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敖漢人的生活

    人想的為什麼總是和做的不一樣?人其實就是自己的叛徒,總是做著口是心非的事。有時連自己都不敢相信,也會做完事後悔恨咒罵自己怎麼能這樣。明明沒做事之前想這這樣那樣,可做起事來確發生了變化結果也不是預期的想像那樣。有人說是客觀原因,其實不如說是自己的思維不穩定做事沒有堅定信念與持久的意念,正如毛姆所說‘’人類,他們的心地處在正確的位置,但他們的腦袋完全是個不稱職的器官。‘’人總是這樣。

  • 2 # 良宵佳人

    人們做的和想的不一樣是非常正常的。

    第一,事情總是生不斷變化的,人們的思想要時刻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第二,人們想的是目的,做的是手段或途徑。手段可經常變化,可大目標不能變。有些人想法不堅定或定力不夠或目光短淺,常常更改目標。

    所以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論事物千變萬化,我們都要不亂方寸。不忘大目標,抓住大方向!

  • 3 # 九天神算凡塵

    想的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因為人的大腦思維的速度和動作的速度是不成正比的每個人都有多面性,所以想的和做的不會是一直的

  • 4 # 靜說永珍

    僅僅是知道書中那些道理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按照朱熹的闡釋:“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若一邊軟了,便一步也進不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好佛,有一次他請教當時著名的鳥窠禪師,問: 何謂三藏十二部,九千卷經文的宗要,請禪師道一句?而鳥窠禪師的回答就是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很失望地駁斥說:如是平常話語,三歲孩童皆曉!禪師長嘯一聲說:三歲孩童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根源所在。

    對於改變人和社會來說,書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工具,但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算是真正學會了正確地使用這個工具。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崇拜馬雲,書店裡關於馬雲的書也比比皆是,但馬雲自己卻直言讀書不多,而是“把人當書看”,在他看來,看書固然重要,但“和人相處更重要”,我對此的理解就是,不能把書當成整個社會,而是要把整個社會當成一本書。也許,這就是《紅樓夢》中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說《默讀》什麼時候拍電視劇?你認為演員陣容應該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