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希弦軍事

    首先要說,歐洲在第三代戰鬥機的研製上,節奏是比美俄慢半拍的,因為合作方需求的協調、進度的統籌、研製週期等多方面因素,最終造成了如EF-2000“颱風”這樣三代機的“錯位”,最終不論是“颱風”、“陣風”亦或者瑞典薩伯“鷹獅”都成了3.5代戰鬥機。同樣,若是歐洲多國最終能達成研製4代機的大目標,最終開花結果,我們看到的畢竟還是4.5代戰鬥機。這就是當下歐洲航空無法跳出的迴圈。另外來說,若想打破這個迴圈,也不是沒有如中國這樣的先例,但顯然歐洲人又沒有這個雄心與魄力!

    關於歐洲多國對四代機的需求,是剛性需求,還是未來可替代,的確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都存在著不同聲音。一則是,歐洲多國已經加入了“F-35大家庭”,坐等F-35的到貨,但同時另一事實是F-35的採購量並不能全面替代當下的“颱風”等機型,特別是對於法華人來說,由此看來研製歐洲人的四代機是尤為必要的。而另一則路線是,發展下一代無人攻擊機,如法國主導的“神經元”和英國主導的“雷神”,直接跨過四代機的研製,直接上馬“無人化”。

    所以,本世紀以來歐洲人研製四代機的決心意志就這樣被“消解”。而我們作為旁觀者要看到的是,雖然四代機的研發技術難點重重,但並不意味著當下歐洲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畢竟英國是一流發動機技術的代表,法國是電子、火控、飛控、網路中心戰領域的先銳,德國在製造、加工領域底蘊積累頗豐。只是,面對需求不明朗,歐洲各家需求之爭,歐洲的四代機發展並不明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快速去除雙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