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十個月寶寶該如何護理和治療佝僂病?

回覆列表
  • 1 # fF青cc

    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的特徵是生長著的長骨幹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近年來,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可以在體檢時發現,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生長遲緩、萎靡、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於發生呼吸道感染

  • 2 # 家庭醫生線上

      佝僂病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營養缺乏導致的骨發育畸形,佝僂病多發生在成長的嬰幼兒或者兒童身上,這個病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和骨骼不適的症狀。那麼佝僂病是什麼,它有哪些病因和症狀呢?

      發生佝僂病與體內維生素D缺乏有關,由於活性維生素D需要Sunny照射才能合成和轉化,所以長期在室內的孩子,容易患該病。維生素D缺乏後會導致體內鈣、磷代謝出現障礙,骨樣組織鈣化出現障礙,影響嬰幼兒骨骼的正常發育。在較大兒童中,由於生長過快,身體消耗的鈣過多,但是沒有及時補充鈣質,所以會患佝僂病。另外,人工餵養的嬰幼兒,由於牛奶中的鈣、磷比例不適宜,難以吸收,也易患佝僂病。

      佝僂病的孩子通常表現為身體抵抗力下降,嚴重時會引起骨骼發育畸形,影響身體生長髮育,特別是長大一點後脊椎不夠挺拔,影響了身材。另外胸前肋骨和胸骨發育的畸形導致胸部有點凸,甚至也有的孩子表現為肋骨外翻、雞胸、漏斗胸、X形腿、o形腿等嚴重佝僂病症狀。此外,部分嬰幼兒還合併有自主神經紊亂的症狀,主要有多汗、夜驚、煩躁、枕突等症狀。

      嬰幼兒和兒童應該適當多晒太陽,增加紫外線的照射時間,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促進鈣質的吸收。1歲內的寶寶堅持母乳餵養,可以預防嬰兒佝僂病發生。3歲以上的寶寶,需要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當進行體能鍛鍊。

  • 3 # 王桂真營養師

    佝僂病的神經症狀

    佝僂病的發生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在維生素D缺乏初期,主要是表現為易哭鬧、夜間盜汗、枕禿等症狀。有些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晚上出汗較多,枕頭也被汗液浸溼,這已經在提醒您寶寶出現了佝僂病的症狀。因為出汗多,睡覺的時候寶寶會感覺頭部不舒服而摩擦結果就造成了枕禿,有些家長誤以為時候缺鈣造成的,其實是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

    佝僂病的骨骼症狀

    如今因為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骨骼症狀較少,大多數已經在初期被發現後及時補充維生素D而得到很好的緩解。維生素D缺乏嚴重時出現的骨骼症狀包括O型腿、X型腿、手足串珠、雞胸、方顱、肋骨串珠等等、只不過這些症狀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但是也仍然在一些地區會發生。

    佝僂病發生的原因

    之所以會出現佝僂病,尤其是會發生在嬰兒身上。主要是因為維生素D不能通過母乳傳送到嬰兒體中,只能通過飲食或Sunny紫外線中獲取。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少,主要是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而通過Sunny紫外線照射而合成的維生素D則是最為經濟划算的。可以在光照較好的時候到室外運動,儘量地裸露出肌膚,避免隔著玻璃晒太陽。

  • 4 # 張浩醫生

    佝僂病是一種多發於3周內小孩的一種病症,主要的病因就是維生素D缺乏,然後導致鈣磷代謝異常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

    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的營養缺乏的病症,主要就是影響身體發育,尤其是骨骼方面,所以小孩子囟門閉合晚,站立行走也會比正常孩子晚,還會出現身體多個骨骼部位畸形發育,如雞胸,x型腿等。另外神經系統方面會出現煩躁、容易驚醒等。

    寶寶該如何預防佝僂病呢?佝僂病預防,除了建議六個月以內的嬰兒以母乳為主外,因為母乳中的鈣磷等含量是最貼合嬰兒需求的,六個月後如果奶量不夠,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新增輔食,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加一些魚、蛋、乳類等,這些含有維生素D(一定要根據個人情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調整寶寶飲食)。

  • 5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嬰幼兒佝僂病的原因有什麼?

    (1)嬰幼兒患佝僂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出現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出現障礙,影響嬰幼兒骨骼的正常生長所致。

    (2)缺乏日光照射也是嬰幼兒患佝僂病的原因。因為人體中的脫氫膽固醇只有經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才能轉化成維生素D。

    (3)生長過快的嬰幼兒由於身體消耗的鈣大量增加,容易患佝僂病。

    (4)人工餵養的嬰幼兒由於牛奶中的鈣、磷比例不適宜,難以吸收,也易患佝僂病。

    佝僂病影響患兒正常的生長髮育,並易引起其他疾病,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小兒佝僂病的發生。

    佝僂病有哪些症狀?

    佝僂病是嬰幼兒的常見病,患兒一般出現機體抵抗力下降,嚴重時可引起骨骼發育畸形,影響身體生長髮育,但因發病緩慢,易被忽視。常見症狀主要有多汗、夜驚、煩躁、枕突和各種骨骼變形。

    (1)多汗:缺鈣的嬰幼兒往往在夜間睡覺時出汗多,也叫“盜汗”、“夜汗” ,特別是睡熟以後多汗,即典型的缺鈣。但並非所有的多汗都是由身體缺鈣引起,嬰幼兒在白天吃奶或活動時出汗多屬於正常生理情況,不屬於缺鈣。

    (2)夜驚:夜驚即嬰幼兒在晚上睡覺時突然驚醒、哭鬧,甚至尖叫。

    (3)枕突: 一般發生在嬰兒階段,即嬰兒後腦勺有一圈光禿禿的“不毛之地”,幼兒一般很少見。

    (4)骨骼變形:由身體缺鈣引起的骨骼變形主要有助骨外翻、雞胸、漏斗胸、X形腿、o形腿等,這些是較為嚴重的佝僂病症狀,隨著人們對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視,這些症狀現已很少出現。

    如何預防嬰幼兒佝僂病?

