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衛友林

    朱皇帝臨終38名妃嬪殉葬是朱皇帝封建王權思想"作妖"!朱皇帝認為他死後有這些特權待遇、其實朱皇帝心裡清楚殉葬的嬪妃與他一樣"入土為土"!按朱皇帝死後殉葬妃嬪張美人排列靠前、從朱皇帝不要張美人殉葬之事就知道朱皇帝最愛張美人!否則張美人必殉葬!

  • 2 # 人皆可為舜禹

    但是這樣的好生活並沒有過太久,朱元璋等到自己快要死了的時候,還想要把自己努力那麼久的生前才獲得的榮光帶入陰曹,他臨終給他所信任的人給他們下令道將自己後宮裡面的38名妃嬪全部給他殺了殉葬,其實說一個很不切實際的實話,他就是想要所有他曾經享受過的女人,哪怕他快死了,在陰曹地府他還想要在享用一下,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使用自己已經擁有的女人過程中去,但是這些嬪妃其中還包括貴妃,為何張美人倖免?

    也許是覺得說不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兒一下之間沒了父親,也沒有了母親,覺得女兒還太小,她需要她母親的悉心照料吧。

  • 3 # 和聖嘉鈺

    為何張美人能夠倖免於難呢?   因為張美人生了個寶貝女兒,前番說過,規定未能生養的嬪妃陪葬,張美人生了一個女兒,自然不用陪葬了!   這個寶貝真的是救命天使啊!

    而且這個女兒是朱元璋67歲的時候生的,真的難以置信啊,67歲的古稀老人,顫顫巍巍的,都行將就木了(朱元璋活了71歲),還能生出一個寶貝女兒,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張美人真是太幸運了!

  • 4 # 傳奇歷史觀

    在朱元璋生病之時,張貴妃帶著寶慶公主前來探望,寶慶公主用她的小手拍拍朱元璋的肩膀說:“睡一覺,父皇的病就會好了”。那時候寶慶公主只有8歲,朱元璋對這個女兒極為寵愛。他不讓張貴妃殉葬,是因為當時寶慶公主還小,他不忍讓寶慶公主同時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從此成為孤兒。

  • 5 # 大秦鐵鷹劍士

    朱元璋雖然書讀得少,但是他天縱英才,老博士們天天給他念史書,他總能抓住要害,進而無師自通,將帝王之術修煉得爐火純青。在老朱看來防止后妃干政與外戚專權只有兩途,一是選擇平民女子為妃,二是先帝死後所有嬪妃殉葬!這兩個手段比秦始皇的不立皇后,漢武帝的立嫡殺母要高明徹底得多,儘管更加不人性!

  • 6 # 瀚海說史

    老來得女的朱元璋對這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兒寶慶公主更是疼愛有加,為了讓自己的寶貝女兒能夠快樂成長,所以讓張美人免於殉葬。朱棣繼位後也對自己這位小妹妹十分疼愛,更是讓自己的皇后親自撫養。

  • 7 # 舞動的史者

    在朱元璋殉葬一事中,有一件事特別令人好奇,那就是張美人張玄妙唯獨是個例外,沒有陪著朱元璋殉葬,原因個人觀點是這樣的,朱元璋被自己的小女兒寶慶感動才心軟沒有讓寶慶母親張玄妙殉葬!

    但是,每當張美人張玄妙和小女兒去看望朱元璋時,寶慶就會和朱元璋聊天,寶慶還會很關心的問朱元璋怎麼了,朱元璋也每每很開心的跟自己的小女兒對話,正是由於小女兒寶慶的真誠,天真無邪,讓朱元璋感到了極度的溫馨、開心。朱元璋自己清楚能和病重的自己真誠對話的也就只有這個可愛的小女兒了。所以內心無比欣慰,後來朱元璋駕崩,太監是大概這樣宣旨的:內宮中所有的嬪妃都要在皇帝駕崩之後,全部殉葬。因寶慶公主年幼,留其母張美人撫養公主長大成人。也就是說張美人不用殉葬!

