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拿古代科舉跟如今教育比較,其實二者除了都是考試,並無多少相似之處。
古代科舉是公務員考試,現代高考是學歷教育,兩者根本不同。不過,既然有人喜歡,作者就以清代為例,大體分析一下。
清代規定,讀書人想參加科舉入仕,必須先考童生,考上童生才能進一步考秀才,不能跨過童生,直接考秀才。
童生不分年齡大小,如果考不上秀才,只能一直當童生,考到白頭連個秀才都考不上的也不乏其人,這種人被稱為“老童生”。
童生相當於高中學歷,沒有高中學歷就不能考大學。同理,不是童生,就不能考秀才。
清代規定,讀書人考上秀才後,才能進入各級官辦學校,成為全日制在校生,故秀才又稱“生員”。秀才必須經過嚴格學習、考核,才能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這就好比大學本科畢業生,必須取得大學本科班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才能參加考研,考取碩士研究生。
清代官辦學校有府學、州學、縣學等。府學相當於985高校,州學相當於211高校,縣學相當於普通高校,雖然有重點非重點之分,但畢業後都是大學本科學歷。
秀才相當於大學本科,沒有本科學歷就不能考研。同理,不是秀才,就不能考舉人。
秀才參加各省組織的鄉試後,合格者即為舉人。秀才不是功名,舉人卻是功名,意味著可以入仕做官,只是舉人即便做官,也只能從最底層做起,還要等待出現職位空缺,參加吏部銓選後才能補缺,所以大多數舉人都要進一步參加會試,考取進士。
舉人相當於碩士研究生,沒有碩士學位就不能攻讀博士。同理,不是舉人,就不能考進士。
舉人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後,合格者即為進士。進士是最高階的功名,就好比博士是最高階的學位,一旦考中進士基本上前途無憂,只要不犯大錯誤,都能按部就班,逐級升遷。很多讀書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考取進士,最終只得以舉人出身入仕,處處遭人歧視。
進士相當於博士研究生,已經是最高階的學位,無法向上再考了。
很多人喜歡拿古代科舉跟如今教育比較,其實二者除了都是考試,並無多少相似之處。
古代科舉是公務員考試,現代高考是學歷教育,兩者根本不同。不過,既然有人喜歡,作者就以清代為例,大體分析一下。
童生,高中學歷清代規定,讀書人想參加科舉入仕,必須先考童生,考上童生才能進一步考秀才,不能跨過童生,直接考秀才。
童生不分年齡大小,如果考不上秀才,只能一直當童生,考到白頭連個秀才都考不上的也不乏其人,這種人被稱為“老童生”。
童生相當於高中學歷,沒有高中學歷就不能考大學。同理,不是童生,就不能考秀才。
秀才,大學本科清代規定,讀書人考上秀才後,才能進入各級官辦學校,成為全日制在校生,故秀才又稱“生員”。秀才必須經過嚴格學習、考核,才能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這就好比大學本科畢業生,必須取得大學本科班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才能參加考研,考取碩士研究生。
清代官辦學校有府學、州學、縣學等。府學相當於985高校,州學相當於211高校,縣學相當於普通高校,雖然有重點非重點之分,但畢業後都是大學本科學歷。
秀才相當於大學本科,沒有本科學歷就不能考研。同理,不是秀才,就不能考舉人。
舉人,碩士研究生秀才參加各省組織的鄉試後,合格者即為舉人。秀才不是功名,舉人卻是功名,意味著可以入仕做官,只是舉人即便做官,也只能從最底層做起,還要等待出現職位空缺,參加吏部銓選後才能補缺,所以大多數舉人都要進一步參加會試,考取進士。
舉人相當於碩士研究生,沒有碩士學位就不能攻讀博士。同理,不是舉人,就不能考進士。
進士,博士研究生舉人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後,合格者即為進士。進士是最高階的功名,就好比博士是最高階的學位,一旦考中進士基本上前途無憂,只要不犯大錯誤,都能按部就班,逐級升遷。很多讀書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考取進士,最終只得以舉人出身入仕,處處遭人歧視。
進士相當於博士研究生,已經是最高階的學位,無法向上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