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內分泌科醫生趙玉立

    可以透過艾灸祛溼健脾,健脾祛溼可以透過艾灸來進行治療,艾灸的部位主要是以穴位為主,像關元穴,還有陰陵泉以及隱白穴、豐隆穴、三陰交穴、承山穴,這些都適合透過艾灸的方式來進行調治。對於刺激經絡,疏通經絡,健脾,而且使溼邪袪除都有很大意義。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溼氣重,在人體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痰溼、溼熱、寒溼,這些比較常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大多離不開健脾,理由如下。

    1、痰溼。脾胃為生痰之源,脾胃運化不良容易生溼化痰,調理好脾胃,杜絕痰溼的根源,有利於痰溼的去除;容易表現為胸悶、咳痰、煩躁、胃腸脹滿、四肢困重無力、消化不良;治療方如陳夏六君子丸。

    2、溼熱。胃腸溼熱,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飲食過多運化不良,因胃腸積聚,而導致的,透過健脾的方法促進胃腸的動力運化能力,或配合一定的排洩的藥物,幫助消除胃腸的積聚,有利於清熱;容易表現為消化功能差、噯氣、大便粘滯、口乾口苦煩躁、面板油膩等,治療方如健脾丸和保和丸。

    3、寒溼。寒溼兼雜,多因脾陽不足,溫通的作用不足,能導致寒溼停聚,透過溫陽的方法也能促進胃腸的動力,脾胃功能強壯,也有利陽氣的恢復,消除寒溼。容易表現為胃寒冷痛、大便溏瀉、四肢冰涼、怕冷;治療方如附子理中湯。

    以上的情況也可有兼雜,具體用方用藥需要根據症狀靈活辯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蘆薈對於我們護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