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如梭1314

    不可能吧,一個幼兒園孩子會攀比這個,撐死就是媽媽誰的衣服好看,誰的鞋子好看,誰的書包好看之類的,我家二年級了還傻傻的呢?衣服鞋子之類從不過問買什麼穿什麼!

  • 2 # 雨後初晴194325628

    這是不可能的事,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我從來沒發現3——6歲的孩子會攀比鞋子,最多小女孩會比比誰的裙子漂亮,誰的髮卡漂亮而已,是大人自己心裡在比吧?

  • 3 # 婷啊婷18

    得了吧!這是你自己的虛榮心和孩子有什麼關係呢?幼兒園知道耐克阿迪愛馬仕麼!你要是位女士,只怕家庭難和睦!除非你老公能賺很多錢滿足你的消費!真的有錢買什麼穿什麼都是很隨意的事

  • 4 # 84的女口月

    幼兒園懂什麼牌子啊,我們是省重點公立幼兒園,穿什麼衣服鞋子的都有,從沒聽我家孩子說牌子,好看的款式也想穿倒是有

  • 5 # Only妖

    你家孩子上幼兒園就認識阿迪達斯了?我家的只會說誰誰的衣服好像什麼動畫片裡的人物,她也想要。誰誰的鞋子上有閃亮的燈她想要,誰誰的書包上什麼什麼會動很好玩她想要

  • 6 # DIY沒有I

    覺得談不上攀比,小朋友總喜歡這樣,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什麼,要是覺得好看,回家就會跟爸媽說我也喜歡,我也想要,誰沒有這樣的時候呢,我們小時候也會啊,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看的洋娃娃,連衣裙,也會和家裡人說我也想要,這個跟攀比沒啥關係的,純粹就是自己也喜歡,一個自然現象,對美的追求心而已,你可以帶他去逛逛,可以讓他自己挑選一雙,看看其他的,說不定他就忘了那雙了,挑一雙他自己真心喜歡的,穿在腳上,說不定還去跟那小朋友嘚瑟呢,看我的鞋子也好看~

  • 7 # 範範阿姨

    你想多了,一雙鞋子不論是否名牌,或者貴賤談不上攀比,不能蓋棺定論,如果你覺得是攀比那是你的問題。

    什麼樣的家庭就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沒必要做自己經濟能力達不到行為,如果因為怕孩子內心接受不了,而買了你認為不該買的東西,那就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為啥自己自卑反而說孩子呢?

    幼兒園的孩子不懂什麼是攀比,他們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是因為價格貴,而是單純的喜歡罷了。別給孩子扣上攀比的帽子。

  • 8 # 豹媽小禾

    正確地告訴孩子,品牌是如何賺錢的,他們大部分錢都用在廣告投入上,以達到更好宣傳賣出更高價格,當然告訴孩子大品牌的質量是相對可靠的。有餘力就買雙阿迪耐克這種大品牌鞋給孩子,但告訴他即便是同一個牌子也有不同的價格。如果覺得沒必要花這麼多錢,就帶孩子再去別的鞋店看看,讓孩子明白,選東西要更看重價效比,好看的質量好的鞋千千萬,不止他們班小朋友腳上的那些鞋。我家寶貝從小被我灌輸的思想是:傻瓜才願意花兩塊錢買一塊的東西[偷笑]。

  • 9 # Aikoukou

    虛榮的是家長 幼兒園孩子知道什麼牌子 就算知道也是在那種環境下被父母薰陶的。我閨女五年級了都不知道所謂的名牌 我給她買兩千的羽絨服和買兩百的羽絨服 她從來不認為只有貴的才好看。

  • 10 # Lydia媽咪

    我想知道幼兒園3歲的小朋友認識“牌子”嗎?就是這兩個字孩子知道什麼意思嗎?家長自己有想法就說自己有想法,幹嘛賴在孩子身上?無語

  • 11 # T媽陪娃玩

    首先,千萬不要打壓孩子的慾望,更不要說“你這是攀比,你這是不好的,小小年紀就攀比,爸媽工作多辛苦…”這種叫“哭窮教育”,這樣的孩子,不敢和父母提要求,長大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做事小心翼翼,在公司不敢提加薪,會有匱乏感。

    如果在經濟能力範圍內,孩子要,可以買。如果超過最近的開支,我建議你是這樣做。

    1、幫助孩子理解“想要”和“需要”的區別,“需要”就比如:吃飯是人的需要,餓了要吃飯,這是必須的。“想要”是人的慾望,比如我想買個lv包。需要和想要沒有有好壞之分,人適當獎勵自己給自己買個想要的東西給自己愉悅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需要的東西我們必須買,但想要的東西不一定立刻買,可以寫進“願望清單”,比如他這次想買阿迪達斯的衣服,就是願望,你告訴他:“你的願望媽媽知道了。媽媽也很願意幫你實現願望清單,這次媽媽剛給你買過一樣願望清單裡的東西了,所以我們等到放暑假了媽媽買給你作為慶祝你放假的禮物怎麼樣?”

