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先生Lack

    需要不需要,要問你自己,你心裡肯定有答案。讓你猶豫的是你在以後所帶來的後果。我們不能幫你做選擇。自己考慮清楚得失。

  • 2 # 總有話說

    在我們成長到現在,每個人都肯定有對以前做的事情後悔過!而有了一些經歷之後,我們再做一些抉擇的時候,往往都會特別小心,生怕以後會後悔!但是呢,人生的每時每刻都是現場直播。所以,我們該如何判斷我們是否需要去做某件事呢?

    第一,我們要確認該事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如果對我們的人生有積極的影響,儘管這事的難度可能會很大,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去做!因為,負重前行的人有很多,人生的意義不就在於堅持自己的人生!

    第二,這件事對於此刻的我們完成度如何!如果這事是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我們就應該量力而行,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誓言之類的大話,莽撞而行。

    第三,這件事關於誰!有時候,事情會牽連很多人,可能涉及父母的寄望之類的,關於這方面,有時候可能與我們所喜歡的是衝突的。所以,一般這種事情很難判斷。這種的事情最好是和父母好好談談,讓他們能更加的瞭解自己,自己也應該多瞭解瞭解父母。

    最後,關於會不會後悔。我想說的是:我們無法斷定以後會不會後悔,但是此刻如果你已經後悔了,那麼你就不要去做!因為,我們都該活在當下!

  • 3 # 使用者263482853

    做事之前肯定有計劃。詳細的時間投資人力物力應有合理充分完善的安排。仔細分析利弊和喜好,尊從自己的內心,考慮做與不做。

  • 4 # 十八點心理

    對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做某件事?這是心理學中的意識行為問題。我們說人在一生中會去做很多事,比如說到了3、4歲,我們就要去上幼兒園了;到了6、7歲,就要上小學了;到了12、13歲就要去讀初中了;到了20多歲,就要開始戀愛結婚了等等。這是從某一個年齡階段判斷自己應該要去做得事。

    還有一種是比如我們工作了,老闆要求我們做一個PPT,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想要考一個教師資格證,那就要開始報名考試、準備看書複習、面試答辯等;這是從我們內心需求點來判斷自己應該需要去做某件事。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這是一種認知導致我們情緒的反應,從而做出意識行為的一件事。所以判斷自己是否去做某件事,關鍵在於自我的認知模式,從而影響自己是否去做這件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沒有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