩子們的社交,如果是生活城市裡先學普通話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孩子一開始就要和城市裡的孩子證明交流。那麼生活在自己老家其實先學普通話是完全用不上的,因為把心思放在方言上,讓孩子更好的掌握方言
孩子5歲之後對於社交性也比較強了,此時再磨合普通話也不遲,因為孩子遲早有一天要去學校讀書,所以普通話自然能磨合好。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yaochi趣發現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學會家鄉話(或者說不忘家鄉話)意義重大,關於學會講家鄉話的種種好處我就不多說了。我想從身邊人的經歷說說應該怎麼教孩子學講家鄉話:
1.叔叔嬸嬸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桂林工作,堂弟出生學講話之後,叔叔家定下一個規矩:一週講普通話,一週講桂林話,一週講老家的土白話。三種語言周而復始輪番上陣的結果,堂弟從小就會“察言觀色”——對什麼人就會說什麼話。順便說句題外話,叔叔大學時學的是俄語,堂弟上學後學的是英語,為了輔導堂弟,叔叔從零開始學習英語,也是牛人。
2.職業原因,本人工作用粵語;日常與人交流、包括和老公交流用普通話;會聽本地話但說不好。孩子出生後,全家人包括保姆全部講普通話。現在孩子聽不懂也不會說本地話,當然更加不會說家鄉話。更加遺憾的是,他們已經不願意學本地話或者家鄉話。
綜上,本人認為孩子學講話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孩子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收穫,也就是:如果父母兩人日常在家講家鄉話(本地話),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講家鄉話,讓孩子從小就能聽懂鄉音;外出遊玩或者有其他人在場時,大家可以講普通話,這樣方便交流溝通;當然,在學校肯定是會規範系統學習普通話的。這樣一來,一般來說,孩子的家鄉話不可能不會講,掌握普通話也不是難事。
-
4 # 萌萌話人力
題主,你好!我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我就是從小說方言,到上學的時候跟老師學會普通話,在學校裡上課的時候說普通話,但是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下了課就用家鄉話給同學們和家裡人交流,那時候都是這樣,同學們都只在課堂上用普通話,到了高中,發生了改變,我的高中同學們下了課也都在講普通話,而我還講方言,我自己也沒覺出不妥,我的女同學們忍了很久,終於跟我指出來——在學校下了課最好也講普通話,不要講方言了,我記得當時一點也沒覺得不好意思和羞愧,反而很淡定的反問她們:“你們不覺得說家鄉話更親嗎?我在家裡都是講家鄉話的,那好,既然你們覺得不舒服,我以後講普通話就好了,又不是不會說。”那以後,我就在學校裡都說普通話,只有在回家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說普通話了。
到大學裡也延續了在高中的習慣,只要在學校裡面,我一直都說普通話,幾年普通話說下來,好處就是幾乎沒有什麼地方口音。壞處就是總覺得說普通話的時候跟對方隔著一層。
我老公給我談戀愛的時候,驚訝於我們熟悉之後我開始用家鄉話跟他談戀愛,他一直以為我只會說普通話,對於他的疑惑,我的答覆是:“你希不希望我跟你談戀愛的時候更走心?”當然答覆希望了。於是我接著說:“我只在與家人相處的時候才會說家鄉話,我用家鄉話跟你談戀愛,說明你在語言方面我給你的待遇跟我家人一致。”
-
5 # 高手吳老哥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應該首先學習的就是自己家鄉的語言。普通話學起來難度也不大,也沒什麼之間的因果關係。
一個小孩從小到大,首先應該學習的就是本民族的語言,先把自己的民族語言或者說叫家鄉話,學習好,學習透徹。因為家鄉話裡面包含了自己地方的一些文化。你不可能脫離的這些文化去成長。
如果在一些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里長大,去學習普通話的話,可能會有點難度。不過現在網路發達,學習普通話,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千萬不要放下自己的家鄉話,放下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直接學習普通話。就像一個在本國出生的孩子,直接去學習英語,而不學自己本國的語言。這樣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是普通話是一定要學,而且要學好的語言。改革開放這些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普通話的推廣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我周圍就是一些60多歲的老年人,都會說普通話。我走過全國各個省市,在那裡,你說普通話沒有人聽不懂,就連藏族新疆好多地方,一些藏民和維族人都能聽懂普通話。你到了那裡說你自己的家鄉話,人家未必聽得懂。
所以呢,學好你的家鄉話沒錯,普通話也要跟著一起學,而且要學精學透。可以非常欣喜地告訴你,普通話將來有可能就是世界語言,把普通話學好吧!
-
6 # 閱感集
先講講我自己吧,我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我的爺爺奶奶家度過,他們說的都是方言,我的父母和我說的是普通話,在學校說的也是普通話,所以我聽的懂方言,也會說方言,但是因為不經常說方言所以說的並沒有那麼標準和順暢。
只會說普通話不會影響和人交流,普通話也是通用語言,但是會說方言在自己的方言所在地和陌生人打交道能迅速的加深互相的關係,也能讓對方覺得你親切,做什麼事都會更加容易。而且我自己覺得方言也是自己的根,不能斷了方言的傳承。
-
7 # 這西瓜保熟嗎
父母都喜歡跟小孩說方言,只是上學老師教普通話,但是回家孩子也會跟父母說方言的。說普通話有的爺爺奶奶都聽不懂,也不會說。
-
8 # 英語鋪子
不同意。
孩子需要學好自己的方言。但同時也要在去學校之前學好普通話。
雖然去學校自然也會學會普通話。
但是如果其他小朋友都說普通話,他不會。
那可能和老師同學的溝通有問題。
可能讓孩子自卑,覺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
這樣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從而厭倦上學。
如果真出現上面的問題,家長真的會腦瓜疼。
家長如果不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學校,再責備孩子更會雪上加霜。
還是建議雙語教育,家長話➕普通話。
-
9 # 海里的小個個
可以講方言,沒有必要非說普通話,等到上學了自然就學會了。
我的小侄子小時候就一直說的方言,上學後,慢慢普通話比我說的還要好,現在方言,普通話都會。
方言是一個地方的傳承,是一種文化,我覺得方言才是必須要學會的
-
10 # 子卿有話說
這個其實是錯誤的,普通話教育即便在家裡不進行專業教授也要讓孩子認識到普通話的適用面更廣,更需要學!如果放任的話,很可能就變得和我朋友一樣徹底甩不掉家鄉話
回覆列表
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5歲以前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是最快的,所以幼兒的語言學習不能等。
我們都知道,寶寶上幼兒園是已經三歲了,5年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寶寶就錯過了兩年。首先是0-1歲,1歲以內是寶寶的語言準備期,只有在這個時間裡,寶寶積累了足夠多的詞彙量,他才能順利的開口說話,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多在寶寶清醒的時候笑吟吟的看著他,用較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和他說話。
1-2歲,是寶寶開口說話的階段,這是寶寶會對他剛剛get到的這一個技能非常感興趣,他喜歡說話,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多引導他說話啊
你看,3歲以前寶寶的語言發展這麼快,如果你錯過了,是不是很可惜也很遺憾。
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因是因為我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試想一下,今年你的寶寶三歲了,他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但是他只會講方言。當他聽不懂小夥伴們在說什麼,他沒辦法和小夥伴交流的時候,他是不是會散失很多和小夥伴學習交流的機會。況且也不排除幼兒園老師聽不懂方言的可能。
綜上,幼兒的語言發展不能等,讓孩子出生只要學好方言就行了的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只要有條件,一定要讓孩子在學方言的同時多聽、多學、多說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