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由於假大師的造孽,太極屢被訛傳,成了老人操。孫氏二代離世沒幾年,也沒傳人了嗎?
15
回覆列表
  • 1 # 空無163870694

    內蒙古烏海市有傳承孫祿堂先生傳河北文安縣史各莊李玉良先生,李玉良先生傳內蒙古張建國先生。李玉良傳史各莊裴景春,裴景春的兒子在練在傳承。現在有張建國傳內蒙古烏海市的徒弟現在有幾個人,形意三刀,三才劍,形意拳,行意大槍。

  • 2 # 我是江風吹又生

    孫祿堂先生叱吒當時的武林,確實是一代傳奇,但很長一段時間被人遺忘了。當代經童旭東大力宣傳,漸漸又為人所知。

    近幾年國術戰績不佳,連帶著很多人質疑童旭東是吹捧孫祿堂先生,其實大可不必。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牛人,孫祿堂就是那個時代的牛人,其武功也許沒有傳說的神奇,但大量的回憶和資料證明那個年代確實無人能出其右!只是其武功在過去是頂尖的,但不等於現在也是頂尖的。

    阿里估計也打不過泰森,但阿里絕對是一代拳王,拳擊地位遠遠超過泰森。

    科學發展至今,理念、技術和訓練體系都是過去不能比擬的。即便孫式太極,作為一個興趣愛好健身,學習可以,如果還以為學了真傳就能無敵,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回到樓主的問題,不可否認孫式武學還是有很多好東西,應該流傳後世。但孫式太極的世面傳人,良莠難分,有真東西者屈指可數,我不好說。孫式形意和八卦的傳人,濟南的張西可還是有真東西,可也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他除了孫家拳,也學了很多其他門派,能打,但又不屑於其他武林人,所以有人也說他是騙子。

    哈哈,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無謗不英雄!

  • 3 # 銘醫銘言

    孫氏武學成都傳承路線:孫祿堂-鄭懷賢-吳興嶼-楊傑!

    孫氏武學,在中國近代武術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支,無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有非常高的成就。

    而孫祿堂本人在當時之中國,也是風雲人物,他打敗過國外搏擊高手,以古稀之齡,力挫多名日本武士的聯合進攻。(聽吳興嶼老師講過,孫祿堂主動趴在地上,讓4個日本人,分別按住孫祿堂的雙手雙腳,一個人還坐在他身上。孫祿堂透過聽勁、化勁、發勁,把5個人全部彈飛)。

    關於孫祿堂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不過在當代中國,孫祿堂的名號不如霍元甲、不如葉問、不如黃飛鴻,主要是沒有影視作品的宣傳。

    從吳老師那裡傳承下來的孫氏武學,特別講求實戰,但是師傅不讓隨便和外面的人過招,一個是怕年輕氣盛、功夫步精吃虧,另外也是怕誤傷他人、或者得罪人。吳老師年輕時候的功夫,就是跟人打出來的。

    孫氏武術的傳承人可能比較少,當年鄭老爺子留下一句話“不斷,不亂!”

    當年剛開始高考的時候,吳老師想跟著鄭老爺子一隻學習武術,學習醫術,不想去考大學。但正在遭遇文革洗劫的鄭老爺子,因為當年參加柏林奧運會,和德國特務頭子希姆萊的一張合影,慘遭迫害。老爺子說“你還是去讀書,你看我現在都這個樣子……”

    後來吳興嶼考上了四川大學化工專業,畢業後分配到輕工局。

    但是吳老師從來沒有放棄對武術的熱愛。剛參加工作期間,因為輔導員當年上大學,輔導員的一句評語(具體怎麼寫的我不記得了,聽師傅說,反正就是這個人性格怎麼怎麼樣了之類不太好的話。吳老師也是後來被調回去後才知道的)被下方到基層幹了五年,每天和幾十斤的麻袋打交道,他卻恰巧用這個機會練功。

    在山西那幾年,吳老師拜訪了山西的老拳師,深造武功,詳細的內容我就記不住了,總聽老師說,山西的老拳師練功都不給人看,早上起得很早,在很高的院牆內練拳,甚至周圍鄰居都可能不知道旁邊住著個武功高手。

    後來和一個拳師交換了混圓樁的功法,吳老師經過潛心修煉,把發勁距離縮短到“0”距離。

    等他再回成都,成都武術界已經無人能和他切磋比武。一上手,就讓對方很丟面子,也因此得罪了成都武術界很多人。這也是師傅不讓弟子隨便跟外面的人切磋的原因。

    吳老師先前在新南門府南河邊教拳,那時候已經半百,並因為被誤診肺癌,切掉2葉肺,取了兩條肋骨,還因為糖尿病瞎了一隻眼睛。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聽勁,直到他去世最後兩年,他仍能一個指頭聽勁、化勁將人化倒。後因大部分弟子都在華西,把教拳的地點改到了華西體育館外面的壩子上。

    吳老師教拳毫無保留,分文不取,但是收徒很嚴格,看人品、看天賦。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想也是由於免費的緣故,還有就是弟子大部分都是高學歷,且有正式工作,多是以業餘愛好練習的,能堅持一直練的不多,能練到很高境界的弟子就更不多了。還有就是,雖然師傅是毫無保留,內家拳有個問題,你自己修行不到,師傅即便把更高層次的功夫教你了,也等於白教,因為你無法感知,你身體沒有到那個質變,是沒有這個感知能力的。不過,一旦能打了,那是真能打。

    孫家武功,確實傳承較少。如果不是親自遇到,也許我壓根不會知道有這麼一門牛叉的武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天盛長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