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眉1985

    李建成得到密報,不可能。況且還是一女子。一個精於謀略的世子把奪皇位,除太子,殺兄弟的大事讓一個女子知道。我想那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了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唐朝初年的時候,玄武門事變可謂是改變了大唐整個局勢的走向,在玄武門事變中,太子李建成作為下一任皇帝繼承人和李元吉一起被弟弟李世民所殺,失去了皇帝之位,而開國皇帝李淵最後也被李世民逼迫退位。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建成為何不重視防備?

    3.李建成自始至終認為長安非洛陽,二弟勢單力薄,老爸又洞若觀火,根本不足為慮。

  • 4 # 珞珈山的貓

    畢竟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多年的經營,在宮中也頗有勢力和眼線。有一個宮女便將訊息傳遞給了太子李建成,告訴他皇宮之內今天發生的事情,並且提醒他,秦王李世民可能會在明日你入宮的途中,提前埋伏好伏擊你!

  • 5 # 呂向正539

    李建成不重視女子密報,我覺得他自認為是太子,力量強大,想順利接班不成問題,若用陰謀提前奪權,恐有損清譽。人有的多,負累也多,李世民此時只能拚死一博,成則為帝,敗則為刀俎上肉皮。

  • 6 # 亂吃歷史小M

    我是小M我來回答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建成得一女子告密?這估計是傳說之類的,正史中沒有看到有記載。

    首先,這女子是誰呢?能夠接近太子的女子想必非同小可,但是這種女子豈不是李世民也會提防?如果是路人女,那李建成怎麼會信呢?

    其次,就算有這樣的女子,那麼就按當時的情況,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得不進宮。因為李世民告他們和小媽私通,李淵等著他兩進去興師問罪呢,他們心生懷疑,敢不去嘛?

    第三,李建成當時也是很自信,根本覺得李世民不會來真的,他別的門不走,專走玄武門,因為北門玄武門的守將自己還挺信任,沒想到這貨倒戈給了李世民。

    因此,不論怎麼樣,就算是尉遲恭跑去告訴李建成,估計李建成都不一定不進宮。

    總之,歷史沒有假設,即使玄武門李世民不殺李建成,那麼搞不好李建成還是會死在在其他門下。

  • 7 # 史小煮

    此問題有誤導,告密的女子是唐高祖李淵寵妃張婕妤,但他告訴李建成、李元吉的,不是李世民要對他們動手,而是李世民在爹爹面前告狀,說他們淫亂後宮。

    為什麼執意要去?

    雖然不知道李自成要動手,但這樣的狀告顯然充滿了陰謀的味道。李元吉是覺得不該去的,太子李建成卻覺得一定要去。這並不是莽撞,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第一,面對“誣告”,作為太子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保住自己的聲望。而且弟弟李世民極為強勢,如果能證明他是汙衊,必然能打擊弟弟的勢力。

    第二,要審理此事的,是父親李淵,而且要求三位皇子都到場,公開辯論。如果此事不去,便是心裡有鬼,等於承認自己淫亂後宮,李世民必然藉機發難。

    第三、試想,皇帝李淵加上三位皇子都在,宮廷護衛工作必然比平時嚴格數倍,自己的安全應該不會有問題。

    事發不在玄武門

    李建成的考慮並沒有錯,但他想到的,李世民也想到了,所以事發地方並不在守衛森嚴的玄武門。

    李建成、李元吉策馬入宮,順利通過了玄武門,接近了李淵準備審案的臨湖殿,,眼看安全到達,便放鬆了警惕。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宮內的守衛有李世民的人——尉遲敬德。

    首先動手的是早已埋伏好的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卻差點被李元吉反殺。幸好尉遲敬德趕到,帶人搞定了李元吉。

    為什麼選在這動手?因為控制住李淵很重要,不然給李淵反應時間,調來軍隊,李世民就會被定為叛亂。

    果然,殺死二人後,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出現在李淵面前,一口咬定李建成、李元吉作亂。

    李淵懂了,乖乖交權。

    總之,李建成入宮是有成熟考慮的,只可惜李世民比他考慮的更深,安排的更周全,結果只能是成王敗寇了。

  • 8 # 嗔痴歷史官

    綜合各種歷史資料來看,通風報信之人就是李淵妃子張婕妤。準確來說,她也不是告密,只是傳達了李世民跟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皇上要他們三人一同前往對峙。

    張婕妤屬於太子黨支持者,她跟李建成說了訊息之後李建成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去的。在現實面前,他不得不去,無法抗拒。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張婕妤劇照)

    一、從政治角度分析

    兄弟兩人鬧到這個份上,其實老大李建成已經明白李世民是想誣陷自己,可是既然老父親李淵召見,君要臣去,臣不得不從。

    要是自己不去,那李世民就可以以此為由要求李淵處置李建成或者以淫亂後宮之罪處罰李建成,他這個太子估計就保不住了。

    從正史來看,李建成也屬於一個堂堂正正的爺們,所以面對這種事情,豈能偷偷摸摸不敢露面,所以他必須前往拜見李淵。

    (李建成劇照)

    二、從實力分析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的很多大臣已經在李建成建議之下被李淵調離李世民身邊。失去一部分實力的李世民當時與李建成實力懸殊還是比較大,再加上支持者也沒有李建成多。

    對於李建成而言,玄武門裡邊的守將還是自己的人,他可以說是有恃無恐。何況即使李世民要動粗,自己實力雄厚,根本不用擔心害怕。

    可是他斷然沒有想到李世民來陰招,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才最終命喪玄武門。

    三、從情感分析

    其實李建成有很多機會將李世民除掉,可是他一直覺得那是他親兄弟,不忍心下手,在這一點上,李建成是對弟弟有感情的。

    在他心裡,斷定弟弟對他肯定也有感情,雖然兩人鬧矛盾,但他也僅僅當作家事處理,並沒有想太多,何況自己父親李淵也在,他覺得就像一家人聚個會開個批評大會就結束,從來沒想到李世民會玩命。

    而且李世民玩命除了自己周密計劃之外,還有運氣的成分,要不然他估計也要死於李元吉手下。

    結語

    歷史就是如此,充滿殘酷,我們在千百年之後來分析當時的事情,也只能算猜測揣度,至於當時當事者內心如何,也許我們無從知曉!

