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晨一束光
-
2 # 太平洋之遠
我對魯迅的《祝福》一文印象最深。那已經是40年前的事了。
1977年春,撥亂反正已在各個領域展開,我們也開始全面換教材了。之前的教材,全部都是文革理論和按此標準選出的課文。我的很多同學都不願意學語文,就與此有關。如果不是課外閱讀稍微多些,養成了讀書習慣,我也會成天瘋耍,無心讀書。
《祝福》是篇舊小說。與之同時出現在我們語文課本的,記得還有吳敬梓的《范進中舉》、曹雪芹的《護官符》、高爾基的《海燕》、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等等。這些文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世上還有這麼有趣的語文教材!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名篇,夏衍改編、白楊主演的同名電影也非常成功。作者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給予了深刻的同情,是那個時代少有的閃耀著人道主義光輝的佳作。對於吃人的封建禮教,作者給予了無情的鞭撻。我是從這部小說才開始認識中國文化中的糟粕的。
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拿著一把手術刀,深入地解析了舊中國的腐朽糜爛,被那吃人的禮教害死的絕不止祥林嫂一個人!“捐門檻”與中世紀歐洲教會要教民購買“贖罪券”一樣,殘害人心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篇小說,註定在現代中國小說史上是一座豐碑!
(9.17.2018)
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可能我和很多人不一樣
印象深刻的是
魯迅先生
棄醫從文
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一生都為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忙碌著
自己走上了學醫這條路
面對醫患關係
內心也是徘徊不已
到底要不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