    (1)嬰幼兒要多晒太陽,增加紫外線的照射時間,以促使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促進鈣質的吸收。

    (2)母乳中的鈣利於嬰兒吸收,因此對於一歲內的嬰兒應儘量母乳餵養。

    (3)對嬰幼兒加強體育鍛煉,對已出現骨骼變形症狀者可採取主動和被動運動的方法進行矯正。

    (4)嬰兒出生開始應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IU,至少補充到2歲。

  • 6 # 協和胖大夫潘慧

    常見的佝僂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因為體內維生素D的不足,引起全身性的鈣磷代謝異常,使得鈣不能正常地沉著於骨骼生長的部位,導致骨骼發育畸形。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發生在兒童生長髮育期,以嬰幼兒期為主。

    多汗、易苦鬧、夜驚、夜啼,進而出現前囟門大、閉合晚,出牙遲,顱骨軟化,方顱,肋骨出現“串珠”,肋緣外翻,形成肋軟骨溝,雞胸,脊柱彎,下肢出現X形腿或O形腿等,這就是典型的小兒佝僂病。

    佝僂病主要危害是骨骼,所以會造成矮小。骨的正常發育有兩種形式,一方面變長,一方面逐漸變粗或加厚或加寬。

    小兒時期的骨發育就是軟骨細胞不斷增長,臨時鈣化帶不斷前移,骨鬆質不斷改建,使長骨不斷增長。

    一旦發生佝僂病則骨質軟化,鈣化不全的骨組織代替了正常的臨時鈣化帶,使骨的生長髮育受到顯著障礙,即可形成矮小症,這是佝僂病造成矮小的主要原因。

    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佝僂病?

    (1)加強小兒的戶外活動,晒太陽是防治小兒佝僂病最有效的手段。紫外線照射面板可活化維生素D3,經常地戶外活動就可獲得較多的活性維生素D,特別是秋冬季,注意儘量多暴露一些面板晒。因日光中的紫外線易被塵埃、煙霧、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擋或吸收,故在室內或面板暴露不充分則不能得到紫外線的有效照射。

    (2)食補維生素D,給予嬰幼兒合理的餵養,按時新增輔食,使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從飲食上避免維生素D的缺乏。

    (3)藥物預防,首先是母親在孕期就要注意戶外活動和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保證嬰兒出生前的需求。

    在小兒出生後的1~2周就要開始服用維生素D每日400國際單位,母乳和牛乳餵養兒食乳400~500毫升即不需補鈣。

    (4)臨床治療,輕度(初期)佝僂病的治療是每日口服維生素D1000~2000國際單位,或一次性口服維生素D10~20萬國際單位。中度或中度佝僂病治療為每日口服維D2000~5000國際單位,或一次性口服或注射維生素D30萬國際單位。

    服用治療一個月後或一次性突擊治療2~3個月(在2~3個月內停用維生素D)改為預防量。對3歲以後的佝僂病骨畸形後遺症,應考慮矯形療法,嚴重的後遺症於青春期可考慮矯形。

  • 7 # 小蘋果兒科醫生

    佝僂病是小兒的一種常見病。我們都知道是因為缺鈣,而引起佝僂病,以下我們詳細瞭解一下,什麼是佝僂病及引起佝病的原因?

    1、什麼是佝僂病?佝僂病是由於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導致鈣、磷代謝紊亂而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2、引起佝僂病發生的原因有:

    ①圍產期維生素D不足: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後期維生素D營養不足,如母乳嚴重營養不良、肝腎疾病、慢性腹瀉,以及早產、雙胎均可使得嬰兒體內貯存不足。

    ②.日照不足:因紫外線不能通過玻璃窗,嬰幼兒被長期過多的留在室內,使內源性的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的高樓建築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汙染如煙霧、塵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線。氣候影響,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亦可影響部分內源性維生素D的生成。

    ④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少,即使純母乳餵養,嬰兒若戶外活動少亦可患佝僂病

    ⑤疾病影響:胃腸道疾病或肝膽疾病影響維生素D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徵、慢性腹瀉等。

    此問題中,寶寶10個月,怎樣護理及治療呢?

    1、及時新增輔食,適時新增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蛋黃。

    2、適當參加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

    3、適當給予鈣劑及維生素D口服。

    ZXY

  • 8 # 急診猴子

    你好,你家寶寶現在已經十個月,若果患上佝僂病,是處於活動期,應該有了明顯外觀體徵,這個時候的治療和護理是至關重要的,才能讓患兒儘早恢復,否則就會遺留後遺症。

    佝僂病患兒根據年齡及臨床表現,共分下述四期:

    1.初期——多見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惱、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等。

    3.恢復期——以上任何期經治療及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狀和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

    4.後遺症期——多見於2歲以後的兒童。

    佝僂病是自限性疾病,治療護理措施不復雜,一旦嬰幼兒有足夠時間戶外活動,可以自愈。除了日光照射外,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 (400IU)可以用來治療佝僂病。維生素D補充原則應以口服為主,此外應注意加強營養,保證足夠奶量,及時新增轉乳期食品,堅持每天戶外活動。

  • 9 # 吉祥鋪子

    佝僂病主要的特徵是生長著的長骨幹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近年來,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可以在體檢時發現,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生長遲緩、萎靡、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於發生呼吸道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4歲大齡的我,意外懷孕,之前沒生過孩子,這個年齡可以生孩子嗎?各種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