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老九
-
2 # 黃河在拋笑
作為哲學碩士,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再討論這樣的問題。我認為,人的本性不能區分善惡,而人的後天也不能用善惡區分。 人的本性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善是惡,非黑即白。這是很可笑的。不但如此,人生命中的性,人在生命末期的性,是善是惡,都不能一概而論。用善惡來劃分人性,就顯得那麼無知了。正如,現在很多人看到新聞裡在宣傳一個大善人,都覺得假。因為你不相信,他真的就這麼善。
人的本性在哪裡?是出生後,不懂事前?還是猿人後,進化成人之前。
先說第一個問題,正如幾位網友說的,人在剛出生又沒有涉世之前,沒有善惡的分別。反過來問,如果說他善,是指他做了多少善事?還是指不害人就是善呢?如果說他惡,那麼這個小孩子又做了多少壞事或表現出惡的苗頭呢?可見這樣的問題很可笑。
再說第二個問題,猿人階段,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就不殺生嗎?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是始終如一的。同時,他們為了搶奪地盤,也會互相殺害。因此,善惡的分別,還是不能簡單劃分人本性。
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估計是書讀的多了,聽老師講過,或看過有些文章,更好點就是讀過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家學說。但是,你應該考慮一個前提,春秋戰國的理論家,提出的各種學說,是有歷史背景的,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和狀況的。他們只是面對當時社會的激烈動盪,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或思考。並不是指導萬世的真理,非要研究個明白。因此又何必糾結呢。
當然,我想你提出這樣的問題,也是碰到了什麼事,是有問題背景的。
善與惡,是人類道德範籌最核心的價值取向,也是有別於其他動物而成為高階動物的本質區別之一。
人出生的最初,道德價值體系是一張白紙,是空白,沒有“善”與“惡”的概念,所以,談不上善與惡,只有物的本性,餓了就要吃的,疼了就哭叫。
那麼,為什麼說“人本善”呢?是因為人在稍有一點意識的時候,父母作為孩子意識領域白紙的最早書寫者,教給孩子的基本都是“善”,天下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惡”。於是,孩子們最早吸收的道德“乳汁”就是善,隨後,學校老師、長輩等絕大多數有助孩子成長的環境裡,“善”都是主流雨露和Sunny,所以,孕育了“人本善”的道德生態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