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統治者41
-
2 # 莫談教育
1、素質教育未破題。抓素質教育多年,但一直侷限在‘’音體美‘’圈子。素質教育抓什麼、怎麼搞,仍值得研究探討。
2、教師工作考核成難題。教師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績效工資及獎金補貼發放等,均以考核結果為基礎。但教師考核沒有成型的機制和成熟的辦法,是個老大難問題,成為教師詬病的焦點。
3、中小學教師陰盛陽衰。教師男女比例失調嚴重,且有長期發展趨勢,給學生性格成長帶來的長遠影響不可忽視。
4、考試成績不公佈。為了考慮學生及家長心理、避免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嫌疑,學生考試分數不公開,不是長久之計。只要高考制度未改變,學生考試成績和分數就不可迴避。
5、校幹多、勤雜管理人員多。這些人往往高職稱的多、工資待遇高,遇到其它利益分配起碼吃平均。這種現象衝談了一線教學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任課教師的工作情緒和積極性,不可輕視其隱性後果。
6、教師精神負擔重、思想壓力大。諸如‘’課堂不講課外講‘’、‘’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社會輿論偏見,給許多教師帶來很大的思想負擔和壓力,言行上變得謹小慎微。
從我的親身體驗和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中國教育存在幾個方面的問是:
1.傳統觀念
中國封建社會思想的地主小農經濟經歷千年變遷,其觀念紮根太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不愛勞動又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剝削階級對廣大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歧視話語,認為勞動可恥,貧苦人民無能,在計劃經濟年代,鐵飯碗更誕生這種觀念的復活,現在許多老前輩還在用這種觀念教導後人,認為勞動是下等人乾的髒活,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過好日子享福。
2.奢侈之風墜落
現小孩在家時能愛勞動愛衛生又能自立,可是一進小學就開始懶散起來,可見國家提倡的勤儉節約愛勞動之風尚未落實到教育改革,小學生就開始上學放得家人接送,吃好穿好不愛勞動學習,學習用品極度耗錢,幾乎都是一次性用品,教育成了追名遂利的成功之道,讀書只求高分值,有知識沒文化的人遍地都是,提勞動就不幹,提付出就搖頭,沒有主見從小就不能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