  • 8 # 圖文繪歷史

    圖為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他死時其王妃殉葬。

    據說朱元璋殉葬妃嬪宮女的埋骨地在明孝陵的西邊,也就是今天的植物園內。

    圖為寶慶公主墓,在其旁邊有駙馬劉輝之墓。

    張玄妙以後的身世已不可考,而寶慶公主身世很詳細,她長到8歲時朱棣登基為皇帝,特令徐皇后照顧這位妹妹,徐皇后也視如已出,19歲時嫁給將領趙輝,此人是開國功臣趙和的兒子,趙和早年徵越南時戰死,朱棣賜下了很多嫁妝,送婚人是太子朱高熾,寶慶公主在宣德8年去世,活了39歲。

  • 9 # 歷史時燒錄

    個人觀點,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具威嚴的君主,屬於一個眼神就能讓人心膽具寒的人,一個是秦始皇,一個就是朱元璋。氣場是一個很玄之又玄的東西,我認為朱元璋身邊定然會有一種氣場,別人現在朱元璋的身邊會不自然的瑟瑟發抖,而這種氣場就是所謂的殺氣,完完全全是殺人殺出來的,這就是朱元璋。

  • 10 # 麗醬每日分享

    有人說朱元璋是封建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他的能力和功績毋庸置疑,但是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有兩件事做的十分狠心。

    一是誅殺了曾經跟隨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就連李善長和藍玉都沒能倖免;二是重新啟用了廢除已久的人殉制度。人殉是古代一種非常殘忍的殉葬制度,最早起源於奴隸社會,到了秦朝時仍然存在,漢朝之後就逐漸被廢除了。

    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新帝駕馭不了那些戰功赫赫的大臣,所以殺死他們或許還可以理解,但是讓幾十位妃嬪給自己殉葬,就讓人十分費解了,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朱元璋本想讓全部妃嬪給自己殉葬,但是聽到三歲女兒說了七個字之後,就改變主意赦免了她的生母,這位妃子就是張美人,她在朱元璋68歲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兒,老年得女的他高興不已,下旨封為寶慶公主。

    幾年後朱元璋身患重病,太醫們都束手無策,他知道自己就快不行了,看著身邊剛滿三歲的寶慶公主,才勉強擠出了一絲微笑,公主眨著眼睛,拉著他的手說:“父皇一定會好的”。

    如果是其他人說這話,或許只是安慰,但是從寶慶公主的口中說出來,還是讓朱元璋淚流滿面,於是他特意下旨免去了公主生母殉葬,讓她好好撫養自己的女兒,張美人也因此躲過一死。

  • 11 # 北大賢學長

    謝邀!

    明朝的皇帝都有個通病,喜怒無常,朱元璋也是,死前的遺詔要求要行簡葬,但私下又要自己妃嬪們全部殉葬,《明史·后妃傳》記載:伺寢宮人盡數殉葬,沒有具體人數,只要侍寢過的妃嬪宮女都陪葬,在《明朝小史》給出了資料,殉葬者有46名妃嬪、10多名侍寢宮女,其中38人集中在一塊處理的。但是張美人卻沒殉葬,這究竟是為何呢?

    其實,張美人能逃過一死完全是因為她有個受朱元璋喜愛的寶貝女兒——寶慶公主。

    朱元璋早期少年時生活貧苦,一路潦倒,在起義軍中摸爬滾打,一步步走上政治高峰,建立了明朝。單憑這一點,就可以判斷朱元璋絕不是簡單的人。

    朱元璋似乎一身都在奮鬥,青少年時在起義軍中帶兵打仗,浴血奮戰,由於自身才幹得到了重用。

    當上皇帝后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甚至趨向於殘暴,不僅廢除宰相制度,致力於權力的集中。

    還大力建設監督制度,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等,令人深惡痛絕的文字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甚至有人排除秦始皇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從這裡看,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位嚴肅暴力的人啊,但這並不妨礙朱元璋對寶慶公主的寵愛。

    當朱元璋臨終躺在床上時,邊上全是哭哭啼啼的妃嬪和子女。自古帝王家多的是無情的權利爭奪的故事,站在權利金字塔頂端的人反而看的最清楚。

    想必朱元璋也知道真正傷心捨不得他離開的人很少,他最後的倔強也許就是利用私權讓妃嬪為他殉葬了吧。

    例外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年幼的女兒,寶慶公主當時也不過四歲,躲在張美人身後怯怯地望著。

    於是,朱元璋在生命的結尾感受到了父女之間的溫情,寶慶公主單純的話語讓朱元璋一生都在緊繃著的弦有了一絲鬆動。

    似乎朱元璋本人也是個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就如他嚴罰貪汙卻不知他自己就是貪汙最大的受惠者。朱元璋明知“人殉”是人人厭惡的酷刑,還依舊要執行。

    但是他似乎捨不得讓年幼的寶慶公主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了母親。在那一剎那,朱元璋放下了身為最高統治者所帶有的暴戾,轉而下令免除張美人的殉葬。