  • 12 # 皓媽課堂

    “媽媽,你這鞋在哪買的?網上的可能是假的,要在商場買。”同事孩子問她的話,幼兒園的孩子不僅挑品牌,還議論真假。她每次給孩子買東西要留商場小票給孩子看。

    “媽媽,下次接我別開車了,我們家車不好,丟人。”一姐姐孩子說,她在我們市最好的小學二年級。

    幼兒園,學校的環境影響,加上孩子的性格特點,讓孩子學前班就開始,挑品牌,比衣服,鞋,書包,文具。小學開始比房子,比車。

    面對一些家長的諮詢,我都是告訴不可以全面拒絕孩子要求,完全否定,應該適當物質誘惑引導。

    1.開眼界,看工資。帶孩子去奢侈品商場,讓他看一雙幾千甚至上萬的童鞋,看幾千的玩具。讓他知道好東西太多,幼兒園比拼的阿迪耐克真的不算什麼。再看家長的工資,看房貸車貸,講衣食住行花銷,我們能都買奢侈品嗎?讓孩子自己安排家庭支出,讓他算應該買什麼樣的衣服鞋子文具。好東西的誘惑有努力動力,安排支出學會花錢,感受生活。

    2.滿足你,是犧牲了我。對比幼兒園其他孩子的衣服,鞋子,給孩子買中等偏上的,滿足孩子。告訴孩子我理解你想讓小朋友看到自己擁有很多很好的,我也儘量在滿足你,這個月工資的大部分都給你買東西了,媽媽沒有買自己喜歡的衣服給你買了鞋子。媽媽抱歉還是沒能讓你是班級最好的,可是媽媽能力只有這些,你原諒媽媽好嗎?家長的盡力滿足和示弱求原諒往往都能感動孩子,再讓他多瞭解家庭情況,他也會慢慢體會家長的不容易。

    3.見世面,你值得最好的,但你要自己爭取。

    通過旅遊等多帶孩子見世面。奢侈遊,住行玩吃全方位享受體驗。體驗遊,感受生活體驗城市。旅友遊,阿里,稻城,辛苦,條件差,但感受自然。讓孩子自己直觀感受生活。

    多讀傳記,書裡看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怎麼做。

    告訴孩子,世界很美好,你也值得最好的,但是如何努力,怎麼爭取,看你自己的了!

    慾望攀比未必不好,追胡蘿蔔三的才有動力,慾望是刺激孩子努力最直接的方法。

    最可怕的是無慾也無求。我自己到大學對金錢都沒感覺,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只想找輕鬆不累的,少賺就少花吧,不累就行!這種是不是更怕?

  • 13 # 湯汶琪

    我以前看過一個視訊,一個小男孩跟媽媽說:“同學有個悠悠球,如果我考100分,你可以給我也買一個麼?”。她媽媽說:“你要是真的很喜歡,你不考100分,媽媽也會給你買,但是媽媽想知道,你想要這個悠悠球是因為你真的喜歡,還是因為你同學都有,所以你也想要。而且好好學習是為了可以讓自己以後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交換什麼的條件。”

    孩子都是有攀比心的,但是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正視和清晰這件事,好像要比我們做媽媽的單方面焦慮要來的有效得多。

    其實不得不說,阿迪的鞋子真的很好看,舒適度也真的很好,但是如果購買阿迪的鞋子,超出了家庭承擔的範圍,一定要跟孩子說,因為他是家庭的一員,要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在這裡我要說明,讓孩子瞭解家裡的經濟狀況和哭窮不是一會事,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怕孩子自卑”所以以為的去委屈全家,只為滿足孩子的慾望,最後孩子就真的成了空心孩子,對家裡不管不顧,其實這個過程,確實不全是孩子的錯。