  • 9 # 我是越關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此時是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天。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在了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上,因此,太史令傅奕秘奏李淵說;“金星出現在秦王的土地上,這是秦王應該擁有有天下的徵召。”

    李淵看後暴怒,立刻召見李世民,並且將傅奕的秘奏交給李世民。李世民看後沒有解釋這件事,反而說了另一件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淫亂後宮,而且還想殺死自己!”

    自己的妃子和兒子亂倫!這個爆炸性的訊息讓李淵五雷轟頂,一瞬間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於是,李淵也不再追究太白金星出現在秦王的土地上了,反而對李世民說道;“朕明天親自審問此事,你應該提來參見朕。”

    當時,李淵的寵妃張婕妤很可能在李淵身邊安排了眼線,所以張婕妤迅速得到李世民告密的訊息。之後,張婕妤將這個訊息傳達給了李建成。

    張婕妤馳語建成,乃召元吉謀——《新唐書》

    收到訊息後,李建成找來李元吉商議應對方法。李元吉認為,做事應當謹慎,觀察清楚形式之後再動手,所以應該先稱病不去上朝。而李建成則認為應該去,親自探查宮內情況,並且穩定李淵。於是,李建成喪失了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為什麼李建成收到張婕妤的訊息後,還以身犯險呢?在越關看來,原因有三點;第一、楊文幹事件的影響。第二、李建成對於自己實力的自信。第三、張婕妤和李建成並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

    第一、楊文幹事件的影響

    先簡單說一下楊文幹事件,這件事發生在唐武德七年[624年]。當時,李淵到了長安以北的仁智宮避暑,跟隨他的是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而太子李建成就在了長安城監國。

    到達仁智宮後,李淵得到密報,李建成勾結慶州都督楊文幹,正在籌集軍械,準備造反。於是,盛怒之下的李淵命李建成到仁智宮見駕

    情急之下,李建成的部下勸說李建成據長安起兵,但也有人勸他孤身請罪。反覆斟酌之後,李建成選擇了孤身請罪,連滾帶爬的到了李淵身邊。

    既然李建成來了,於是李淵也下令讓楊文幹前來。結果不知為何,楊文幹叛變,在慶州起兵造反了。

    看到楊文幹起兵,李淵找來了李世民,讓他去平定叛亂,並且允諾;“只要你平定了楊文幹叛亂,便立為太子。”

    李世民平定楊文幹叛亂後,李淵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承諾,並沒有立李世民為太子。而且還以兄弟不睦為名,將李建成府上的謀士王珪、韋挺和秦王府的謀士杜淹等人流放。

    李建成親信謀反,李淵各打二十大板,顯然這個處置方式不正確。因此,有人推測,李建成聯合楊文幹謀反一事,是“人妄告東宮”。至於妄告的人,很可能是秦王府的人。所以,當李淵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並沒有履行承諾。而李建成也因為孤身請罪得到了李淵的原諒,順利鞏固了地位。

    第二、李建成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自唐朝建立後,李淵的基本政策就是李建成掌政,而李世民掌軍。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後,李淵便拋棄了李世民,努力提升李建成的權威。

    因此,在長安城內,李建成擁有2000長林軍、300驍勇善戰的騎兵,另外,玄武門守備常何,也是李建成的親信。反觀李世民,僅僅擁有800府兵。

    而且在楊文幹事件之後,李建成也發動了凌厲的攻勢,努力結交李淵的后妃,讓李淵的后妃不斷的吹枕邊風。之後,還利用各種機會調離秦王府將領。

    尤其在玄武門事變前,突厥人突然南下,長安面臨危局時。在李建成的謀劃下,李淵下令讓李元吉出征。出征時,李淵還下令讓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等秦王府重要將領跟隨李元吉

    這一次,在李建成看來,李世民在已經是拔掉了牙齒的老虎,根本沒有任何能力與自己抗衡。

    第三、李建成並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

    張婕妤雖然知道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但她並不知道李世民的目的是在玄武門伏擊李建成。所以,李建成等人也根本不瞭解失態的嚴重性。

    最終,李建成、李元吉在626年六月初四途徑玄武門入宮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親信常何已經投靠李世民,所以被埋伏在周圍的李世民突然殺死。

    綜合來說,楊文幹事件讓李建成深深的瞭解了李淵。所以在慣性思維下,李建成認為只要入宮說明情況,李淵是不會冤枉自己的。但沒有想到的是,李淵竟然也成為了李世民的一顆棋子。

    其次,在李建成的打擊下,李世民的勢力已經趨於瓦解,而李建成的勢力卻如日中天,所以李建成對自己的實力有著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已經處於不敗之地。

    最後就是張婕妤的告密根本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而李建成也認為他們雙方的政治鬥爭沒有這麼狠辣,非要奪取對方的性命才能善罷甘休。結果,當李建成走向玄武門時已經遲了,最終死在了李世民的弓箭之下。

