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一歲半,咀嚼能力很差(,一歲三個月才長牙,上下各兩顆)。

389

育兒

回覆列表
  • 1 # 笨點點

    怎麼樣鍛鍊小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

    如果家長沒有積極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並忽略提供各個階段不同的輔食,等寶寶過了1歲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寶寶因為沒有良好的咀嚼能力,而無法咀嚼較粗或較硬的食物,有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挑食、吞嚥困難等問題。

    寶寶的口腔肌肉功能得不到鍛鍊,也會影響面部、口腔肌肉的發育,而牙齦和牙齒沒有適當地擠壓和鍛鍊,發育和排列也容易受影響,可能不牢固或者牙列擁擠,而且舌頭、嘴脣等口腔器官的靈活性也會受到影響,阻礙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歲以上的寶寶如何訓練咀嚼能力?

    過了1歲,寶寶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提供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

    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提供寶寶比較統一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有利於語言發育。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2 # 墨仔媽媽育兒

    現在家長都比較關心寶寶的吃飯問題,吃什麼,怎麼吃,照顧的非常精細,所以就會發現很多寶寶出現了“咀嚼能力差”的現象,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但是他的食物依然是剁得特別碎的樣子,蔬菜、肉類是很小很小的顆粒,他媽媽說太大了怕嗆著孩子。

    當你發現寶寶都1歲多了,偏愛喝湯類、一口吃的稍微有點多就乾嘔、吃到顆粒大一點的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就吐出來不吃,那就需要考慮一下寶寶的咀嚼能力是不是偏弱了。

    咀嚼能力和吞嚥能力是需要後天鍛鍊習得的能力

    吃東西這個本領可不是寶寶天生就具有的,這項最基本的生存本領是需要後天慢慢鍛煉出來的,雖然寶寶天生就具有吸吮能力,能夠吸吮媽媽的乳汁,但是吞嚥能力卻不是一開始就是非常好的,剛出生的寶寶吃奶經常被媽媽的奶陣嗆到,無法從容應對奶水的流速,但隨著吃奶的次數越來越多,鍛鍊的時間的越來越長,寶寶的吞嚥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咕咚咕咚的大口吞嚥,越來越有節奏,不會很容易被奶水嗆到了。

    咀嚼能力是需要將食物在口腔裡進行粉碎的能力,這個能力需要口腔肌肉、舌頭、牙齒一起配合完成,有的咀嚼能力強的寶寶1歲多就可以啃雞翅、啃排骨。

    咀嚼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咀嚼能力的發展,覺得孩子還小,沒有牙,難以完成咀嚼,所以一直給孩子提供非常軟爛、細碎的食物,但是卻忽略了咀嚼能力的重要意義:

    1、促進消化的關鍵步驟,減輕胃部消化負擔

    我們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是需要將食物在嘴裡咀嚼粉碎,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然後再吞進胃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食物的形狀必然會過渡到大人的食物模式,但是咀嚼能力沒有跟上來,孩子就會囫圇吞棗般的吞下食物,造成胃部消化任務過重,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寶寶的出牙雖然有個體差異,但是基本上在2歲左右乳牙就要全部萌出了,出牙的時候,乳牙需要頂破牙齦,這個時候就需要磨牙棒之類的幫助寶寶緩解出牙疼痛,除去磨牙棒之外,咀嚼食物同樣能夠達到摩擦牙齦的目的,促進乳牙的萌出。

    3、影響語言發育能力

    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咀嚼能力比較弱,長期吃軟爛細碎的食物,吃的非常精細。

    咀嚼過程需要舌頭、口腔、牙齒、面部肌肉、嘴脣的參與配合,說話同樣也需要這些部件的配合,說話的時候需要不同的嘴型才能發出不同的詞語,要有一定的靈活度。

    如果寶寶咀嚼能力跟不上,這些部件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吐字發音出現困難,難一點的詞語根本發不出音,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咀嚼能力的發育階段