    若是再多給朱元璋一些時間考慮,結果可能確實會改變。那些比張美人地位手段高的嬪妃一定也會想方設法救她們自己一命。

    所以說,張美人的幸運是寶慶公主帶來的,也是上天給的。恰巧當時朱元璋所剩時間不多了,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在那時,又被可愛單純的寶慶公主感動到了。因此在瞬間的溫情的影響下,直接下令救了張美人。

    換一個角度,小公主對朱元璋說的話也並不一定會是張美人刻意教她的。

    皇帝即將駕崩,張美人怎麼可能預測未來,猜到朱元璋要嬪妃殉葬。這應該是張美人在平時生活中照顧小公主時會說的話。

    久而久之,小公主耳熟目染,會貼心地對生病的人說“沒關係,沒關係,吃了藥休息一下就好了”。

    從這個角度,我們似乎可以說在上天的安排下,張美人抓住了機會,自己救了自己。

    雷厲風行,甚至有點殘暴自私的朱元璋,最後因為自己年幼的女兒免除了張美人的殉葬,也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些許的溫情。

  • 12 # 蟶子歷史

    先來看看問題,說的是朱元璋讓38名妃子殉葬,卻獨獨留下了張美人。

    小編來說說。張美人能夠留下來,完全是母憑子貴啊。張美人為朱元璋生育了最後一位公主寶慶公主。因為公主年幼,所以朱元璋沒有讓其殉葬。

    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平民老百姓做到了權利的最頂端。從生活低端走上去的人也免不了精神世界的腐朽。所以朱元璋又重新開啟了人殉的模式。朱元璋死後,將自己後宮中的38位妃子都殉葬,其中包括貴妃等。但有一人沒有殉葬。那就是張美人。

    朱元璋晚年生病,後宮妃嬪侍奉在旁,大臣也是時長侍奉在旁。但這些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後宮妃子在身邊哭哭啼啼。原本年老生病的人就忌諱哭泣。所以朱元璋對於這些來侍奉的後宮妃子們並不是很感興趣。對於大臣們,更是不想應付。

    後宮妃嬪侍奉,張美人自然也在其中,所以張美人時常帶著寶慶公主去看望父王。小孩天真爛漫,對著父王更是滿臉童真。所以朱元璋看到這一幕很是開心。

    但是面對這死亡,朱元璋只有接受,面對這小小的寶慶。朱元璋下令不讓張美人殉葬,讓其好好撫養寶慶公主。

    所以朱元璋38為后妃殉葬,獨獨留下了張美人。

  • 13 # 煮茶道史

    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天家,還是平民百姓,都講究一個"母憑子貴"。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卻是一個有關於"母憑女貴"的故事。

    身為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從布衣始,至帝王終,一生留下了太多的傳奇。他活了整整七十歲,剛毅無匹,殺伐無數,那是何等地英雄,卻隨著歲月的流逝,終於敗倒在病魔之手。

    困臥病榻的他,自知時日無多,面對病榻前每日來來往往問安侍疾的嬪妃大臣、太醫侍從,心中就莫名地多出一股煩躁。

    在他看來,這些人雖然小心翼翼,一臉關切,但真正關心自己的,又有幾人呢?他們無非是各盡所能、拚著演技,妄想在自己百年之後得到一個更好的前程。

    "活著真累呀!"朱元璋冷眼瞧著這人世間的虛偽,心中忍不住一聲嘆息。

    就在他想要閉上眼晴休息片刻的那一瞬間,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天空竟然一片清新。那隻因為,他在這冷漠的人群之中,看到了一雙明淨真誠的眼晴。

    那可是他最為寵愛的寶慶公主呀!作為朱元璋十六位公主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晚年得女的朱元璋,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垂暮之年最為期盼的親情的溫暖。

    他的臉上因此而流露出一絲笑意,掙扎起來,衝著寶慶公主招了招手。

    只有三歲的寶慶公主略帶踉蹌地來到病榻之前,奶聲奶氣地問道:"父皇,你怎麼啦,是生病了嗎?"