  • 10 # 歷來現實

    玄武門之變是由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周邊發動的一次政治變革。眾所周知,此次政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縱觀史實,歷史大多都從勝利者的角度去記載。所以當我們查閱相關歷史資料,會發現關於本次事變的記錄都是從唐太宗李世民的角度出發,使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認為發動政變在當時的政治局面下是無可避免的,獲取政變的成功也是必然的結果。

    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太白星橫貫天空,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李淵上了一封密奏,內容是太白星出現在秦地,秦王將坐擁天下。

    李淵看後大怒,認為秦王將要謀反,於是派人宣秦王覲見,將此事告知他。李世民為了消除皇上的疑慮,便向李淵告發了另一件事,以此來轉移皇帝的注意力。

    正是這件事情的發生,成為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李世民告知李淵,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後宮的關係旁枝錯節,並與一些妃嬪之間曖昧不明,這一訊息使得李淵勃然大怒。在李世民的鼓惑下,宣李建成進宮當面對質。

    李建成和李元吉收到旨意後趕往宮中,在騎馬前行的時候遭遇伏擊,被李世民的手下尉遲敬德擊殺。

    在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中,李建成一直是頗受爭議的物件。一些人對他的失敗唏噓嘆惋。

    根據史詩記載,李建成是一個才華橫溢,政治能力卓越,各方面都不遜於李世民的東宮太子。然而失敗就是失敗了,並且還是以生命為代價。即使有再多的爭論,都無法改寫他敗給李世民的事實。

    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已經有人悄悄地向李建成傳遞了訊息,為什麼他還會失敗呢?

    究其原因,一共有以下幾點。

    首先,不重視。

    雖然李建成已經收到了宮中傳來的訊息。據說向他告密之人是李淵的寵妃張婕妤,但是當時她派人給李建成傳遞的訊息與第二天李世民將要發動政變的事情並無關聯,而是在告知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李世民正在皇上面前揭發他們淫亂後宮一事。

    這屬於要文鬥、不要武鬥的跡象,所以這個資訊並未引起李建成等人的足夠重視。他們也並未深入的去了解整個事態的嚴重性,因此也就沒有做出細緻的部署和針對性的規劃。

    作為當朝太子,未來的君主,他必須保證自己的清白和維持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而且處理此事的人是自己的父王,如果藉故推脫,就很容易坐實罪名,從而在與李世民的爭奪進入決戰狀態時處於下風,李世民也會藉此機會打壓李建成的勢力。

    所以,面對當時的情境,李建成別無選擇,不得不去皇宮與李世民對質。

    其次,太大意。

    事情的發展完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疏忽大意所致,而且他們對自己的實力太過於自信。在局勢穩定,國家呈現一片祥和的狀態時,李淵並沒有對李世民踐行自己當初的承諾,冊封李世民為太子,反而大力扶持李建成,使其權利得到了鞏固。

    在京都長安城內,李建成的軍事力量也遠遠超過李世民,就連玄武門的守衛都是自己的親信。與此同時,秦王李世民的忠心部下也都正在被調離他的身邊。在李建成眼中,此時的李世民就是一隻鬥敗的公雞,對他構不成任何威脅。

    殊不知,無論是東宮還是皇宮的其他各個角落都佈滿了李世民的眼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各種謀劃以及所作所為,都在李世民的面前展露無疑。更令他們沒想到的是親信常何的倒戈,因此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最後,楊文幹事件對李建成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太子李建成與楊文幹是好友,在多次謀害李世民都失敗的情況下,李建成決定打破這一相互制約的局面,於是他勾結死黨楊文幹企圖發動政變。結果這件事被李淵知曉,無奈之下,李建成只好選擇孤身請罪,以求得李淵的諒解。

    楊文幹見事件敗露,在慶州發動叛變。為平息叛亂,李淵向李世民做出了承諾,一旦暴亂平息,就封他為太子。後來楊文幹失敗,李淵卻背信承諾,並在太子李建成的蠱惑之下,一次又一次誆騙李世民。

    同時李淵還幫助李建成鞏固了他的太子地位。李淵的偏愛使李建成迷失了方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不切實際的認知。 在進宮對質時,李建成肯定也做了一些準備,只是他缺少了遠見,多了自傲。

    權利和慾望自古以來都是同時存在的,擁有了權利,無休止的慾望便會隨之而來,讓我們擦亮雙眼,不要被慾望的迷霧矇蔽。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行。而不是像李建成一般,過度自信,最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 11 # 貓眼觀史

    玄武門之變改變李唐王朝的命運,由李淵欽定的太子李建成沒有能夠坐上皇位,反而是讓秦王李世民得到機會,他不僅透過這次政變把自己最大的對手李建成給除掉,還趁著這個機會把李淵也給趕下來,自己當皇帝。

    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君主,把大唐推向盛世中,可這件事也成為他永遠都無法抹去的汙點,畢竟是殺死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父親退位,後來李世民一直對這件事非常敏感,想用各種方法來美化自己。

    其實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並非是那麼被動,首先他在宮裡有著很大的勢力,況且他身為太子,自己的府中是有三千多的衛隊,李世民雖然在朝中掌握軍多年,但他當時手裡沒有什麼軍隊,朝中的大臣基本上就是在他們兩個陣營裡面來回遊走,李建成這邊的支持者也不少。

    這場政變爆發得很突然,李建成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殺掉,他的手下反應過來之後,再趕過來就已經晚了。李世民能夠完成政變,主要是他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李建成劇照)

    李建成到死前才知道這件事,不過這個訊息之前就有人告訴過他,李世民再厲害,策劃這麼大一場行動也不可能一點訊息都不露的,當時李淵宮裡有一個張婕妤,她就和李建成的關係十分密切,她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立馬就報告給李建成。

    按理說這個訊息非常關鍵,李建成也應該想到自己的弟弟會對自己下手,可他為何就沒有做防備呢?

