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顧名思義,是指外星物理環境下誕生的智慧生命體;假設它們存在的話,很顯然,由於星球環境的差異,它們與地球人類一定會有著迥然不同的體態特徵。所以,我們以有限地球環境下誕生的智慧意識去判斷它們,很可能是盲人摸象,感覺到什麼就說它是什麼?畢竟現實中沒有具體的外星人實體擺在我們面前可供參考。
說它們需要氧氣也好、不需要氧氣也罷,這兩種說法都是比照人類的生存環境推導而成,也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但事實應該遠比我們想象複雜的多。
作為外星人(如果存在)能夠主動來到地球,就已經說明了它們的科技水平遠比我們強大得多,我們不能簡單的以自身生存環境的需要與它們的所需進行類比。很多人在此理解上的偏差在於,習慣性的把所能想到和聽到過的有關外星人認知,順理成章的推導成與我們類似的智慧生命體;這在理論上當然是符合思維邏輯的,但這也使得人類的思維很難擺脫這種邏輯上的窠臼,很多有價值的思考往往因此被忽視。
科技的發展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邏輯思維,而是跳躍性與顛覆性的思維方式,如此才能帶來更多科技上的創新。
我認為,人類所能見到或聽到的相關傳聞,很大程度上是異星文明甚至外維空間文明的訪客,這些出現在地球上的所謂“外星人”形象,未必是那些文明體系真正的生命本身,而是它們創造出來的高科技智慧產物,或是兩者合而為一,它們的這種創新能力超越地球人類的科技水平實在太多;意識被附加於這些智慧體內,並能夠駕馭著它們自己的整合動能,馳騁於宇宙星系之間,地球上所能夠產生的物理環境壓力對這類智慧承載體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差距雖然不可避免,但地球人類依然開始邁向屬於自己的科技時代;火箭的誕生、外星探測器的發射,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深空的探索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這與坊間不斷傳聞的所謂“外星人”傳說,何其相似?只不過它們已經是遠道而來,而我們則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遠道而去;即使雙方不存在科技意義上的交集,但我依舊相信,那無聲的致敬在星空文明彼此之間永遠存在。
對所有那些能夠遠道而來的星際智慧訪客來說,環境不是問題,科技才是絕對的主導因素,至於所謂的氧氣,還是留給地球人類自己用吧!
臨江於2019.6.6
外星人,顧名思義,是指外星物理環境下誕生的智慧生命體;假設它們存在的話,很顯然,由於星球環境的差異,它們與地球人類一定會有著迥然不同的體態特徵。所以,我們以有限地球環境下誕生的智慧意識去判斷它們,很可能是盲人摸象,感覺到什麼就說它是什麼?畢竟現實中沒有具體的外星人實體擺在我們面前可供參考。
說它們需要氧氣也好、不需要氧氣也罷,這兩種說法都是比照人類的生存環境推導而成,也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但事實應該遠比我們想象複雜的多。
作為外星人(如果存在)能夠主動來到地球,就已經說明了它們的科技水平遠比我們強大得多,我們不能簡單的以自身生存環境的需要與它們的所需進行類比。很多人在此理解上的偏差在於,習慣性的把所能想到和聽到過的有關外星人認知,順理成章的推導成與我們類似的智慧生命體;這在理論上當然是符合思維邏輯的,但這也使得人類的思維很難擺脫這種邏輯上的窠臼,很多有價值的思考往往因此被忽視。
科技的發展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邏輯思維,而是跳躍性與顛覆性的思維方式,如此才能帶來更多科技上的創新。
我認為,人類所能見到或聽到的相關傳聞,很大程度上是異星文明甚至外維空間文明的訪客,這些出現在地球上的所謂“外星人”形象,未必是那些文明體系真正的生命本身,而是它們創造出來的高科技智慧產物,或是兩者合而為一,它們的這種創新能力超越地球人類的科技水平實在太多;意識被附加於這些智慧體內,並能夠駕馭著它們自己的整合動能,馳騁於宇宙星系之間,地球上所能夠產生的物理環境壓力對這類智慧承載體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差距雖然不可避免,但地球人類依然開始邁向屬於自己的科技時代;火箭的誕生、外星探測器的發射,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深空的探索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這與坊間不斷傳聞的所謂“外星人”傳說,何其相似?只不過它們已經是遠道而來,而我們則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遠道而去;即使雙方不存在科技意義上的交集,但我依舊相信,那無聲的致敬在星空文明彼此之間永遠存在。
對所有那些能夠遠道而來的星際智慧訪客來說,環境不是問題,科技才是絕對的主導因素,至於所謂的氧氣,還是留給地球人類自己用吧!
臨江於2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