    很多人覺得咀嚼是因為有牙齒才能做出咀嚼的動作,或者認為只有長出磨牙了才能咀嚼,但其實,寶寶在沒牙的時候都能做出咀嚼的動作來,寶寶長出上下門牙時就會用門牙粉碎食物,看起來像“沒牙老太婆似的咀嚼”,寶寶也可以用牙齦粉碎食物。

    所以說寶寶是先有咀嚼這個動作,才能達到咀嚼的效果。

    一般來說,寶寶的咀嚼能力的發育隨著輔食新增的過程變化的,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

    1、吞嚥期--6個月左右

    2、蠕嚼期--7-9個月左右

    3、細嚼期--10-12個月左右

    4、咀嚼期--1週歲以上

    也就是,1週歲以上的寶寶基本能吃大人的飯了,米飯麵條餃子包子這些都應該沒問題,蔬菜肉類水果,只要煮的不是特別硬,寶寶都能吃。

    如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1、在合適的月齡段提供合適的食物形狀

    咀嚼能力的發展和食物形狀分不開,家長需要根據寶寶的月齡提供不同形狀的食物。

    吞嚥期

    這個階段寶寶的輔食基本都是糊狀的,比如米粉和各種打碎的蔬菜肉類之類混起來的半流質,寶寶基本都是直接吞嚥下去。

    這個階段的糊狀相對6個月之前的液體,就是一種進步,吞嚥液體和吞嚥糊狀的食物,對於寶Bora說,後者就是高階能力了。

    蠕嚼期

    一般建議是在8個月的時候要給寶寶引入手指食物,比如切成條的煮好的南瓜、冬瓜、胡蘿蔔之類的,相對於糊狀食物,手指食物又提高了難度,需要寶寶做出咬斷蠕嚼的動作,也可以給寶寶吃磨牙餅乾。

    細嚼期

    可以將手指食物過渡大顆粒的碎末狀食物,比如媽媽自己做的蝦糕、魚糕、山藥糕等,手指食物還是可以繼續新增,只不過可以稍微硬一些。

    咀嚼期

    這個時候寶寶的磨牙基本都長出來了,就可以新增固體塊狀食物了,比如切成段的蔬菜、水果、麵條、米飯、小塊的餃子、餛飩,等到寶寶一歲半左右,完全可以切一片蘋果給他拿在手裡自己咬著吃。

    2、家長堅持不懈的示範

    寶寶習得一種技能需要家長的示範,每次餵飯的似時候家長要示範出如何慢慢咀嚼的動作,讓寶寶模仿。

    關於這一點,我有個經驗可以分享:我家寶寶一直不願意用門牙咬斷食物,總是需要我們把食物掰成小塊,他才肯自己抓著吃,於是我從他最愛吃的香蕉入手,示範如何用牙齒咬斷香蕉,用各種小玩偶咬香蕉的遊戲引導他,引導了五六次終於張開嘴咬了第一口,後來又出現了倒退,我只能再引導,現在基本上能做到,自己拿一片桃子、蘋果之類咬著吃,前提是我每次都會讓他看我如何咬,和他一起吃。

    這個引導的過程比較緩慢,但是總體來說,1歲多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也能溝通,引導起來不會太難。

    3、設定咀嚼小遊戲

    1歲多的寶寶最愛做遊戲,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比如我之前用過的:嚼一嚼遊戲,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擺成一排,然後拿著桃子片,開始說:麥昆吃桃子,咬一口嚼一嚼,然後有模有樣的給玩具車麥昆喂一口,接著說,媽媽吃桃子,咬一口嚼一嚼,然後我自己咬一口給孩子示範咀嚼,最後到孩子了,說寶寶咬一口,嚼一嚼,他就會開心的模仿了。

    另外,也可以選一些咀嚼起來有聲音的食物,告訴孩子這些食物會發出咔嚓咔嚓聲,然後自己咀嚼讓孩子聽,把咀嚼食物變成有聲的遊戲,不同的食物咬碎的聲音對於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