    其實當時李建成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心中更多的應該是疑惑,他對李世民那邊的勢力非常瞭解,可在宮城裡面發動這麼大一場軍事叛亂,李世民做得到嗎?

    當時李淵是可以掌握長安城的,皇城的防備也非常嚴密,為了限制自己的幾個兒子,李淵把這些藩王的軍權都給削除,李世民雖然長期帶著軍隊在外面征戰,可他只有臨時的用兵權,這些軍隊並非是一直掌握在他手裡的。

    直屬他的部隊就沒有多少人,以他這點兵力,在長安城內能鬧出什麼動靜呢?李建成根本不相信他能成事,更不用說把皇宮給控制住,這是他沒有做準備的主要因素。

    確實,李世民能夠成功,還真的是有一些運氣因素,他早早就帶人去控制宮城,並且還和禁軍有著聯絡,一部分禁軍已經投靠他,這才能讓他這麼快就控制住皇宮。在控制住皇城後,他才能對李建成下手,還有一點也很關鍵,李建成這個人不是一個狠得下心做事的人傢伙。

    (李世民劇照)

    他手下有個謀臣,就是後來著名的魏徵,魏徵很早就已經看出秦王的威脅,他多次勸李建成提前下手,儘早把秦王給殺掉,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可李建成就是沒有聽他的,這才不斷錯失機會,給李世民反撲的可能。

    魏徵可是他最信任的謀士,連他的勸阻李建成都沒有接受,更不用說這個突然的訊息。他在沒有分辨出訊息是否可靠之前,是不可能接受的。不管怎麼說,這次他確實是大意,根本沒有想到李世民能夠提前就把皇宮控制住,並且還把李淵也給控制住,他還以為真的是父親叫自己進宮的。

    從這次政變,我們也能看出李建成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想成大事就必須要心狠,他有這麼多機會對李世民下手,自己卻一再錯過。

    李世民則是抓住這為數不多的機會一擊致命,倆人的差距一下子就顯現出來。況且在執行力和判斷力方面,他們倆人也有著很大的差距,從李世民這次策劃政變的過程來看,他處理得乾淨利落,還冒險賭這一把,我相信要是倆人換過來,李建成是無論如何都策劃不出這樣的事情,他最終失敗也是很正常的。

  • 12 # 葛大小姐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父皇李淵傳位與他,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1、玄武門之變的經過。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太子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與尹德妃、張婕妤兩位妃子有染,李淵大怒,遂決定次日詢問二人。第二日,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

    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詔傳位於太子。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2、張婕妤告密李建成,李建成執意上朝辨是非。

    其實“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頭一天晚上,後宮的張婕妤已經派人向太子李建成告過密了,李建成已經知道情況有變,開始是不想去早朝,準備直接發動政變的,後改變主意決定參加早朝。

    據《唐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李建成)》:“王乃密奏建成等與後宮亂,因曰:‘臣無負兄弟,今乃欲殺臣,是為世充、建德復仇。使臣死,雖地下,愧見諸賊。’帝大驚,報曰:‘旦日當窮治,而必早參。’張婕妤馳語建成,乃召元吉謀,曰:‘請勒宮甲,託疾不朝。’建成曰:‘善,然不共入朝,事何繇(you 同由)知?’”

    就是說,李世民上奏李淵說李建成等人穢亂後宮,又說:我沒有對不起自己的兄弟,現在他們要殺我,這就是為敵人報仇。我就是死了,到了地下,都愧見那些被我打敗的對手。李淵大驚,告訴李世民說:明天一早要徹底把這件事說清楚,你明天一定要早來。張婕妤火速將訊息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召李元吉密謀,李元吉說:明天稱病不去上朝了,直接帶兵殺過去。李建成說:主意是好主意,但是不一起入朝,怎麼能瞭解裡面的情況呢?於是,第二天一早,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上朝面聖,以至於被埋伏在玄武門的李世民所殺。

    3、李建成收到告密資訊後,為何不重視防備?

    玄武門事變前一晚,李世民上奏舉報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皇上第二天要當面質證之事,李建成已得到訊息,李世民一反逆來順受不反抗的常態,突然進行反擊,預示著事情有變,他也知道這事一定藏有貓膩,本來有一晚上的時間準備,但卻沒有重視防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裡的猛將和精兵被調走,處於勢力的最低谷,所以此事也沒有讓李建成提高多少警惕性。根據唐朝的屯兵制度規定,唐朝計程車兵平時不用打仗的時候是在家種田的,剩餘的時間操練,然後朝廷有需要的時候再上戰場,所以秦王府的兵力才會這麼少,但是作為敵對的一方,李建成和李元吉私自招募府兵在那個時候並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皇帝李淵對於他們兄弟倆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李世民雖然也有自己的府兵,但是就兵力上來說還是比不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另外,李淵年老昏庸,晚年又為女色所惑。建成、元吉勾結李淵寵妃,逐漸獲得了其父的好感;而李世民剛正不阿,不肯討好李淵的寵妃,因此遭到她們的忌恨,也逐漸與李淵有了嫌隙。建成、元吉二人於是趁機中傷李世民,挑撥世民與李淵之間的關係。李淵於是日漸疏遠世民,並在二人的慫恿下削弱秦王府勢力,將世民的一干親信都調出秦王府。