    "嗯"朱元璋道:"父皇這一病呀!只怕再也不能陪你一起玩耍,一起玩遊戲了"。

    "不會的,不會的,父皇一定會好起來的",寶慶公主急了起來,一雙小手緊緊地拉住朱元璋的手,通紅的臉上寫滿了真誠和關切。

    這讓一向鐵血無情的朱元璋的那顆心不自禁地震顫了一下:"我怎麼能夠讓她在一日之內既沒有了父親,又沒有了母親,從此一個人孤苦伶仃地活在這人情淡薄的人世間呢?"。

    於是,當他看著小公主牽著母親張美人的手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之後,他命人取來了早己擬好的殉葬詔書,將寶慶公主母親張美人的名字從名單中劃去。

    張美人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曾經懊惱生下的女兒,卻在生死關頭為她度過了一劫。而朱元璋餘下的三十八名嬪妃,在朱元璋離世的當晚,一律被賜死殉葬,無一倖免。

    等到公主的嫡兄明成祖朱棣即位,他顯然從朱元璋此舉中看出了真正用意,因此特意命自己的皇后來照顧自己的妹妹,並在寶慶公主下嫁時,打破皇族婚娶的一定之規,特詔皇太子送親入邸,陪嫁之豐,無人可比。

  • 14 # 楊角風發作

    殉葬就是用活人給死者陪葬,是一項非常殘忍的制度。

    “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次殉葬人員的具體數量不得而知,只是後宮中沒有兒子的都要陪葬,大量的妃嬪因此而死。殉葬制度在歷史的長河中斷斷續續,直到明代,又被朱元璋繼承了。

    史料記載:

    “孝陵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

    朱元璋去世後,遺詔宣佈三十八位嬪妃殉葬,只有張美人倖免於難。美人是嬪妃的稱號,除了美人,還有婕妤、才人、選侍等等。最高級別是皇后,美人屬於級別較低的妃嬪,那麼為何只有張美人免於殉葬?

    主要原因應還是孩子太小需要母親照顧,隨即張美人才獲得新生。母憑子貴,後宮的妃嬪大多以生兒子為榮,這皇子的待遇比公主要強很多,最起碼是個親王,母親也會因此提升待遇。好運的張美人雖然沒有生出兒子,但在關鍵時刻生下了寶慶公主,保住了性命。

    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成祖靖難繼位後,對待這個小妹妹也極好,不僅讓徐皇后親自撫養,還為其婚事準備了厚禮。寶慶公主最後嫁給了千戶侯趙輝,朱棣的嫁妝異常豐厚,趙輝因此也成為皇親國戚。為了表示重視,寶慶公主出嫁那天,是由朱高熾親自送入官邸,以顯示尊貴。

    富貴的外表下,寶慶公主的婚後生活卻頗為不幸,寶慶公主生性乖巧賢淑,但趙輝的妻妾就有一百多人。況且趙輝還喜歡奢侈聲色,宣德八年,寶慶公主就去世了,年僅四十歲。趙輝則一直活到了九十歲,享了六十年富貴,可謂時也運也命也。

    “至太宗長陵,則十六妃具殉矣。”

    為朱棣殉葬的有十六個妃嬪,殉葬的那天,先讓這些妃子們吃頓豐盛的飯菜,估計到這個時候誰都難以下嚥。接著宦官把他們帶入準備好的房間,裡面已經擺置好了小木床。此時房內哭聲一片,也無可奈何,手無縛雞之力的嬪妃,被強迫站到小木床之上,將頭身進繩套之內,一旁的宦官撤掉木床,妃嬪便香消玉殞了。

    嬪妃們可能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去,殉葬制度的血腥、暴戾可見一斑。

    仁厚的仁宗、精明的宣宗也沒有取締這一暴行,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即位:

    “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出於惻隱之心,朱元璋饒過張美人一死,而明代的殉葬祖制是由朱元璋開啟的,那麼為何朱元璋要採取這一殘酷制度?

    朱元璋為了子孫的天下安危,不僅殺掉了數不盡的功臣和官員,還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他想讓子孫們以此執行,就可以保證國家萬世長存。想法很好,執行則很難,隨著時間推移,明代皇帝們也逐漸不把祖訓放在心裡。朱元璋曾嚴令禁止宦官干政,然而明代卻成為宦官最強大的王朝之一,例如王振、魏忠賢等等,都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輩。

    史料記載:

    “凡吾平日持身之道,無優伶進狎之失,無酣歌夜飲之歡;正宮無自縱之權,妃嬪無寵恣之專幸。朕以乾清宮為正寢,后妃宮院各有其所,每夕進御有序。”

    朱元璋也曾對大臣說過:

    “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出,鮮不為禍。”

