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雲影
-
2 # 練功堂
什麼是“開悟”?永明壽禪師《宗鏡錄》卷一載有“十問”以判定是否開悟,南懷瑾先生《如何修證佛法》已逐條作了講解,感興趣的自可參看。我從新道學的視角統攝禪學,解讀禪學,直截了當地說,就是心靈中的靈明性體顯現,得般若智,謂之開悟。
我們遍觀世界各民族之哲學史和宗教史,發現一切擁有獨立文明和智慧的民族,皆有對世界萬物究竟本原之探索,皆有對宇宙之絕對本體的追求。西方哲人靠理性思維去推究而建立了形面上學,然僅能認識相對之本體論,無法認識絕對之本體論。
故康德干脆否定人有認識絕對本體之認識能力,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則進一步解構了西方哲學的本體論,解構了形而上學,這是西方哲學史的一種悲劇性的終結。
靠靈性思維建構的東方哲學則不然,佛陀反求自心,證得真如實相,這是人類哲學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發現。老子則以靈性思維發現了“道”是宇宙的絕對本體,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從而建立了真正的形而上學。人的靈明性體與道相合,達到即心即道的境界,則是東方哲人的最高成就,也是人類的智慧之光。人的靈明性體呈現,證得真如實相,就會達到主客一體、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粒微塵即大千世界、剎那萬世的心靈體驗,這就是開悟。
“開悟”是經歷過見識磨礪過後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小到一件小事物大到泛泛宇宙的感官體會,就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樣,山僅僅是山?水僅僅是水?山水又可以繁生何種智慧形式?
“開悟”又是宏觀永久的,所謂學到即永恆。一旦開啟開悟思維,對萬物都是一種質變的思考,獲取的能量更多。
“開悟”的方法論,既然說是量變到質變,那麼就需要多接觸多方面進行慢慢達至開通轉變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