    二是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親信,自認為在玄武門有自家軍隊在那裡把守,即便李世民反擊也是勝券在握,卻不知道已被李世民策反,過於自信而無防備。

    三是為了自證清白,反擊李世民誣陷。李世民想利用桃色事件來攪亂一池水。李建成如果不去,李淵必然以為他們是畏罪潛逃,這樣豈不是弄巧成拙,讓李世民的陰謀得逞了。另外,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倆雖然巴結李淵寵妃,但卻不敢僭越非禮,本身關係是清白的,經得起檢驗的。況且還有張、尹二妃照應,這樣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可以得到李淵的從輕發落。

    四是認為在皇宮內李世民不敢造次,即便李世民有陰謀也不敢在皇宮內殺自己,畢竟皇宮內有皇帝李淵坐鎮,並且李淵是支援自己的,在問題沒有搞清楚之前,是不會讓李世民胡來的,況且李世民也不敢胡來的,錯判形勢而無防備的。

    五是自己做好了充分準備。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進宮面聖前,李建成已將東宮部將與李元吉的人們匯合一處,如果宮中有變,兩處人馬將會立即救援,自認為準備充分,心裡很有底氣,但卻不知李世民的謀劃更縝密。

    總而言之,李世民以有心算無心,再加上李建成的錯判形勢、過於自信,使得對李世民的防備大意了,導致了雖有充分準備的人馬也無用武之地,最終李世民僅利用埋伏在玄武門的少量伏兵和衛士就除去了兄弟二人,李建成和李元吉落得了人亡失敗的結果,不得不令人唏噓不已!

  • 13 # 夏目歷史君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向李淵告發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有姦情,並告發李建成密謀殺害自己。此時,與李建成關係交好的張婕妤聽聞後,立馬告知李建成。

    透過這件事,李建成是能夠推測這是李世民對自己的反擊,自己這個算無遺策的弟弟之後也會留有後手等著自己。既然如此,他為何沒有做好防範呢?我們這裡好好分析一下。

    元吉曰:“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

    李建成是要比李元吉經驗豐富多的,從李元吉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就連李元吉都看出了逆來順受的李世民突然發難,背後肯定隱藏驚天陰謀,而李建成不會沒有看出來。

    建成曰:“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訊息。”

    而李建成堅持選擇入朝,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備好了兵馬,哪怕是入朝也不會遇到什麼意外。他發現了危險,但是他因為有些自信,忽視了危險,加上對李世民為人估計不深,不相信他敢直接政變,這為他後來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而他當時想搞明白朝中當時局勢,也不得不入朝。而準備我們也不能說沒有,他還是帶了兵的。

    當然,搞明白朝中局勢是原因之一,李建成非要入朝,還有其他原因。李建成畢竟是一個政治家,他既然願意冒著風險上朝,就說明他肯定還有所圖,目的還或許不止一個,而他為了完成這些個目的甘願承受風險。

    李建成其實也算是一個愛惜名節的人,要不在早前李元吉勸他暗殺李世民之時,他就該同意了。李世民說他和李淵的後宮有染,如果此時李建成沒有上朝或者是直接發生叛亂,即使叛亂成功了,那麼這個禍亂後宮的大帽子也會一直扣在他的頭上。他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所以他決定上朝。

    今天自己上朝的這段路有人設下埋伏,這件事李建成也不是沒有考慮到,但是他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如此大膽。雖然政變在歷史上很常見,但是囂張到這種程度的,可是絕無僅有。他覺得李淵是偏愛自己的,有自己的父親主持公道,李世民不敢拿自己怎麼樣。

    世民命卜之,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於是定計。

    其實,別說李建成沒有想到,就連李世民自己定下這條計策之後都是有些含糊,說明他也是突然下決定的,心裡也很慌。他之所以占卜,就是希望給予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如果沒有張公謹助推,那麼李世民看卦象不好,說不定會更改計劃。

    畢竟玄武門之變是沒有退路的,如果失敗了,那麼所有人的生命都會葬送。好在李世民夠果決,部下夠堅定,玄武門之變才能夠真正落實。李世民兵行險招,大家都覺得他沒有這麼大膽,他就利用這點來完成自己的佈局。

    除了這些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比較關鍵,那就是玄武門的禁軍總領常何是李建成的親信和幕僚,李建成對他非常信任。太子怎麼都不會想到,這位禁軍總領此時早已被李世民策反。

    綜合來說,李建成失敗的核心原因是因為他對自己還是比較自信,加上李世民出其不意,這讓他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李世民幹掉。如果他能聽弟弟李元吉的話,那麼或許歷史將會就此改寫。

  • 14 # 彈指千年

    說到唐朝歷史,就不得不提玄武門之變,如果李世民李建成等人沒有兄弟相殘,那麼唐朝的歷史就可能完全的不同,至於結局的好壞,我想誰也說不準,有可能兄弟相爭,也有可能李建成一枝獨秀。玄武門之變說的是李世民李建成,但是筆者認為這其實就是李世民和李淵的博弈。

    有人不明白為何李淵不立名氣和能力更勝一籌的李世民為太子呢?

    自商周時起,便講究的是長幼有序,也因此只有天子及諸侯的嫡長子,才能稱太子或世子,這一直就是規矩!再者,李淵是隋朝的舊臣,他知道前隋混亂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廢長立幼,所以哪怕是李世民再如何能幹,李淵都不會選他為太子,這個雷區不能踩,這個規矩不能破!