    4、不要忽視功能性食物的引入

    功能性食物是指超越當下孩子咀嚼能力的食物,比如有些不太容易嚼爛的菇類、肉絲,通常會在寶寶大便裡看到完整的沒有消化的食物,看到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就會覺得這些食物不好消化以後就打碎了給寶寶吃。

    但其實,吃一點這種食物反而有利於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5、掌握正確的食物切割方法,注意食物食用安全

    現在關於孩子被食物噎到失去生命的新聞太多了,所以很多家長心有餘悸,寧可吃細碎點也不願冒風險,但是,只要掌握正確的食物切割方法,是可以避免的。

    葡萄、藍莓這種圓形的食物,最好豎著切成長條狀,不要切成圓形的,這樣在吞嚥的時候會降低噎住的風險,千萬不要整顆讓寶寶吃。

    題主的寶寶目前咀嚼能力較差,牙齒萌出的也不多,建議:

    先從條狀的比較軟的食物開始引入,比如麵條、桃子條、蘋果條、米飯、小塊的餛飩、讓寶寶建立咀嚼的自信,如果孩子覺得難度大,難嚼,就會排斥咀嚼,所以得循序漸進。

    營造一起吃飯的氛圍,讓孩子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大家都咀嚼,孩子會去模仿。這個年齡段其實可以和成人吃的差不多了,建議不用額外單獨的做飯,而是把大人的飯改良一下,比如味道清淡、煮的稍微軟一些,和寶寶一起吃。還可以帶孩子和別的咀嚼能力強的小朋友一起吃飯,小朋友之間的模仿行為很有效。找一些條狀可以咀嚼出聲響的食物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進行引導。

  • 3 # 喵嗚做輔食

    很多人認為,寶寶與生俱來就會咀嚼和吞嚥,所以時間到了自然會懂得咀嚼和吞嚥,所以應該不需要特別注意什麼、不需要專門訓練孩子的這些能力,但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

    孩子的這些能力是需要鍛鍊的。

    那要怎麼鍛鍊孩子的這些能力呢?

    有兩個方面家長要多注意:

    2 大人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

    每個寶寶都是聰明的寶寶,他們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在開始給他們新增輔食的時候,大人就要做好引導作用。

    家長在給孩子餵食的時候,自己也可通過咀嚼口香糖或者食物來引導寶寶學習咀嚼。家長可以通過進行誇張的咀嚼動作表演作為誘導,多次表演之後,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進食非液體食物時需要先咀嚼再吞嚥。

  • 4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寶寶從六個月或者五個半月開始新增輔食,這樣做的目的有三方面:

    第一、為寶寶提供更全面的營養

    隨著寶寶活動能力的提升,母乳或配方奶粉提供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需要靠輔食來補充營養。

    第二、鍛鍊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

    隨著寶寶的成長,牙齒的長出,舌頭功能的完善,已經具備進行咀嚼和吞嚥的基礎條件,通過吃輔食,可以讓寶寶不斷鍛鍊適應,從而掌握使用技巧,最終實現從液態食物到固態食物的過渡。

    第三、讓寶寶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

    那麼如何鍛鍊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呢?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寶寶不間斷鍛鍊,直至寶寶成功掌握咀嚼和吞嚥技能。在輔食新增上必須遵循由稀到稠、反覆嘗試的原則。

    我家孩子在新增輔食上很成功,不但身體長得結實,而且非常健康,在幼兒園基本出滿勤,我給孩子新增輔食的步驟如下:

    6個月 調得很稀的營養米粉、果蔬汁,每天1-2勺就可以了。

    7個月 調得稍稠的營養米粉、粥、果泥、蔬菜泥、蛋黃泥,每天3-4勺就可以,分多次進食。

    8個月 在前面的基礎上可以增加肉泥、肉湯,每天3-4勺就可以了,分多次進食。

    9個月至10個月 蔬菜和肉切成碎末狀、營養米粉調成米糊狀、稠點的粥、蛋黃糊,每天5-6勺就可以了,分多次進食。

    孩子在輔食的逐步變化中,會表現出不適應,拒絕進食,家長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反覆嘗試,通過調整進食時間、變換餐具等方式,刺激孩子進食的慾望,從而達到鍛鍊咀嚼吞嚥能力的目的。

