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治虛寒腹痛的附子粳米湯,由附子、半夏、粳米、甘草、大棗組成,半夏附子同用,十八反半夏附子是不能同用的,有什麼講究嗎?
-
1 # 殘影無處不在
-
2 # 張國老一195669
中藥十八反,十九畏,妊娠忌服,還有有毒性中藥用量上,都得按照規定說明使用的,老祖宗留下的訓言,有待研究開發,不能甩開常規亂用,前幾年我村村民馬某,腿疼痛不能自理,就找了中醫給開了幾劑中藥,喝後病情顯輕,又去抓了幾劑藥,其中藥中有毒性特強的馬前子[另包],分清了讓喝幾次,同時也給他講明瞭馬前子有毒的,不能隨便多用,他輕視了這些細節,為了讓疼痛好快點,三天用量的馬前子一頓喝了,喝後就出現了症狀,渾身抽搐,口吐白沫,成休克狀態,經過搶救無效死亡,大家一定要接受這次教訓,在用有毒性藥物時一定要聽從醫師講的用量,不能隨意更改,造成終身遺憾的後果。
-
3 # 華夏概念
草都是有毒的,更別說治病的草藥,怎麼去除毒性是使用中草藥的根本,所以產生了配伍,好多種類的草藥一起,互相牽制互相促進互相作用,然後取需要的藥用效果進行使用。去毒,還可以通過炮製,或單取根莖葉的某一部分,現在中醫不盛,不光是醫生的問題。都知道年頭多的人蔘好,但沒有能生長那麼多年的條件了。種植能解決量,但解決不了質。
-
4 # 草木丹橘
栝樓瞿麥丸,也有相關內容,治療上也可以應用的。如果剛開始治療疾病,倒是謹慎為好,但也有中醫大家專用附子或者採用附子與半夏同用的,卻得到了良好的療效。尊古法而不拘泥才是要道。
-
5 # 道法自然1000
既然古代醫家明確提出了十八反十九畏,說明這些禁忌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所以該謹慎的還要謹慎,況且這些禁忌還進入了《藥典》,進入《藥典》就提示具有了法律意義,所以不可胡來。附子和半夏同用的案例出自《金匱要略》,其他醫家也有應用,宋金以後才有了十八反,說明是張仲景以後的醫家總結出來的。你搜索那些違反十八反的方子,幾乎沒有人應用。違反十八反確實會有副作用,我和我的同事都遇到過,不能大意。那些忽悠人亂用藥的人實際上是在害人。
-
6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各位大師,附子和烏頭同屬不同性,用無不可但應據病情及量上充分掌握。如張仲景的甘遂,甘草同用,雖量不是太小,但每服方寸匙,其量還是十分謹慎的。但病在脾胃非甘草不能引,非甘遂不能除病,但兩藥同用毒性和藥性又會加強,就只能少量緩其強而用之。所以既為十八反,應戒用,用非名醫技長者不可亂來。
-
7 # 轟隆噼裡啪啦
很正常,有是症用是藥,十八反十九畏就是:第一、嚇人的。第二、出了問題找麻才多一個藉口。我認為十八反十九畏和藥物劑量限制應該廢除,讓中醫人自由發揮。許多例子可以證明我說的是有道理的,第一醫聖張仲景的經方都會用反畏藥,當代名醫也很多用反畏藥的,比如海藻配甘草就是一對絕佳的抗癌藥。第二是劑量的限制,有些藥食兩用可以當食品的藥物也被小劑量限制合理嗎?當代名醫李可等老中醫用附子,劑量在20~250克,比規定劑量大幾十倍,挽救了許多危重病人。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還有就是對反畏藥的凝問,古書記載有各種毒藥的中毒症狀和解教方法,而反畏藥沒有,既然沒記載,就可能古人也沒有見過反畏藥中毒是舍樣子。人們常說中醫藥要有所發展,試問都循規蹈矩又怎麼能有所創新?我認為要發展就要有所突破,把那些束手束腳的東西拋一邊去,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突破點,讓中醫藥更好的發揚光大。
-
8 # 深奇自捫
生附片45,生川烏30,白附片30,生半夏30,細辛30,吳茱萸15,乾薑60,生薑60等藥熬了一鍋,昨天到今天親身體驗,確實力量大,第一次喝發生昡瞑,胃裡很暖很舒服,今天拉肚子了,全身麻,但身體感覺有勁,明天再熬一鍋看
-
9 # 餘貫三大道至簡學中醫
根據個人經驗
中藥相反楓畏
可以理解為相激相蕩
表示藥物同時使用會產生很大的反應
而由於當時的人的認知有限
所以
為了提醒人們注意而設
現在我們很多藥方都在臨床使用相反相畏的中藥
反而療效顯著而天任何付作用和反應
不過一定要深知中醫生理病理方可使用
-
10 # 林叔163244939
附子與半夏,瓜蔞與貝母,原則不能同用,如有特病需這樣配伍,也不必須慎用。附子與半夏同服用,一般會引起中毒。中毒時,在人體胃部,胸口有灼熱,像火燒的痛感,我個人意見,還小心為好!
不用問了,歷代中醫都有爭論,爭到今時今日,中醫自己也沒搞清楚,到底哪個講的才對,最後的結論都是和稀泥,都是在論證與猜想之間。專家講一套,引一堆中醫古籍佐證(問題中醫古籍記載的意見也沒有統一),民間講一套,連個論證都沒有,只是舉個例子給你看,讓你愛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