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蜀漢政權真的還有機會嗎?
三國紛爭,主要爭的仍然是中原大地。誰擁有中原或者說誰擁有黃河流域,誰就有統一天下的能力。而這種機會對於劉備卻只出現過一次。
那就是從劉備取漢中開始,到關羽圍襄陽、困樊城,威震華夏為止。這段時間蜀漢政權跨有荊、益二州,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不論是戰場形勢還是人心向背,都具備巨大優勢,就連梟雄曹操都準備遷都鄴城已避鋒芒。蜀漢政權可謂是空前強大。
但隨著關羽失荊州,劉備伐吳失敗,病逝白帝城,僅僅三年時光,蜀漢政權危機四伏,地盤上僅剩益州,軍事實力也大打折扣,知名將領僅剩趙雲,荊州老兵也死的死,降的降。僅靠諸葛亮一人苦苦支撐危局。
隨後與孫權修好,興師北伐以攻代守。這些都是諸葛亮經營蜀漢政權的無奈之舉,也是唯一的出路。因為只有戰爭才能夠領蜀漢政權內部形成合力,一致對外。
雖然在北伐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李嚴受司馬懿蠱惑向劉禪以擁兵自重為由彈劾諸葛亮,導致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但從戰略上看來,也僅僅是損失了時間而已,反而保證了後面的四次北伐再沒有出現過內部矛盾。
但在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其繼任者蔣琬、費褘、姜維等,卻無孔明之能力。無法平衡蜀漢內部幾大勢力之間的矛盾,即便是姜維以承丞相遺志出師北伐,也頻繁遭到益州本地士大夫和宦官的讒言構陷,最後導致姜維為避禍而屯田沓中。
隨後,在司馬昭的主導下,以鍾會為都督興兵伐蜀,姜維以沓中屯田之兵對抗,卻戰略失誤導致漢中瞬間丟失,張翼、廖化之救援之兵來時已晚,只能與姜維合兵一處,拒守劍閣。
但從戰場形勢上看,蜀漢大勢已去,亡國只是時間問題。恰好此時,鄧艾穿越陰平小道,天兵般地出現在綿竹關前,綿竹關守將獻關投降,鄧艾軍得到補給,奇蹟般滿血復活。
諸葛瞻領軍迎敵,卻兵敗身死,至此,軍事上蜀漢也再無抵抗之能力。滅亡!
那麼劉禪在鄧艾出現在成都城下之時還有抵抗的機會嗎?
答案是早就沒有了,不僅是軍事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蜀漢內部政治已經出現了裂痕,不再是劉備、諸葛亮掌權之時的同仇敵愾,而是各自為戰,紛紛打起了小算盤。所以,即便不是鄧艾的奇襲,蜀漢也必然亡國。
其實,蜀漢政權真的還有機會嗎?
三國紛爭,主要爭的仍然是中原大地。誰擁有中原或者說誰擁有黃河流域,誰就有統一天下的能力。而這種機會對於劉備卻只出現過一次。
那就是從劉備取漢中開始,到關羽圍襄陽、困樊城,威震華夏為止。這段時間蜀漢政權跨有荊、益二州,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不論是戰場形勢還是人心向背,都具備巨大優勢,就連梟雄曹操都準備遷都鄴城已避鋒芒。蜀漢政權可謂是空前強大。
但隨著關羽失荊州,劉備伐吳失敗,病逝白帝城,僅僅三年時光,蜀漢政權危機四伏,地盤上僅剩益州,軍事實力也大打折扣,知名將領僅剩趙雲,荊州老兵也死的死,降的降。僅靠諸葛亮一人苦苦支撐危局。
隨後與孫權修好,興師北伐以攻代守。這些都是諸葛亮經營蜀漢政權的無奈之舉,也是唯一的出路。因為只有戰爭才能夠領蜀漢政權內部形成合力,一致對外。
雖然在北伐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李嚴受司馬懿蠱惑向劉禪以擁兵自重為由彈劾諸葛亮,導致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但從戰略上看來,也僅僅是損失了時間而已,反而保證了後面的四次北伐再沒有出現過內部矛盾。
但在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其繼任者蔣琬、費褘、姜維等,卻無孔明之能力。無法平衡蜀漢內部幾大勢力之間的矛盾,即便是姜維以承丞相遺志出師北伐,也頻繁遭到益州本地士大夫和宦官的讒言構陷,最後導致姜維為避禍而屯田沓中。
隨後,在司馬昭的主導下,以鍾會為都督興兵伐蜀,姜維以沓中屯田之兵對抗,卻戰略失誤導致漢中瞬間丟失,張翼、廖化之救援之兵來時已晚,只能與姜維合兵一處,拒守劍閣。
但從戰場形勢上看,蜀漢大勢已去,亡國只是時間問題。恰好此時,鄧艾穿越陰平小道,天兵般地出現在綿竹關前,綿竹關守將獻關投降,鄧艾軍得到補給,奇蹟般滿血復活。
諸葛瞻領軍迎敵,卻兵敗身死,至此,軍事上蜀漢也再無抵抗之能力。滅亡!
那麼劉禪在鄧艾出現在成都城下之時還有抵抗的機會嗎?
答案是早就沒有了,不僅是軍事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蜀漢內部政治已經出現了裂痕,不再是劉備、諸葛亮掌權之時的同仇敵愾,而是各自為戰,紛紛打起了小算盤。所以,即便不是鄧艾的奇襲,蜀漢也必然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