  • 5 # 蘭信口腔健康管家

    寶寶過了一歲,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提供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

    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提供寶寶比較統一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有利於語言發育。

  • 6 # 兒科主任張史

    我的寶寶也是這樣的情況,你可以做一些一定要嚼才能吞下的東西,比如飯不要放在湯裡喂,寧願一口飯一口湯,水果切成小塊狀放在碗裡自己拿起吃

  • 7 # 大小大小車

    寶寶的咀嚼、吞嚥訓練一般來講,當寶寶4個月大時,媽媽和爸爸就要開始給寶寶有意識地新增少量半流質食物了。會吸吮是寶寶的本能,但出牙後要學會咬一小塊食物,並嚼碎後吞嚥下去,就需要後天的訓練和培養了。由於這時的寶寶還不會咀嚼和吞嚥食物,所以當媽媽或爸爸用小勺給寶寶喂半固體食物時,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用舌頭將食物頂出或吐出來,甚至在吞嚥時有哽噎現象。只要經過一個階段訓練,寶寶就會逐步克服上面所說的現象,形成與吞嚥的協同動作有關的條件反射。在進行咀嚼、吞嚥訓練時,由於不同的寶寶有著不同的適應性的素質差異,所以有的寶寶只要經過數次試喂即可適應,而有的寶寶則需要1~2個月才能學會。所以,在讓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嚥時,媽媽和爸爸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 8 # 珍紐倍羊奶粉

    寶寶習慣了母乳和奶粉,咀嚼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在以後的生活中是一項影響飲食的弊端。要想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從戒掉母乳的那一刻開始,從開始的流質食物慢慢變成有點硬度的食物,從少量輔食變的多量,長時間的堅持就能很好的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食物在口腔內咀嚼,粉碎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又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減輕胃消化食物的負擔,但是咀嚼能力的完成,是需要舌頭、口腔、牙齒、面部肌肉、口脣等配合,才能順利將口腔裡的食物磨碎或咬碎,進而吃下肚子。所以,咀嚼能力是寶寶整個口腔動作長時間且經常的練習使用,才能達到的能力。

    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的訓練技巧

    4-6個月

    4個月以後,寶寶的吸吮及吞嚥液體食物的動作已成熟,舌頭也變的比較靈活,建議從6個月開始,媽媽就要開始給予寶寶泥糊狀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的動作。輔食形態多為流質或半流質,如米粉糊、菜泥、果泥、磨牙餅乾等。

    為了配合寶寶的嘴巴大小,河馬牙醫建議媽媽使用小型、材質安全且較淺的湯匙來餵食。剛開始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媽媽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嘗試就會發現寶寶吃進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到了6個月左右,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7-9個月

    7個月大的寶寶也開始長牙了,此時期寶寶咀嚼及吞嚥的能力會較前一階段更進步,寶寶會嘗試以牙床進行上下咀嚼食物的動作,而且,寶寶主動進食的慾望也會增強,有時看到別人在吃東西,他也會做出想要嘗一嘗的表情。

    媽媽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輔食,提供寶寶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能促進牙齒的萌出。河馬牙醫建議也可以提供寶寶一些可以自己手拿的食物,例如水果條或小吐司。輔食的形態為半流質或半固體,如爛麵條、稠粥、肉泥、肝泥、魚泥、麵包片、水果條等。

    10-12個月

    寶寶已經長出4-6顆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動作更加協調,寶寶會嘗試先咬碎或咬斷食物,再進行簡單的咀嚼動作,此階段開始,寶寶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有影響,適當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長,促進下頜、面部肌肉的發育。同時,也能使寶寶通過輔食得到身體需要的營養。輔食形態以半固體或固體為主,如:軟麵條、蔬菜粥、肉粥、蒸蛋、軟菜等。