    李世民能力突出,自然的野心就極大,他深知太子李建成登頂之後,自己的處境會如何艱難,以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所以他要爭,和李建成爭,和李淵爭,

    有傳言,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李建成卻沒有放在心上。為何?

    其實李建成並非如現在電視劇中的那般模樣,這是劇情需要惡意杜撰的結果。事實上身為嫡長子的李建臣的,為人極為仁厚,他一直都不認為自己的弟弟有害己之心,甚至還處處為李世民著想。當時天下已經初定,李世民切一直未自己收買人心,招兵買馬,這引起了李淵的強烈不滿,是李建成出面平息了李淵的憤怒。因此對於他人高密說李世民有加害之心,他只是一笑了之。可以說他的仁慈決定了他的命運,也改變了大唐的命運。

    在唐代的史料之中,前太子李建成被描繪成一個卑鄙殘暴、平庸無能的太子,甚至於數次想要謀害李世民,最後萬般無奈下李世民才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其殺死。可以說李建成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太子,沒有之一!

    “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傳聞,李世民曾多次令人修改記錄帝王言行的《起居注》,而新舊唐書甚至將大唐的建立都歸功於李世民,李建成不見一字。貞觀628年,李世民先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而後又追贈為皇太子,諡號“隱”,所以李建成也被稱為隱太子。

    結束語:歷史其實就是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戴花還是戴帽,自然是打扮者說的算!

  • 15 # 一葉小舟168521774

    玄武門政變前夕,李建成得一女子告密,但李建成沒有重視防備。這一說法,並沒有記載。有記載的是李淵的妃子張婕妤告訴李建成:李世民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於是,李元吉建議:集結軍隊,託病不朝,靜觀事變。但是,李建成沒有在意,第二天早上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李元吉被殺。那麼,李建成在生死關頭為什麼如此託大呢?

    一,李淵對立誰是太子的態度和作法,嚴重影響了李建成的思維。

    其實,李淵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是洞若觀火。但是,李淵總體上是偏向李建成的。楊文乾造反事件中有太子屬下參與其中,李淵初聽雷庭大怒,但事後卻又不了了之。要知道,謀反是天字一號的大罪了,李淵還是不予深究,說明,李淵並不昏庸。這件事,也讓李建成有一個想法:太子非它莫屬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二,李建成和後宮的關係非同一般,並且,由於,多年的太子生涯,和朝庭內官員的關係也非常緊密。

    李建成為了更好的鞏固太子的位置,不遺餘力地結交李淵寵信的妃子們,以便讓她們經常吹一吹枕邊風。通風報信的張婕妤就是其中之一。

    朝臣中深的李淵寵信的封德懿就是李建成的人,可以說,朝堂上的一舉一動,李建成基本上第一時間都能撐握。

    三,李建成自始自終對李世民就沒有一個清楚的瞭解。

    李世民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不僅俱有謀略和才幹,更俱有超人的膽略和勇氣。

    李建成對此卻沒有一個清晰的看法,他一直認為李世民不敢反抗李淵的作法。

    李建成的思路是:保證李淵思路不變,加上後宮和朝臣的力量。對於李世民,首先剪除他手下的力量,藉助李元吉攻打突厥的有利時機,把尉遲敬德等一干軍事將領消滅掉。剩下李世民一人,就孤掌難鳴了。

    就象要弄死一棵樹。李建成的方法是先去其枝杆,然後斷其水源,直至困死它。

    然而,李建成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的做法是直接把大樹連根拔起。

  • 16 # 路之意

    其原因是於李淵更本就不是一個開國皇帝,性格非常柔弱,從起兵到登基久是被李世民和其他勢力推著他走的。因此李世民根本就不怕李淵,時機一到,玄武門之變是必然的,李建成死,李淵禪位。

    關於李建成,很多人認為他其實也各方面能力也不比李世民差,這是可以考證的,但是失敗者就是弱者,被李世民殺了,自然而然他就比李世民差,

    告密是李淵的內寵,和李世民有過節,所以她也是李建成太子系的,她就是張婕妤。

    李建成知道了,為什麼沒有防備,有三點

    第一,面對“誣告”,作為太子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保住自己的聲望。而且弟弟李世民極為強勢,如果能證明他是汙衊,必然能打擊弟弟的勢力。

    第二,要審理此事的,是父親李淵,而且要求三位皇子都到場,公開辯論。如果此事不去,便是心裡有鬼,等於承認自己淫亂後宮,李世民必然藉機發難。

    第三、試想,皇帝李淵加上三位皇子都在,宮廷護衛工作必然比平時嚴格數倍,自己的安全應該不會有問題。

  • 17 # 靜心匠道

    公元626年七月初一,李世民秘奏太子和三弟揹著父王,每夜與張婕妤、尹德妃做一些不堪入目之事!唐高祖一聽氣到癱軟,派人質問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沒此事,並讓他們次日一早上朝。此事張婕妤透過秘密渠道告訴了李建成!

    唐高祖為何相信太子和寵妃有染?

