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28452319533
-
2 # 章偉強
先秦時期,新年習俗處於萌芽階段。此時的慶祝活動主要是在一年農事完畢之際,為報答神的恩賜而舉行的“臘祭”。
新年習俗定型於漢代。經過戰國和秦朝末年的社會大動盪後,西漢初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人們的生活情趣高漲,一系列節日習俗形成了。
-
3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這個是古代流傳至今的風俗習慣,已經經過了很多年,過年主要是陰曆年古代不行陽曆年,按照陰曆年臘月的最後就是三十,陰曆年的第二年第一天就是初一。因為活初一已經立春了,所以就叫春節。這個時候也是比較閒的時候,古代人就利用這個時間親朋好友在一起聚聚。教育下一代孝敬老人利用拜年教育下一代德禮儀等古代利益禮節,就這樣慢慢形成了過春節。
-
4 # 全國回收舊衣服統貨
甲骨文上已經有年字了,是指穀物成熟的意思,年字就是一個人揹著熟了的稻穀,炎帝名字叫石年,後來有個叫年的人率領大家處死了一個叫夕的怪獸,夕為非作歹,魚肉鄉里。那個叫年的人用竹子截成的小節燒熱扔向夕,把夕炸傷後用紅綢緞捆綁起來,夕後來逃脫了,人民為了紀念年這個大英雄,燃放煙花爆竹慶祝勝利,家家戶戶貼紅色春聯嚇唬夕不讓它再騷擾百姓。門神最早也是畫了年的頭像,讓夕不敢靠近。
-
5 # 林美蓮
基本資訊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喜慶氣氛濃郁,內容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中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古代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年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到人類的聚集地來一次,人們把年每來一次稱為一年。
後來人們發現年害怕紅色和響聲,於是人們就將紅紙貼在門前,用火燒竹子來驅趕年,這就是貼對聯和放鞭炮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