    后妃母儀天下的同時,也可能會干預政事,況且還有外戚干政的先例,很多政變,都是由內患引起,要引以為戒。朱元璋做事都有其強烈的動機,他也許有暴力傾向,卻並非殺人狂,他之所以要嚴格要求妃嬪,並以身作責,就是害怕由內宮禍事,敗壞了江山社稷。

    繼承殉葬不一定是朱元璋想幹的,他只是不放心身邊的妃嬪。朱標已經離他而去,朱允炆很年輕,經驗不足,為了幫助孫子剷除未知的威脅,朱元璋選擇了殺戮,在他死亡的同時也帶走了幾十條無辜的性命。

    想得多看得遠的朱元璋也無法預測未來,他以為他江山能萬世不朽,而在去世後不久後,朱棣就起兵造反,朱元璋在天有靈,估計也會後悔不已。為江山社稷著想,這可能就是朱元璋開啟殉葬的原因。

    太祖、成祖把殉葬確立下來,下任皇帝也就繼續執行了,在英宗廢除殉葬之前,皇帝們也只是奉祖訓操作,妃嬪們成了犧牲物件。明代後期的妃嬪也並非那麼乖巧可愛,小萬曆繼位後需要李太后的扶持,梃擊案、紅丸案也跟鄭貴妃有關,魏忠賢的對食客氏陰狠毒辣,內宮干政也不可避免。

    朱元璋以為他能幫子孫處理好一切,事實則是他什麼都沒有處理好,當然他也無法保證帝國的未來。殉葬讓珍貴的生命白白犧牲,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效果,之後的皇帝只能靠他們自己的本事來解決問題,遵守祖訓也就變得可有可無。

    當一個人突然從一貧如洗,到掌握絕對的權力後,他往往會把這項權力發揮到極致,或許重啟殉葬制度,這也是朱元璋掌權後,發洩的一種方式吧!

  • 15 # 伯虎42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已經年過七十(虛歲),成為天下之主也超過了三十年。數十年殺伐果決、雄猜好誅,牢牢地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柄,一天也沒有放鬆。

    這一年的正月裡,強橫了一生的太祖,終於沒有避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罹患疾病。雖然御醫們想盡辦法,用遍良藥,也未起作用,這個曾經精力旺盛、老而彌堅的帝王,不可避免地將離開這個世界。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已經時日無多的太祖又遭打擊:太祖第三子晉王朱棡因病於太原藩地去世。晚年接二連三地喪子,本來就使得太祖悲痛不已,而晉王的去世,終於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擊垮了太祖的身體。自此他再也沒有能夠自病榻上起身,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最後時刻的來臨。

    自知不久於人世的太祖,現在不得不為自己身後事情考慮。皇位傳承,六年前就做好了計劃,太子朱標的次子皇太孫朱允炆是下一任的皇帝,這個倒是不用很擔心。

    威脅到皇權的功臣宿將們,基本也是病逝的病逝,清除的清除,不構成大礙了。南北方邊境,由自己的諸皇子駐守,掌握軍權,檢視地方。這大明江山穩固如鐵,不需要擔心。

    但是後宮私事上,內宮還有幾十名嬪妃,及十多名自己臨幸過、尚未來得及冊封的宮女,其中不乏有諸王及公主生母。

    所以,在即將離開人世時,太祖終於決定:後宮諸嬪妃、及已臨幸過尚未冊封的宮女,一律殉葬!到另一個世界陪伴自己。

    太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考慮到自己死後的聲譽,諸妃中,也有年紀正當妙齡的,如果安排不好,在自己死後鬧出通姦醜聞,那不單是自己的恥辱,更是對大明朝廷的羞辱,唐朝武則天的舊事,絕不能發生在大明。

    二是諸妃子中,不乏諸王生母,所生諸子裡,也有手握軍權,駐守一方的強藩。漢、隋外戚專權,最後奪取江山的歷史,也是太祖所忌憚萬分的。為了消除這一隱患,太祖於是決定效法漢武帝立子殺母,誅殺鉤弋夫人故事,將後宮嬪妃統統殉葬,斷絕後患。

    於是,太祖在最後的日子裡,對探視自己的皇太孫朱允炆交待:自己死後,將後宮無論生育與否的嬪妃、及臨幸過還未來得及冊封的宮女,全部殉葬,陪伴自己,以斷絕後患。朱允炆對於皇祖的囑咐不敢怠慢,準備執行,只是事情極度保密,以免走漏風聲,造成混亂。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女兒年紀幼小,所以由自己親自撫養,跟在身邊而已。這也是張美人平日聊以安慰的事情了。