    寶寶的副食品已漸進到成人化的階段,可以選擇的成人化食物中較軟、易咀嚼的食物,除了大人幫忙餵食之外,也可以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媽媽不妨為寶寶另外準備一個放水圍兜以及一支適合抓握的小湯匙,讓寶寶自己也舀食物來吃,這樣還能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三餐漸進改以輔食為主,奶為輔,一天約提供3-4次輔食,2-3次奶。開始訓練寶寶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可先用裝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為一般的鴨嘴杯。

    1歲以上

    過了1歲,寶寶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提供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

    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提供寶寶比較統一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有利於語言發育。

  • 9 # 兒科醫生李樹珍

    寶寶小時候什麼都不會,除了睡覺和吸允這些本能反應,其他的各項能力都是需要父母去鍛煉出來的。最早鍛鍊也最方便鍛鍊的就是寶寶的咀嚼能力了,畢竟寶寶會咀嚼了才能吃到更好的食物。

    那麼,如何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呢?

    1、新增一些細軟的麵條

    當寶寶長到十月到一週歲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可以來培養寶寶的咀嚼功能,這時可以先給寶寶新增輔食,一般先新增一些細的軟的食物,可以吃一些煮的比較爛的麵條,或者是一些泥類。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不可以吃特別油膩的食物,很容易導致寶寶消化不良。

    2、逐步新增輔食

    隨著寶寶越長越大,牙齒逐漸萌生,這時候就可以給寶寶選擇大人們食物中,較為軟和、容易咀嚼的食物來吃,以此來段練寶寶的口腔肌肉,達到達到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效果。也可以給寶寶一個小勺子,讓寶寶自己進食。

  • 10 # 六六家蓓趣

    吸吮是孩子出生後先天帶來的本能,但是吞嚥和咀嚼卻需要後天的訓練。真正掌握好吞嚥和咀嚼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家長不能著急。一般來說,剛開始喂泥糊狀食品時,因為孩子舌頭的推擠反射還沒有消失,幾乎每個嬰兒都會或多或少將食物頂出來,有的孩子吞嚥時還表現出乾嘔,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吞嚥動作不協調的緣故。家長也不能為了減少麻煩乾脆還是用奶瓶喂米粉,這樣孩子就失去了訓練的機會。  

    一般孩子訓練吞嚥和咀嚼能力,需要經過幾個階段:  

    1、整吞整咽階段:4~6個月,孩子還沒有出牙,剛新增泥糊狀食品時,可能會將食物吐出來,即使是吃進的食物孩子也不能將食品從舌面運動到舌後,然後吞嚥下去,因此會整吞整咽。而且由於動作不協調,還可能出現乾嘔現象。  

    2、舌碾期:6~8個月,孩子的牙齒剛開始萌出,一般用舌頭碾爛食物,可以用磨牙食品來訓練咀嚼能力。  

    3、咀嚼期:8~24個月,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經歷門牙切碎、牙床咀嚼以及使用磨牙研碎逐漸向成人的飲食過渡,因此在這個時期,食品的形狀也要由糊狀的食品進一步轉換到半固體的食物進而到固體的食物。  

    孩子要學會吃東西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進行訓練。但是現在必須堅持用小羹匙喂孩子,絕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現在家裡的人已經統一了認識,我們還要繼續訓練下去。

  • 11 # 奶油蛋糕媽媽

    怎樣幫助嬰兒咀嚼功能的發育

    出生嬰兒沒有咀嚼能力,乳類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但乳品對能量的供給是有限的,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乳類食品巳不能滿足嬰兒生最需要,因此,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必細及時新增輔食,新增輔食可供給豐富的營養,特別是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促進腸功能和牙齒的發盲目

    何時新增固體食物呢?5-6個月嬰兒漸漸萌出牙齒.這一時期要有意識地幫助嬰兒學習咀嚼,開始可結嬰兒爛粥、爛麵條,讓嬰兒初次感覺半流質的食物並適應它.通過半流質食物對咽部的刺激,加強了嬰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還可給嬰兒硬的磨牙餅乾等讓嬰兒啃或咬,,通過啃咬,增加了嬰兒對陽體食物的感覺和認同,有利於嬰兒的咀嚼、吞嚥功能協調發展。

