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編劇
-
2 # 柳知猛
如果用哲學的方式看待儒家和道教,兩者都是以唯心主義解釋世界,道家屬於宗教,不管是尊神還是尊聖都是其各自的信仰目標,沒有高低對錯之分。
道家始初沒有神怪之說,是後來東漢到隋唐期間發展出來更利於取得民眾信任的載體-神,道家的學術研究方式比較深奧晦澀,不像佛家那樣要求出世,道家有出色的社會理念和俗世價值,神的出現能更好的擴大在底層民眾裡的影響,玄學--讓人不明白的就很可能是有價值的。
儒家從人的本體出發,以禮教約束自身,維持整個社會的政治穩定和文化穩定,而同樣聖人作為一種信仰目標,使得信徒產生執著的信念,按照既定的世界觀框架進行學術活動,生存活動。
不管是神還是聖,都是各自解釋世界想象出來的虛幻的概念,民眾有各自的信仰自由,但我認為在此之前需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儘可能理解宗教的形和義,破除對玄學的迷信崇拜,厚此薄彼、相互攻擊都不應該是現代社會文化
-
3 # 朱八戒CC
老子並非道教的創始人,在他之前的開天闢地,伏羲皇就發明了太極八封。後來的《黃帝內經》,也有著易經與中醫的經典。春秋時期,許多高人長老,隱身居士,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那些自命清高不同凡夫之人,總以為能濟世天下,救苦萬民。
老子是道家的開山鼻祖,他總結各個時期道教的精華,那部震古爍今的《道德經》橫空出世。他提倡上善若水,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無我無為,與世無爭,形成了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他的影響之下,道教才逐步形成模式。後來透過張天師張道陵對《道德經》的弘揚與發展,在各個地方開山問道,張道陵也就成為道教的創始人。而老子也就走上神壇,被神話為太上老君,太白金星。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天地君親師,成為了封建王朝的正統文化。儒家思想文化教化萬民,以禮教約束人們的自身,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孔子也就成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被尊稱為聖人。
孔子的老師是老子,他們同為華廈文明上兩顆閃亮的巨星。他們的思想文化同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根基,二者交相輝映,和諧共存。
回覆列表
孔夫子的學問是為人處事,講的是社會關係!社會制度!比較現實!而老子講的是自然規律!社會的規律!甚至是萬物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