    按照之前太祖所定製度,那麼在他駕崩後,張美人自當按照太祖遺詔殉葬,跟隨太祖於地下。

    但是因為她生了個好女兒,又在機緣巧合之下觸動了太祖性格上慈愛的一面,最終使得張美人逃脫了殉葬命運,成為太祖諸嬪妃中,唯一倖免的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寶慶公主年僅三歲,而太祖已病重多日,即將不起。後宮諸妃子們既是按照制度、也是帝前邀寵,紛紛至太祖面前問安、伺候。張美人也在其中。

    太祖已經不久於人世,看見這些還很年輕的妃子們天天在自己面前轉來轉去,認為她們明為安慰照顧、其實心裡都有著小算盤,為了將來而打算。現在對著自己邀寵,都是為了日後的利益。想到這些,太祖不由得對這些鶯鶯燕燕們厭惡萬分,更加堅定了身後把他們全部殉葬的念頭。

    而張美人完全不知道太祖的內心想法,照常帶著女兒寶慶公主前來問安、侍候。三歲的小孩子不諳世事,見到老父親睡在床上,不知什麼情況,爬上榻拉著太祖的手,奶聲奶氣地問安。即使是心硬似鐵的太祖,見到小女兒乖巧伶俐的樣子,也不由得心軟,強撐著撫慰寶慶公主。

    張美人在側見狀,低聲囑咐寶慶公主,向父皇問安。

    寶慶公主於是按照母親的教導,問:“父皇,你身體好些麼?”太祖也很慈愛地回答:“好些了,好些了。”寶慶公主又說:“父皇,生病了,吃藥睡一會兒,就好了。我以前生病,母親抱著我喂藥,然後睡一覺,病就好了。”

    粉雕玉琢的小孩兒,毫無心機的問候,使得太祖深深地被觸動,喚起了他埋藏心地的慈愛之心,覺得這個小女兒才是對自己最為關愛、毫無保留的人,讓老皇帝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親情。

    還有,寶慶公主是女孩兒,不同於皇子,即使長大後,也不會有外戚藉此弄權的後果。留下其母,不會有隱患。至於身後其母隱私問題,便交待皇太孫著重看顧,想來單獨一個女子,妥善看顧下,不會出事。

    於是,打定主意的太祖,逗弄了一會兒寶慶公主後,又深深地注視了低頭侍奉在旁邊的張美人半晌,裝作無事一般,揮手讓她們退下。

    張美人雖然不明白為什麼皇帝神情數次變幻,又什麼也沒說,就讓自己帶女兒告退,但是習慣了皇帝作風得她什麼也沒說,也不多想,按吩咐帶著女兒施禮後退下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返回之後,太祖立即招皇太孫朱允炆,修改了密旨,將張美人從殉葬名單中剔除。

    太祖去世三天後,建文帝下詔招集後宮原太祖諸嬪妃及受臨幸宮女,當眾宣讀太祖遺詔,宣佈諸妃將為太祖殉葬!

    突然得知噩耗的嬪妃宮女們,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頓時嚎啕大哭,甚至有極度驚懼而導致暈厥者。

    一片混亂中,只有美人張玄妙,因為遺詔中的:“美人張氏,誕育寶慶公主,而公主年幼,朕甚憐之,不欲使其喪父而再失母。特旨寶慶公主母張氏免殉葬,將公主妥為養育,令其成長,不負朕望。”這一段,得以免除殉葬,得保性命。

    看著其餘妃子因為要殉葬而惶恐絕望的哭訴,心有餘悸的張美人這才明白,當時帶女兒去看望皇帝時,他為什麼是那種神態,又沉思半晌,什麼也沒說就讓自己母女退下,原來,皇帝當時就是改變了念頭,看在女兒的份上,把自己從殉葬名單上剔除啊!

    驚喜交加的張美人,在確定遺詔後,痛苦失聲,抱著寶慶公主慶幸不已,這個女兒才是自己逃脫悲慘命運,得以倖存的福星。日後一定要按照太祖遺詔囑咐,把女兒妥善養育,平安長大!

