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金陵有點兒美

    古代作戰,朝代不同,戰爭方式也有不同。春秋戰爭講究禮儀,打仗也有打仗的禮儀,就像宋襄公拒絕半渡而擊楚軍一樣,非要等到楚軍過河後列好陣容,三鼓之後方才交戰。但部將卻覺得宋襄公迂腐,可見當時主流的作戰思想和方式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可以作為作戰模式轉變的一大節點,其他後代戰爭多半還是以主將交戰,直接交戰,伏擊戰等等方式為主要內容。

  • 2 # 雲隨風遠

    謝邀。從書本上描寫的看,不外乎是:一、排開陣勢,雙方的戰鼓擂鳴、呼喊挑戰;一方主將策騎突前挑戰,對方陣中也馳出一將前來應戰;雙方互通名號後,便縱馬捉對廝殺。若一方不幸戰敗或戰死,戰勝方則趁勢揮軍掩殺。二、兩軍排開陣勢,其中一方邀另一方前來破陣;一方往往會利用陣形的變化莫測,將前來破陣的一方,消滅在陣勢之中。反之,遇上剋星則大敗佈陣方;這兩種都是,當面鑼對面鼓的戰法。其它什麼利用天象、地形等的戰法,此處不作贅述了。

  • 3 # 七葉雜談

    古代的時間段跨度很長,需要分成階段去說。

    首先是原始社會。炎黃聯軍戰蚩尤是傳說中的大會戰。從傳說的描述看,是兩軍對陣,以陣法和多兵種協同作戰為主,其戰略意圖是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和靈魂人物讓對方臣服。但是這種戰法沒有正史可考,不排除後人的加工甚至杜撰。不過也從側面說明後續戰爭的兩種形態。

    接下來是三代夏商周,此時的戰多為禮戰,以擊敗對方,讓對方臣服為戰略目的,擊殺的人員並不很多。這和當時人口基數較少有很直接的關係。比如說牧野之戰,就是堂皇對陣。包括春秋時期宋襄公擊楚軍,不半渡而擊,也是出於這種戰略思維。

    再接下來以春秋為界,《孫子兵法》在理論上提出了“兵者,詭道也”的戰爭思維,餚之戰是典型的兵行詭道,開創了伏擊戰的先河。從這時起,戰爭的戰略意圖把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放在了首位(政治因素的案例不在此列)。隨後,這種戰略思維一直盛行到現在。

    這種殲滅戰得以實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騎兵的出現,高機動性的騎兵能夠實現大迂迴,大包抄,也實現了《孫子兵法》的以正合,以奇勝的觀點。

    受影視作品和演義小說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古代戰爭一開始就是鬥將(兩個武將單挑),其實,鬥將在古代的戰爭中並沒有那麼常見,更多的還是排兵佈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entOS與Ubuntu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