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胡湘閩

    親情,是人際關係中最親呢的關係;也是人們血脈承續中最多重疊和複製的基因圖譜。生活中,基因逐步解碼,同基因的誘導是解碼啟用的最適合的方式。

    通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撒嬌或是任性,也有孩子索愛,這些行為其實是基因在解碼。

    留守兒童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也就相應缺少和抑制了:解碼能力,

    在生長和發育過程中表現出差異,具體感覺像是被遺棄。

  • 2 # 真牛185442260

    每個孩子都希望爸爸媽媽陪著,抱著,在爸媽面前撒嬌,希望爸媽帶著去遊樂園,逛街,買玩具等。上學、放學都希望爸媽接送。

    留守兒童從生下來就留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一年難得與爸媽見上幾面,有的幾年才能見上一面。他們看著自己的同伴有爸媽陪著,所以就會產生被爸媽遺棄的感覺。

  • 3 # 親子慢時光

    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沒有得到應有的父母的關愛,照顧。即使奶奶對自己再好,卻始終不能忍受父母的離開。每年僅有的見面次數,讓他們即高興又難過。內心充滿了對父母的愛的渴望,可知道父母的停留是短暫的,又在情感上無法接受,被遺棄的感覺不是別人給的,是父母的不斷離開和短暫的停留造成的。

  • 4 # 折斷的聲音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但現實卻是父母為了給孩子過得好而選擇外出打工,讓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得不到父母的呵護,所以,留守兒童就會和其他父母在身邊的同伴進行比較,產生被拋棄、被遺棄的心理。甚至產生輕生的心理。這是最可怕的。

    兒童成長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時期,希望留守兒童的父母能為了孩子回到他們身邊,希望天下所有兒童都能快樂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雙一流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