  • 16 # 聽濤說事

    人本身是一個矛盾體,尤其像朱元璋這樣,從一個放牛娃逆襲成九五之尊,他深知民間疾苦,所以制定了很多福利政策,愛民如子。另一方面他又殘暴多疑,殺了很多開國良將。在他眼裡只要是對大明江山不利的,通通除去。

    從老朱的個人角度考慮,寧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為的就是大明江山在子孫手裡能萬世傳下去。但他這樣做也留下了隱患,比如朱允炆上臺後就無武將可用。(在此不深究,其出發點是為了江山社稷)

    洪武31年,朱元璋病逝。他臨死前留下遺詔,凡是侍寢過的妃子全部為其殉葬。《明朝小史》中記載,為其殉葬的妃子有46人之多。

    有一個妃子卻躲過一劫,她就是張玄妙,張美人,美人在妃子裡等級也不高。朱元璋為什麼唯獨不讓她陪葬呢?

    朱元璋病重的時候,妃子們心情都很沉重,她們知道大限將至。多以探病之名來打探訊息,曾有淑妃前來探視,老朱問願以朕永遠在一起嗎?淑妃心知肚明,但無法逃避,只能答願意。老朱賜給他一條白練,淑妃當場昏死在地。

    “父皇,你怎麼不陪我玩會兒呀?”

    “父皇生病了。”

    寶慶公主眨眨天真無邪的眼睛,歪著頭說道:“那父皇乖乖睡一覺,醒了就好了。”說著還用稚嫩的小手拍了拍老朱。

    一股暖流湧過老朱心頭,這不就是天倫之樂嗎?平日裡高高在上的老朱,很難體會到這種溫馨時刻。

    老朱既歡喜又哀傷。可惜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遂動了惻隱之心,這麼可愛的孩子即將沒爹,如果再沒娘,那不更是可憐嗎?

    得虧是女兒,老朱才會放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老朱肯定知道同是布衣皇帝的劉邦死後,呂后干政,霍亂朝廷。他肯定不想這樣的悲劇再上演,正是因為張美人生的是女兒,所以老朱才沒後顧之憂。放心地留下張美人照顧寶慶公主。

  • 17 # 漢史趣聞

    朱元璋恢復了殉葬的制度,不得不說這個制度確實是很殘忍的。他的妃嬪們在朱元璋駕崩之後,基本上都給朱元璋陪葬了。

    唯獨一個叫張美人的人活了下來。

    再加上這個小女兒,是朱元璋是分寵愛的。

    張美人因此才得以倖免,留下來照顧他的。

    事實上朱元璋在明朝恢復的殉葬制度,並不是指的所有的皇帝的妃嬪都要殉葬,也是分具體情況的。

    只有那些沒有為皇帝生兒育女的人,他們才是為皇帝殉葬的人。

    我們都知道,大漢的皇帝劉邦駕崩之後,呂后就陪著自己的兒子劉盈,薄姬就到了自己的兒子代王劉恆這裡......

    朱元璋的張美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朱元璋赦免的。

    其它的人就比較慘了,其它的要為朱元璋殉葬的妃嬪,他們要麼是在太監的監視下,自殺而亡然後和皇帝陪葬在一起的。

    要麼就是被活埋,等到墓室裡沒有了空氣窒息而亡的。

    這應該和朱元璋的經歷有關,畢竟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是不容易的。他想要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給守住,即使自己死了,也要把昔日的妃子和宮女給帶走,他認為這樣這些人還可以到地下就像伺候自己。

    不得不說這就是古代的人,他們的思想不開化的原因。當然了也有他們擁有的特權有關,畢竟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呀。

    不過在明朝的時候,也不是全部都有殉葬制度,到了明英宗的時候,他又把殉葬制度給廢除了,也許他已經意識到這個制度,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吧。

    以上就是為何朱元璋要恢復殉葬和沒有殺張美人的原因。

  • 18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朱元璋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不是對大臣們嚴格,而是皇室恢復了早已被廢除的殉葬制度。當然,殯葬的不是奴隸之類,而是后妃宮人。其實朱元璋對百姓很好,也許在他眼裡,進了他朱家的門,那就是皇家的人,要求也更高吧。

    殉葬,是古代非常愚昧、可怕的一種制度。其指導思想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相信死人會在另一個世界生存,那麼就需要生前的器物、財產、奴僕等等,指望在死後繼續享受尊榮。

    奴隸制社會、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都盛行殉葬,《墨子·節葬》篇說:“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朱元璋劇照)

    一個“殺”字,描述了當時的血腥場景,奴僕也有求生本能,沒有幾個人心甘情願殉葬,要麼被殺死,要麼被活埋。在河南安陽發掘的奴隸主墓葬中,有些屍骨的手骨被反綁於身後,還有掙扎的痕跡,這就是被活埋的。

