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
《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譯文: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
2、記錄。
《獄中雜記》:“餘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於是乎書。”
譯文:我聽了,有動於衷,曾拿杜君這些話來普通的問了問別人;結果大家說的一樣,我就決定記錄下來。
3、文書;公文。
《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譯文: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4、書法。
《墨池記》:“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譯文:(晉)王羲之平時非常仰慕(漢)張芝的(書法)。
5、信。《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譯文: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擴充套件資料: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書,箸也。從聿,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書,以竹筷為筆。字形採用“聿”作邊旁,採用“者”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背書[bèi shū]
背誦唸過的書:過去上私塾每天早晨要背書,背不出書要挨罰。
2、讀書[dú shū]
看著書本,出聲地或不出聲地讀:背書聲。
3、叢書[cóng shū]
根據一定目的和使用物件,選擇若干種書編在一起,在一個總名稱下出版的一套書。有綜合性的,也有專科性或專題性的。
4、史書[shǐ shū]
記載歷史的書籍。
5、書桌[shū zhuō]
讀書寫字用的桌子。
1、寫。
《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譯文: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
2、記錄。
《獄中雜記》:“餘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於是乎書。”
譯文:我聽了,有動於衷,曾拿杜君這些話來普通的問了問別人;結果大家說的一樣,我就決定記錄下來。
3、文書;公文。
《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譯文: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4、書法。
《墨池記》:“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譯文:(晉)王羲之平時非常仰慕(漢)張芝的(書法)。
5、信。《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譯文: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擴充套件資料: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書,箸也。從聿,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書,以竹筷為筆。字形採用“聿”作邊旁,採用“者”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背書[bèi shū]
背誦唸過的書:過去上私塾每天早晨要背書,背不出書要挨罰。
2、讀書[dú shū]
看著書本,出聲地或不出聲地讀:背書聲。
3、叢書[cóng shū]
根據一定目的和使用物件,選擇若干種書編在一起,在一個總名稱下出版的一套書。有綜合性的,也有專科性或專題性的。
4、史書[shǐ shū]
記載歷史的書籍。
5、書桌[shū zhuō]
讀書寫字用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