    唐高祖建立唐朝,得秦王李世民的相助,平定各路諸侯指日可待。逐漸迷戀上後宮奢糜的生活,不但擴充了後宮規模,更收納了20多位后妃,

    眾多的后妃中,張婕妤和尹德妃,兩人因才貌雙全,善於把握他的心思,併為了討好他的花樣百出,讓他愛不釋手,迅速成為了後宮內寵。

    唐高祖對兩位后妃寵愛有加,本應是倍加信任,但是李世民一份秘奏,讓他火冒三丈,其中原因有四:

    一:雖然他到了70歲時,依然寶刀未老,給李世民增加幾個弟弟。但無論如何,當時他已經是年過花甲之人,雖保養的尚且健康,但每夜雨露均霑的後宮生活,鐵打的人也吃不消,特別是這為貴妃還很會來事,導致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對自己的情況是心中有數,但作為一個男人,特別是皇帝,後宮絕不能讓別人染指,哪怕這人是自己的兒子。可問題是,他年紀也不小了,兩個兒子卻又帥身體又硬朗,特別是還多金,這不得不讓他防範和顧忌。此為一。

    2:李建成當太子多年,雖然功勞沒有秦王李世民大,但是論實力和勢力並不弱小,他和齊王李元吉親善,兩個相互的結合,影響力已經完全可以與秦王李世民抗衡,當時秦王府也被他們壓制的岌岌可危,此時老李明顯看出,雙方的實力天平已經完全傾斜了,按實力和膽量來說,太子和齊王的確有可能幹這事,如果寵妃和太子齊王聯手,那麼他很可能被架空,這並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此為二。

    3: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確有這樣的機會,《舊唐書高祖諸子列傳》記載,”自武德初,高祖令太宗居西宮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後院,與上臺、東宮晝夜並通,更無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臺,皆乘馬攜弓刀雜用之物,相遇則如家人之禮。“

    這段時間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住所距離他的後宮很近,由於兩人得到父皇的信任,身份有特殊,可以自由出入禁宮。唐高祖雖然老,但並不糊塗,後宮除了妃子宮女就是太監,想想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不但身份高貴,而且人又帥氣,還能自由出入禁宮,這事怎麼會讓他不放心呢?此為三

    4: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屢屢和李世民作對是,每次關鍵的時刻,張婕妤和尹德妃都會出面幫他們說好話,或者力挺他們說李世民的不是,這種情況出現了好幾次,不得不讓他感倒狐疑,而後宮經常也傳出幾人之間的曖昧之事,本來他覺得此事不過江湖戲言。沒想到這次李世民直接把此事說破,唐高祖聯想到幾人種種過往,不得不疑竇重重。此為四。

    綜合以上四點,唐高祖立刻反應了過來,心想自己對兩個小子那麼好,他們竟然和自己愛妃背後有一腿,這讓他顏面何存,特別是李世民把此事說了出來,如果他不妥善處理,很可能留下一個千古笑談,民間說書的或者後世史書,把這事分成好幾段,每天迴圈在天橋下反覆播放,這才是顧忌和感到毛骨茸然的地方。

    想想自己一代賢王,開創了萬世基業,卻因為兒子不孝和后妃有染,導致名聲掃地,誰願意呢?不氣憤才怪!

    可是為何他單靠一面之詞就相信了李世民?

    男人最懂男人,李世民在籌劃玄武門之變中抓住了關鍵。秘奏張婕妤與李建成不倫不類的關係,李建成必須向父親解釋清楚,李世民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逆勢翻盤。

    可是為何他單靠一面之詞,就相信了李世民?李建成還不聽李元吉的建議,必須上朝和李世民對簿公堂,把此事解釋清楚。這裡必須理清一下李建成、李世民和張婕妤之間的恩愛情仇。

    《新唐書》記載唐高祖定都長安後,在民間收集了不少的女子入後宮,得到愛寵的有20多人,其中張婕妤牌子給他翻得要掉漆。

    史書記載張婕妤並非名門之後,只是一位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民間女子,張婕妤沒有武則天,或者長孫皇后的大志向,但對父親卻很孝順,因為孝順和李世民產生了不和。

    原來唐高祖見她服侍得好,一開心賞賜給她父親一大片土地,可是當時這塊地李世民已經給了李神通,張婕妤的父親是怎麼都要不回來,怎麼辦?

    古代土地就是財富,張家和李神通溝通無果後,更被秦秦王李世民噴了一頓,這能找張婕妤告了李世民一狀,張婕妤訴於上曰:“敕賜妾父田,秦王奪之以與神通。從此李世民和張婕妤成為了冤家對頭,無法和解了。

    為了對付李世民,要回家族的土地,還有為了未來打算。張婕妤開始和李建成往來密切,李建成比李世民懂做人,見張婕妤得寵於父皇,正好是巴結的物件,

    因此經常會送她一些金銀珠寶,當然李建成可不只送張婕妤一人,父皇的諸位愛妃他都打點好好的,因此李建成和父皇的後宮關係風異常融洽,往來也越來越密切。

    資治通鑑》記載:建成與元吉曲意事諸妃嬪。。。。。無所不至,以求媚於上。或言蒸於張婕妤。。。。。宮禁深秘,莫能明也。

    並且作為太子,他在唐朝地位超然,可以隨意出入後宮,本來他去後妃那裡請安,雙方聯絡一下感情,是很分內之事,可問題在於兩人年齡想近,張婕妤入宮也就是十多歲,比起唐高祖這位大爺,按年齡兩人有更多共同話語,張婕妤到底有沒喜歡上李建成,現在無從考證,但是兩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倒是史實。

    一位是年輕貴妃,一位是帥氣太子,兩人往來密切,必定會引起後宮好事者的注意,而兩人發展成為情侶有沒可能性。幾十年後,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特別是後宮生活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步步驚心,兩人的事,肯定是有心人告訴了唐高祖,只是唐高祖選擇了沉默,他更自信張婕妤對自己忠誠,太子給他天大膽子,也不敢做這種事。

    不過三人成虎,這事反覆說多了,唐高祖還是會記在心裡的。只是苦於他一直無法找到證據,而這次李世民一份秘奏,讓他打擊不小,個人認為他如此震怒,必定還附帶了一些證據,例如張婕妤的香巾,或者是一些曖昧的書信,反正肯定是抓住了把柄,讓李建成即便是收到了張婕妤密信,依然要冒險上朝。

    張婕妤為何要提醒李建成?