    但是如果買一雙鞋子,不會對家裡有太大的影響,那就需要和孩子探討一個問題,讓孩子清晰自己要這雙鞋子的感受,究竟是攀比,還是單純的喜歡。喜歡是因為喜歡他的外觀,還是舒適度,其實孩子看上去很小,其實他們的感受是非常強烈和真實的。

    如果是喜歡,那就給孩子權利,讓他去挑選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帶著孩子去看其他牌子,讓孩子開闊眼界。

    如果是因為別人有,他也要有,那確實就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太多了,讓孩子思考和正視"攀比這件事情“。這個過程,不指責,不評判。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成中,一雙鞋子只是孩子成長當中的一個小插曲,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正視孩子成長當中出現的各種小狀況,不停的去進行自我成長。

    在孩子成長道路中,絕對不僅僅只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聰明的頭腦就足夠的,孩子還需要一顆靈動的心靈,不管孩子還是成人,能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內心去驅動行為的,而不僅僅是理智的思維。

  • 14 # 張小刺

    我肯定不會買。

    因為我沒錢!

    如果錢很多,買個名牌就像我們買個地攤貨一樣,那無所謂啊。如果不是,那就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去買名牌。

    而且,我覺得幼兒園的孩子應該沒有這種名牌啊什麼的概念吧,如果說有的話,肯定也是家長在買的時候說的,不然孩子怎麼知道你買的是什麼?

    也或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讓我不能理解幼兒園的孩子們就這樣攀比了?

    我兒子現在上幼兒園大班,今年就要上小學,從來沒有因為這種問題回家難為我。我也是非常感謝他了。

    我看他們小夥伴有很多有平衡車的,那天去小區廣場上玩,他倆同學在玩平衡車,然後問我兒子會不會玩,我兒子說不會。

    另外2個同學就在那笑他,倆人說,他不會玩平衡車,嘿嘿。

    我兒子的回答是,笑什麼笑,我就是不會玩呀,我不敢玩!

    當時我都想笑了,膽小也能如此理直氣壯!也是沒誰了。

    我想通過這一件小事來說明一下,其實攀比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家長教育出來的。

  • 15 # 秋楓聊育兒

    我認為, 你應該買給他。如果你瞭解小孩子的群體規則, 這個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在《教育的迷思》這本書裡, 講了一個主題,是關於孩子是如何融入社會的, 說的是, 在一個群體裡, 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同伴搞好關係, 而不是和成人搞好關係。 孩子們有孩子們自己的規則。這個規則的制定,遵循的是多數裁定原則。 多數裁定原則就是,當某人的行為與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的行為不一致的時候,這個人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

    瞭解了這個“多數裁定原則”後,是不是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在學校裡, 如果孩子們都穿的阿迪達斯鞋, 而你的孩子沒有,那他就會被大家嘲笑和排擠。 被嘲笑是孩子最痛苦的事。所以, 你的孩子肯定也需要有一雙阿迪達斯鞋。

    孩子所在的群體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比如,學校裡穿衣服、鞋子的風格, 留什麼髮型, 都有一定的規則,孩子們都要遵守。 如果不遵守, 輕者被嘲諷、 排擠, 重者被欺負、欺凌。所以,成為異類可不是一種美德。

    我們還能看到,在童年時候,性別差異非常重要,所以很多行為規則跟如何對待異性也有關。男孩子有男孩子的規則,女孩子有女孩子的規則,一旦越界,就會受到大家的無情嘲弄。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寧可冒著激怒老師的危險,也不願加入到異性的群體中。

    遵循多數裁定原則, 就是從裡到外都符合群體形成的規則,一旦不符合就會受到嘲笑和排擠, 這種感覺很痛苦, 這也是有些孩子不願意上學的一個原因。所以, 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觀察, 避免孩子成為眾矢之的。

    根據多數裁定原則,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學校的風氣,比如學風好不好啊,孩子喜不喜歡攀比啊等等等等。 以此來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回到你是否買阿迪克斯鞋這個給孩子這個問題上, 孩子都說了, 班裡的人(他指的應該是大多數)都穿這種鞋子, 而他自己沒有,他肯定覺很不爽。 這不是他想跟別人攀比,而是他想跟別人一致。 他首先要在表面上融入這個群體。