    7-8個月時可結嬰兒吃饅頭、烤麵包,或普通餅乾這些固體食物,這些都是促進嬰兒的牙齒髮育。品嚐,咬、咀嚼固體食物,使嬰兒能品出各種食品的滋味,促進唾液分泌,,並能混合食物便於吞嚥,又促進腸粘膜分泌消化酶,更進一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嬰兒在出生前半年沒有咀嚼能力,要以乳品為主,新增的輔食為糊狀。糕狀,後半年新增餅乾、饅頭,肉末、菜泥、豆腐等食物。

    嬰兒出生至一歲各時期,因生理需求不同,供給食物的質和量都不相同。隨著嬰兒的生長,不但要增加食物的量,還要改變食物的質,也就是說,食物要從流質到半流質、軟質以至固體,固體食物增加的早晚要根據各個小兒的食慾和消化能力而是,不宜機械地硬性規定,要讓嬰兒從流質逐漸過到固體食物,才能增強小兒咀嚼固體食物的能 力

  • 12 # 薯片話梅

    今天,模範婆媳終於鬧矛盾了,原因是五一放假期間,我每天都看到婆婆給寶寶喝粥,於是就想讓寶寶吃米飯,因為前一段時候,我都會有意識地在我們吃飯的時候,讓寶寶逐漸適應米飯的口感和味道,寶寶也都能接受,因此我認為寶寶現階段是可以吃米飯的。

    但是這個要求被婆婆拒絕了,理由是認為孩子咬不動,牙齒還沒長完全呢,其實截止到今天,寶寶已經至少8顆牙齒了。

    直到今天中午,婆婆給寶寶喂粥的時候,寶寶怎麼樣也不願意吃,一直搖頭拒絕,我就想著,要不給整點米飯,裡面加點紫菜拌飯給寶寶吃,婆婆認為沒有必要,粥都不願意喝了,還能吃米飯嗎?於是一直追著給寶寶喂粥,兩人之間展開了拉鋸戰。

    10分鐘後,最終被我以強制性的措施給阻止了,我決定讓寶貝餓一會,說實話,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認為我太不人道,孩子那麼小可以餓的嗎?事實證明,在她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孩子真的可以餓,這不,整個下午都精力充沛的在四處爬行,其實說到底,中午那會她也不十分餓,所以怎麼喂都不吃,到了晚上,婆婆將中午沒吃完的粥繼續餵給寶寶,這下徹底引燃了我內心的小宇宙,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給寶寶定下飲食規則。

    為此,我為孩子定下了每日菜譜,早上和晚上可以吃粥,中午的時候要吃一些軟飯,如果寶寶中午覺得不餓,也不要強行追喂,尤其是兩餐之間一定不要吃主食,可以適當的吃些水果或者糕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養成一日三餐的好習慣。

    分享我寶寶目前已經調整好的一日三餐表,僅供參考:

    首先來聊聊,給寶寶制定飲食計劃的原則就是:充分考慮到寶寶不同的飲食需求,保障品種齊全、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的原則。

    以上是根據南方人的飲食習慣來制定,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有所區別,家長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安排。

    為什麼不建議一歲寶寶長期喝粥呢?不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

    關於喝粥這個問題,一般我不太建議寶貝喝白粥,營養確實很單一,所以都會準備一些蔬菜粥、瘦肉粥、魚肉粥、紅棗粥等等,儘量保障營養的全面性。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不希望這個階段的寶寶全天喝粥,因為過於軟爛的食物不利於寶寶鍛鍊其咀嚼能力,並且,長期下去,寶寶的牙床和臉部肌肉就無法運動鍛鍊,頜部的發育會受到一定影響。

    一般我們需要給寶寶充分的機會去訓練咀嚼和吞嚥固體食物的能力,首先就要從食物上做出改革,在正餐時間,儘量避免過於精細化的食物,讓寶寶充分咀嚼後再嚥下去,不能和機械一樣的,寶寶第一口還未完全吃完,緊接就下一口喂下去。

