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體:大地水準面所包圍的球形體,即地球的真實形狀。據衛星觀測,地球南北半球不對稱,北極凸出,南極凹進;中緯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進,形狀不規則。
康拉德面:地球大陸地殼內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之間的介面
莫霍面:地殼同地幔間的分介面。
古登堡面:在軟流層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其下為地震波低速帶、部分熔融層和厚度100公里的軟流圈。對岩石圈的認識,分歧很大,有人認為岩石圈與地 殼是同義詞,而與下部軟流圈即上地幔有區別,但岩石圈與上地幔系過渡關係而無明顯介面;有人認為 岩石圈至少應包括地殼和地幔上層。
軟流層:位於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o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佈的地內圈層。
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
磁傾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場總強度的向量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將一個具有水平軸的可旋轉磁針製做得內部質量完全均勻對稱,使其在磁遮蔽空間中自然地保持水平。觀測時使其水平軸與當地磁子午面垂直,這時磁針指北極N所指的方向即為地磁場總強度的向量方向,它與水平面的夾角即為當地的磁傾角。這種磁針稱為磁傾針。規定磁傾針的指北極N向下傾為正。一般結果是,北半球的磁傾角為正,南半球的磁傾角為負。將磁傾角為零的地點連結起來,此線稱為磁傾赤道,與地球赤道比較接近。
地球體:大地水準面所包圍的球形體,即地球的真實形狀。據衛星觀測,地球南北半球不對稱,北極凸出,南極凹進;中緯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進,形狀不規則。
康拉德面:地球大陸地殼內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之間的介面
莫霍面:地殼同地幔間的分介面。
古登堡面:在軟流層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其下為地震波低速帶、部分熔融層和厚度100公里的軟流圈。對岩石圈的認識,分歧很大,有人認為岩石圈與地 殼是同義詞,而與下部軟流圈即上地幔有區別,但岩石圈與上地幔系過渡關係而無明顯介面;有人認為 岩石圈至少應包括地殼和地幔上層。
軟流層:位於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o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佈的地內圈層。
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
磁傾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場總強度的向量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將一個具有水平軸的可旋轉磁針製做得內部質量完全均勻對稱,使其在磁遮蔽空間中自然地保持水平。觀測時使其水平軸與當地磁子午面垂直,這時磁針指北極N所指的方向即為地磁場總強度的向量方向,它與水平面的夾角即為當地的磁傾角。這種磁針稱為磁傾針。規定磁傾針的指北極N向下傾為正。一般結果是,北半球的磁傾角為正,南半球的磁傾角為負。將磁傾角為零的地點連結起來,此線稱為磁傾赤道,與地球赤道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