    一,張婕妤和李建成,其實是一條繩子的螞蚱,李建成如果是出了事,兩人都吃不了兜著走,沒啥好處。

    二、肯定此事事關重大,而且極為秘密,史書記載此事,唐高祖沒有告訴張婕妤,她是在透過一些渠道,探知了李世民秘奏一事,怕生出事端,才暗自派遣手下深夜出宮,把此事告知太子李建成,讓他必須倍加小心。但至於李世民秘奏是啥內容,還何證據,她心中也沒底,因此更需要提早知會李建成,相互之間做好攻守聯盟,以應對唐高祖的質問。

    三、張婕妤和李世民不和,一直希望李建成能繼承皇位,因為如果李世民繼位,她和李世民鬧得如此僵,無論是家族還是自己,都會萬劫不復。而李建成則不同,李建成繼位,她還可能有機會,重新進入李建成的後宮,她自信以自己美貌和手段,拿下李建成是十拿九穩。

    可是面對張婕妤的好意提醒,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了一個晚上,最終李建成依然是決定上朝,和李世民對簿公堂,給父皇面前把此事說個清楚,在李建成看對了,如果此時退縮,不但父皇會懷疑,李世民更不知道還有啥後手,張婕妤哪裡出來情況,他就非常被動了。可是李建成這次誤判了!

    李建成為何會誤判?

    1,李建成此時形勢一片大好,相比秦王李世民才是慘兮兮的,因此他認為李世民是在做困獸之鬥,並且李世民的秘奏,或者他已經透過一些渠道掌握了來龍去脈,特別是張婕妤的通風報信,加上和張婕妤溝通了對策,因此他是信心十足的。

    2、李建成認為經過多年的經營,特別是他經常打點後宮,因此後宮無論是妃子還是宮女,還有禁宮的守將都是自己人,即便是李世民要來橫的,他也相信秦王府區區十多人,能逆勢翻盤。而此時秦王府許多的部將和能臣,都已經被支走,雙方的實力對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他認為李世民敢動手,他東宮府中的勇士,就能秒殺李世民的十多人。

    3、李建成完全沒想到,平時出入自如的禁宮,會突然戒備森嚴,導致他帶的家丁不能入玄武門,而更想不到玄武門守將竟然是無間道,表面上忠於自己,其實早已經是秦王李世民的人,也因為自信和大意,才在玄武門中了李世民的埋伏。

    可是,為何李世民能夠抓住了李建成的把柄,並且對李建成的行動把握得如此精準呢?歷史一直以來對此眾說紛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方唐朝古墓墓誌銘,給歷史學家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

    刀人高惠通,一段被埋沒的歷史?

    上世紀末,考古工作人員,在一個古墓中,發現了一方墓誌銘,專家透過解讀墓誌銘,驚訝地發現墓主的身份,是秦王李世民的女侍衛高惠通,

    根據墓誌銘的介紹,高惠通是隋唐時期渤海人,自小武藝高強,而且生的英姿颯爽,後來家族跟隨竇建德起義反隋。他的父親因為屢立戰功,成為了竇建德的手下一名猛將,

    可是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竇建德十萬精兵卻被李世民三千玄甲鐵騎大敗,高惠通被李世民俘獲。此時已經在適婚年齡的高惠通,憑藉出眾的容貌和武藝,讓秦王李世民刮目相看,一年後,她在眾多女子脫穎而出,被李世民親自點名入成為了跟在身邊的“刀人“,大約就是李世民的貼身女保鏢。

    此後,她一直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當然其身份除了女保鏢,還需要照顧李世民起居和任何的要求,如果就此發展下去,李世民登基,她很可能成為一位妃子,

    可是在武德九年四月,高惠通突然就卒於公館內,墓誌銘沒有告訴人們任何她為何去世,只是透露去世時才30歲,去世後後不久,就被李世民草草葬於長安縣龍首鄉。

    專家在研究墓誌銘時,發現墓誌銘對她是稱頌有加,不但讚揚她美麗賢惠,還說她德才兼備,反正就是往好裡的猛誇,不但如此,專家還根據她的墓葬規格,推測她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不輕,專家對應了年代,同時對應她的去世時間,大膽推測,高惠通肯定是為李世民立下大功,或者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各種籌劃行動。最大可能就是利用女性的身份,和武藝高超,獲取李建成的動向,興許李建成和張婕妤的那些資料,就是她收集而來的。

    畢竟時間上太巧合了,高惠通去世後60天,李世民就秘奏父皇,太子和張婕妤關係不清不楚,而高惠通去世也非常的奇怪,是突然的病故,沒有任何原因,特別是在古代,她這樣的身份,去世了也就算了,可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卻大加讚譽,還在其墓誌銘中寫滿了不捨和溢美之詞,可見高惠通讓他印象之深刻,同時側面上說明,髙惠通肯定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高惠通去世,李世民秘奏父皇,玄武門之變串聯在一起,可見李世民為了對付李建成,其實是籌謀已久,只是一直忍而不發,畢竟兄弟鬩牆,是歷史的大忌,因此他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是猶豫了好久,問了許多人的意見,才下定決心。

    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作所為欺人太甚,他也不會鋌而走險,此後李世民為了彌補過失,輕徭役減稅賦,聽取群臣的建議開疆擴土,開創了唐朝盛世,不失為一代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G科技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