    咀嚼鍛鍊,能夠促進寶寶上下顎骨的生長髮育,為乳牙換恆牙做準備,同時也能避免牙齒排列不齊以及咀嚼困難。

    當然,這裡強調給寶寶多吃一些較硬的固體食物,絕對不包含這些:幹棗、蠶豆、核桃、松子等等這些乾果之類的硬物,而是指比軟食稍硬一點的食物,比如說:麵包幹、饅頭片、紅薯片等等,當然了這些食物不要當正餐來吃,正餐可以嘗試一下吃飯菜之類。

    有些時候,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就需要有嘗試精神,尤其不要低估寶寶的能力,比如吃東西這件事,我們覺得孩子牙不好,咬不動,所以就不給孩子吃稍硬一點的食物,其實這都是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一歲以上的孩子,都長了8顆牙了,他們是可以將食物碾爛嚥下的,如果確實咀嚼有困難,他們也會自動的將食物吐出來,這幾乎是一種本能。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

    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13 # 玥媽媽聊育兒

    首先我們來看看關於咀嚼肌的幾個誤區

    1、很多人以為這個能力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就會咀嚼了。其實還真不是,如果沒有一定的鍛鍊,孩子可能就真的會因為缺乏鍛鍊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

    2、家長擔心寶寶嚼不動、不消化,不敢對寶寶新增一些稍微粗點和硬點的食物,一直只喂米糊狀食物,到時寶寶無法得到有效鍛鍊。

    3、有時寶寶遇到稍微不一樣的食物狀態,就會有些乾嘔的情況出現,家長過分擔心,就一直喂流質食物給寶寶。其實,這跟寶寶學走路摔跤一樣的道理,難道怕他摔跤就永遠不讓他走路嗎。

    4、以為寶寶沒長牙或只長了一兩顆牙就不能吃麵條、軟飯和其它食物。其實寶寶牙床裡面就有牙齒,他能咬的東西遠比我們想象中厲害。

    5、因為寶寶吃稍微粗點,硬點的東西,要咀嚼比較久,家長就為了想讓孩子儘快吃完飯,所以不給新食物或者硬點食物給寶寶,只給寶寶喜歡吃或者習慣吃的東西給他。這樣不但會導致孩子咀嚼肌,還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那麼該怎麼正確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1、4-6月寶寶:從母乳過渡到泥糊狀輔食。

    2、6-7月寶寶:剛新增輔食以感受為主,這個時候需要米糊狀輔食,如果不夠細膩,會加大寶寶的吞嚥和消化難度。

    3、8-9月寶寶:正是鍛鍊咀嚼能力的黃金時期,該動粗時就動粗最適合寶寶開始接觸小顆粒狀輔食的時機,家長一定要及時調整食物的性狀。可以從非常細滑的泥糊狀、慢慢過渡到剁碎的泥蓉狀,吃的粗糙的食物。例如,帶顆粒的土豆泥、肉泥、胡蘿蔔泥。麵條和稀飯、軟飯也是這個時候需要嘗試的。同時這個階段也要引入手指食物,可以先從小塊、可溶、軟爛、便於吞嚥的食材開始,比如南瓜塊、土豆塊等。

    4、10-12月寶寶:咀嚼能力快速發展期食物性狀要從小顆粒的泥蓉狀過渡到大顆粒的碎末狀,手指食物的新增也可以進階為更有嚼勁、方便抓握的塊狀、條狀:煮熟的大塊胡蘿蔔、雞蛋塊、雞蛋餅、溶豆、意麵、小餛飩等。

    5、1歲後寶寶:逐漸適應成人食物時期,可以是正常成人的米飯,食物狀態也逐漸過渡到成人的食物形狀。

    最後總結一下:

    1、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發育狀況最瞭解,可以及時調整性狀。如果寶寶咀嚼能力已經明顯落後,也不用太緊張,畢竟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都不同。一步一步慢慢來,還是要按照大原則,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多觀察寶寶、找到適合寶寶的方法,總會好起來。