    所以,不但買鞋子,穿衣法、留什麼髮型等等, 都要儘量讓孩子和學校其他孩子保持一致。這是幫他融入群體,建立自信的第一步。男孩子的打扮就要像男孩子,女孩子的打扮就要像女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好,那麼他在學習好的圈子裡就會受尊重; 在學習差的圈子裡就會受排斥。如果孩子多次提出的要求都不符合你的想法的,那很有可能是你教育的理念跟這學校的不一樣,你可以考慮轉校了。 這當然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總之,孩子提出買阿迪達斯鞋是個合理要求, 應該幫他買。孩子的世界遵循多數裁定原則。 為了避免孩子成為“異類”, 應該儘量讓孩子與他所在的群體從內到外保持一致。

  • 16 # 果獅子

    我覺得針對這件事說說我的看法,如果是我家寶貝的幼兒園小朋友都穿阿迪的鞋子也要買,我第一時間會帶著孩子一起去商場或者品牌打折店,記住哦!一定是帶著孩子一起去!讓他感受商品的價值以及舒適度,可以給他買一雙鞋,購買鞋子的全程小朋友一定要知道,告訴他,因為你為了攀比而買了一雙其實本來不需要買的鞋子,所以,這個錢要在你日常的零花錢裡面扣除!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媽媽爸爸不是任何事情都無條件的滿足他。

    當他穿著鞋子去學校的時候,媽媽爸爸有時間最好和幼兒園當班老師聊一下,這種攀比行為是一個班的問題還是個別孩子的問題,還是說整個幼兒園都存在這個問題,讓老師充分引起重視!教育孩子們不要盲目攀比,當然了,還有最壞的一種,就是整個幼兒園的風氣就是這種攀比的風氣,當然,我認為這種情況即使有,也一定是極個別的幼兒園,如果是這樣的幼兒園,那麼寶媽還是給孩子轉園吧!如果整個幼兒園都攀比成風,那麼這個幼兒園的整體理念也一定是有問題的。

  • 17 # 睡醒的樹懶

    個人覺得買不買是看本質需不需要,不是買了這雙鞋所帶來的邊緣效應。

    教育小孩子呢,不能只從物質金錢上讓他感覺自卑或者自信,因為評判標準並不知外在這些物質啊。自卑或者自信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買不買一雙鞋戴不戴一串銀來衡量的啊。應該從小給他樹立正確的觀念,人與人生而不同,各有風華,所以才具有存在的意義,而相互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自會無謂的浪費自己的生命。也不要強行讓他忽略物質從而強行自信,這樣更會適得其反。作為家長呢,應該培養他一些好習慣、好性格或者是特長,這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的長處自然而然就會有自信了。尤其是在幼兒園,更不能從小就養成錯誤的價值觀。

    其次,長大之後的人們自卑的原因也很少是因為沒有穿很貴的名牌,更多的想的是,她氣質真好,什麼衣服穿了都出眾,不論價格;他能力好強,擁有好多機會;他性格真好,能結交很多朋友。而自己呢,可能會對比之下,萌生自卑。有時候會怪父母為什麼從小不讓我多學點技能,為什麼不讓我多讀些書,為什麼不培養我一些好習慣。

    所以,還是看長遠,畢竟要說生活的本質不是金錢物質,所以,這雙名牌鞋買不買還是看它能對我們起到什麼有益的價值,比如,我買了它是因為舒服,而不是用它掩蓋“自卑”。那也曲解了它的價值不是嗎?

  • 18 # 小巷深處幽

    我覺得家長不必這麼敏感。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東西的價值和孩子的喜好程度並不掛鉤。1000元的玩具比不上孩子在泥堆裡做蛋糕,這是非常正常的。

    鞋子也是一樣。孩子回來想要阿迪達斯的鞋,只要和孩子溝通清楚,買或者不買對孩子的自尊心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

    首先家長可以先問清楚他為什麼想要這雙鞋子:希望和好朋友穿一樣的鞋子。看到這雙鞋子特別好看,自己也想要這麼一雙好看的鞋子。等等。

    其次,家長可以先評估一下鞋的價格,是否在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可以承受,我覺得給孩子買一雙阿迪的鞋也無可厚非。更何況現在阿迪的鞋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貴。碰上打折的時候買,可能比很多不知名的品牌還要便宜。

    最後,如果這雙鞋顯著超出了家長願意支付的價格,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解釋清楚。我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父母的解釋的。

    比如,可以和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想和你的好朋友穿一樣的鞋子。那媽媽覺得我們可以先去商場轉一轉。如果200元錢能買下來呢,咱們就把它買下來。如果超過200元呢,我們就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你也喜歡的鞋子。你覺得怎麼樣呢?”

