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天虞山上姑射仙

    西周之時,有從民間采詩、自下而上傳遞民生心聲的風俗。

    採風或採詩的說法,首先出自《國語·周語》“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此後《禮記·王制》載:“天子五年一遇...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載: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鋒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日: 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藝文志》有“古有采詩之官”的記載。

    從有關資料來看,周人在農閒時分往往相聚而歌,歌詞隨時編排,歌唱的內容不外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周統治者根據這種民風建立了相關的采詩制度,即招募些無子嗣的老年男女,由公家發給他們口糧與衣服,派他們收集民間歌詞。

    這些人搖著木舌銅鈴,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沿途詢問路人,請他們唱當地流行的歌謠。這些收集詩歌的人被稱為“道人”,他們收集的詩歌上報到鄉一級政府,然後層層上報,一直送至天子處,並由王朝官廷最高樂官太師一唱給天子聽,以便天子瞭解各地民風民情。

    周代有天子巡狩的制度,其中一個目的是考察巡視各地風俗。其做法重在考察民間歌謠與商賈市價,從而知民情得失,審時尚所在,得出對各地風俗的綜合認識。其根本目的,還在於為制定和調整統治政策提供一種參考和依據。

    除天子親自巡行之外,還要派遣一些使者巡行。以上文獻中所提到的“振木鐸徇於路”的“行人”或“遒人”,實際上是同一類人。

    《周官,秋官》中,提到“大行人”、“小行人”、“行夫”等,皆是執掌天下邦國奉使往來之禮的職官。

    《小行人》載:“及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順為一書,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其札喪、凶荒、厄貧為一書,其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凡此五物者,每國辨異之,以反命於王,以周知天下之故。”也就是說,“小行人”周行天下,秘得各國政令風俗,著成五書,上呈天子。

    周天子為悉知天下政俗,不僅遣遒人采詩,要搜採的資料實則更為廣泛得多。 采詩所帶來的直接文化成果之一,就是《詩經》的誕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匯景城市中心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