    2、切忌沒耐心。鍛鍊咀嚼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如果僅僅因為一兩個星期就寶寶沒有進步就不堅持,或者遷怒於寶寶,那麼他們對吃飯這個事情就更加恐懼,不敢嘗試。

    3、不要跟別人家孩子比較。每個寶寶進度不一樣,不要整天看別人家孩子都可以怎麼樣怎麼樣,自己孩子不行就窮緊張,要按照自己寶寶進度來鍛鍊就行。

    4、多實踐。很多家長都熟知理論知識,但是沒有這個耐心給寶寶鍛鍊,不鍛鍊孩子又怎麼學會了,所以要堅持。

  • 14 # 恩媽學堂

    怎麼樣鍛鍊小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鄰居的一個女寶,她比我女兒小兩個月,在兩歲多的時候還不會吃塊狀的水果,她媽媽見她不會吃,就一直拿著勺子刮果泥來喂,給她煮的菜也會切得很碎,這孩子的咀嚼和吞嚥能力那麼差,跟平時的餵養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不重視鍛鍊小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的危害

    有些家長缺乏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的意識,認為食物切得大塊不利於寶寶吞嚥和消化,就一直給吃糊狀、泥狀或者剁碎的食物,這不僅會影響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的發展,還會影響寶寶牙齒的萌出,咀嚼肌得不到充分的鍛鍊,也不利於語言的發育,所以不重視鍛鍊小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會有一定的危害。

    怎麼樣鍛鍊小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

    我在給寶寶新增輔食之後,就開始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堅持由細到粗的原則,根據寶寶的月齡及時調整食物的形狀,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挑幾個關鍵點來談談怎麼樣鍛鍊小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

    1.通過麵條、饅頭、餃子、雲吞來鍛鍊

    我家寶寶6個月的時候吃的第一口輔食是米糊,適應了米糊之後,逐漸給她吃蔬菜泥、果泥、肉泥,7個月後給她吃嬰兒麵條,麵條比較好消化,且比糊狀、泥狀的食物有嚼勁,更利於鍛鍊小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剛開始的時候麵條會煮得軟爛一些,等寶寶適應後就不用特意煮爛。麵條雖然能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但不是天天吃,一個星期吃四五次,因為我們是南方人,不是以麵食為主食,平時還會吃米糊或者用蔬菜和碎肉煮的粥。

    等到寶寶1歲後就不喜歡吃米糊了,她的主食有粥、麵條和乾飯,有時候會吃饅頭或者餃子、雲吞,讓她在餐椅抓著吃,這對鍛鍊寶寶抓食物放嘴裡和咀嚼能力都很有益。

    2.通過手指食物來鍛鍊

    在寶寶8個月後就可以慢慢地通過手指食物來鍛鍊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比如把紅薯、土豆、胡蘿蔔、南瓜切成條,蒸熟了給寶寶抓著吃,這些食物蒸熟後很軟,不用擔心寶寶會噎著或者不好消化。在給寶寶吃水果的時候,不用一直喂果泥,做果泥好麻煩,我一般是將水果切成條狀、塊狀給寶寶抓住吃,比如香蕉、火龍果、草莓都比較軟,適合切成條狀、塊狀給小寶寶鍛鍊咀嚼和吞嚥能力。

    3.按照由細到粗的原則,及時改變食物的形狀

    我鄰居那個女寶兩歲多了還不會吃塊狀的水果,吃的菜也要切碎,這跟家人沒有及時調整食物形狀有很大的關係。在18個月後,我家寶寶吃的蔬菜瓜果慢慢的不會像之前切得那麼碎,因為肉比較難消化,還會切碎煮肉粥或者蒸肉餅,2歲之後就逐漸過渡到跟大人差不多的食物,兩歲半後吃的菜基本和大人的差不多。

    我是不斷學習、熱衷分享孕育知識的恩媽,期待您的關注,在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月沒胎心孩子能保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