    或者可以和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這雙鞋子很好看,但是媽媽覺得稍微有點貴。我們一根棒棒糖1元錢,買了這雙鞋子我們就要少吃200根棒棒糖呢。咱們一起去逛一逛,看看能不能買到更漂亮的,你更喜歡的鞋子好不好?”

    一方面用類比的方式跟孩子講清楚鞋子的價值,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提出一個替代方案,讓孩子可以參與到家庭的決策之中。相信孩子能夠欣然接受家長的建議。

  • 19 # 安迪媽媽看大海

    首先,我想說一個我閨蜜的故事。

    閨蜜家庭條件其實不錯,媽媽是80年代的大學生,畢業以後當了一名中學教師。父親是地方單位的,收入穩定。

    也許是閨蜜媽媽從小吃過苦,所以就算工資收入挺不錯的,也在家中奉行節儉的作風。

    閨蜜說她從小就特別羨慕有的女同學穿得洋氣漂亮,天天換都不重樣,而自己的衣服就那麼幾件,款式還不時髦。

    閨蜜說母親給她灌輸的處處節儉,不要和人攀比的思想讓她曾經一度特別自卑,長大以後買東西只敢在超市裡下手,專賣店(類似以純,美特斯邦威)根本不敢進去,就連談戀愛她都不敢接受優秀帥氣一點的男生,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而戲劇的是,等閨蜜參加工作有自己的工資以後,特別喜歡買東西,款式一樣的體恤她竟然能每種顏色一樣一件,並且買了不穿,囤起來。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她說看著滿櫃子衣服她特別有安全感。

    第一,搞清楚為什麼孩子想要

    小孩子喜歡扎堆,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他也想要。比如,人家有個棒棒糖他想要,人家有個玩具小車他也想要,甚至人家有個不值錢的塑料口袋在手,他也想要。所以,很有可能在孩子眼裡,那雙阿迪的鞋就如同一根棒棒糖,只是想從眾。

    03暫未獲得

    如果孩子需要大人購買的那樣東西比較貴,大人也可以坦坦蕩蕩地告訴孩子,這個東西需要的錢比較多,我們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購買,但是這只是暫未獲得的,我們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攢錢,等攢夠了就可以買了。

    不要孩子形成“我永遠也買不起”的錯誤概念,反而可以培養孩子這個觀點:“這些只是暫未獲得,只要通過努力積極作為,牛奶會有,麵包也會有的!”

    其實有時候孩子的購物觀裡也藏著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作出合理的引導!

  • 20 # 小智姐姐愛英語

    題主提出的問題,可能困擾著很多家長,既怕自己的孩子有攀比心,又怕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對於題主提到的問題,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

    題主描述中,做為一名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對名牌的渴求應該不會有那麼強烈,畢竟孩子年齡比較小,不會對品牌那麼敏感。所以我們就要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可能我們的關注點與孩子不同。孩子可能是對其他同學鞋子的樣式感興趣或者想擁有一雙一樣的鞋子,孩子在乎的是鞋子本身,而不是品牌。所以我們別盲目的給孩子貼標籤,在孩子心裡可能根本就還沒有品牌的概念,也沒有攀比的心態,只是單純的喜歡或是也想擁有一雙,這和攀比是有本質區別的。

    告訴孩子自己的建議

    瞭解到孩子的真實目的後,家長就要有自己的決定了:是否滿足孩子的要求。個人建議,不論我們是否能夠滿足孩子的要求,都要把自己的理由告訴孩子。例如,如果真的認為孩子是因為攀比,那我們就告訴孩子不能買的原因,注意要從鞋子的舒適度、價效比等角度通俗的告訴孩子,並不是越貴越漂亮的鞋子就是最好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儘量避免對於品牌的強調,以免給孩子加深品牌印象。如果判斷孩子不是出於攀比心,而是單純的喜歡,決定給孩子買,也要告訴孩子買的理由,比如鞋子是真的適合他,或者作為某個節日的禮物提前送給他。總之,要讓孩子瞭解到家長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也要讓他理解這麼做的目的。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觀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談自卑可能還為時過早,但這個階段的確是孩子正確生活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做為家長,在生活中要多關心和尊重孩子,多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陪伴比物質給予更為重要。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攀比、自卑等心理還沒有那麼明確的意識,反倒是做為家長,要在生活中學會避免這些負面的心理的影響。家長先做到不被他人的生活影響,不因負面情緒而影響親子關係,給孩子創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融洽的生活環境,比什麼都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兩歲以內的孩子白天在家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