    隨著文明的程序,社會上逐漸認識到殉葬是多麼野蠻的一件事情,“(秦)獻公元年,止從死”,意為秦獻公元年,已經廢除了殉葬制度。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確切的實施。

    直到漢、唐時期,殉葬才徹底被止住,皇家盛行的是“陪陵”,即讓王公貴族及心腹大臣們陪葬皇陵,是一種特殊的榮寵。

    宋代之後,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他們更加信奉人死後有靈,殉葬制度再次盛行。

    朱元璋廢除了元朝大部分制度,卻留下了這一條,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不能簡單的用“皇權思維”來解釋,因為其它很多事情,證明了朱元璋並不是極端皇權主義者。

    (殉葬)

    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稱:“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意為朱元璋駕崩的時候,后妃、宮女基本都殉葬了,建文帝、永樂帝兩朝都對這些殉葬女的家族多加封賞,世襲錦衣衛千戶或百戶,民間稱這些殉葬女為朝天女。此後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都依其例。

    殉葬朱元璋的后妃有38名(一說46名),包括貴妃,只有一名美人張玄妙得以活命,為什麼她如此幸運呢?因為她有個好女兒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孩子,當時只有3歲,朱元璋憐愛女兒,擔心張美人殉葬後寶慶傷心,特免其死。

    明成祖朱棣登基的時候,寶慶只有8歲,朱棣命徐皇后親自照顧,視如親女。這位寶慶公主,可謂大明第一幸運公主,可惜40歲就去世了。

    (朱祁鎮)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廢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鎮雖然任性妄為,導致了土木堡之變,卻心地仁善,一直反對殉葬,臨死前留下遺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如此才剎住了這股歪風邪氣。

    光憑這一點,朱祁鎮就能被稱為明君。

  • 19 # 尚宮女史

    在古代男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她們只是男性的附屬物,是依附於男性而存在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果一個女人有父親、丈夫和兒子,那麼她的一生還算是比較安穩的,也因此,為人妻妾,生下兒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皇家,畢竟有皇位要繼承,即便自己的兒子不能繼承皇位,但是能生下兒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後半生的生活有了保障。

    武則天最初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因為沒有孩子不得不到感業寺出家,好在後來被李治接進宮中,也就有了後來的女皇帝。當然出家為尼雖說是從此與青燈古佛相伴一生,但畢竟是能活著,如果是在明清的某些時期,這樣的沒有生下兒子的妃子是要殉葬的。

    殉葬是一種活人殉葬制度,先秦時期以及更早的時期比較盛行,中間曾有一段時間被廢除,唐宋時期就不存在這個殉葬制度,但宋朝之後,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明朝從一開始就有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很多妃子被要求殉葬。

    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妃子中有46人被要求殉葬,還有十多個宮女。這個數量其實是相當大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妃子都被要求殉葬,實際上,朱元璋去世的時候,他的很多妃子已經先他而去了,這包括了不少品級比較高的妃子,馬皇后就不必說了,還有成穆貴妃孫氏、李淑妃、郭寧妃、碽妃等。

    在活著的那些妃子中,生下兒子的妃子自然不必殉葬,其他的即便是生下了公主也逃脫不了殉葬的命運。

    當然,朱元璋的妃子中也有一人雖然生的是公主卻被要求不必殉葬,此人就是張美人。張美人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她卻是朱元璋晚年才納的妃子,並且生下的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一個孩子。

    這位公主就是寶慶公主,寶慶公主大約出生於1395年,當時朱元璋已經是68歲的高齡。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其中有四個孩子是在朱元璋六十歲之後所生的。

    朱元璋對寶慶公主是相當寵愛的,也因此,朱元璋下令,寶慶公主的生母張美人不必殉葬,為的就是好好照顧寶慶公主。

    要知道,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寶慶公主只有四歲,所以張美人因為生了寶慶公主的原因得以活了下來。不過在寶慶公主的後期撫養中,卻並不是張美人在撫養,《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先是,成祖即位,主甫八歲,命仁孝皇后撫之如女。”

    也就是說,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寶慶公主由仁孝皇后撫養,朱棣登基的時候,寶慶公主只有八歲,張美人是否在建文帝時期已經去世我們不得而知。

    說起來,寶慶公主很得哥哥朱棣的寵愛,她出嫁時候的嫁妝遠遠高於其他的公主,不過寶慶公主的壽命並不長,不到四十歲就去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出門都要化妝嗎?化妝與不化妝區別是不是很大呢?你們喜歡化妝的女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