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了一藝術
-
2 # 老安95369
根據拍攝需要,大三元都能用的上,量(題)材(確)定焦。拍風光,根據場地,三個鏡頭中選一個適合的;拍新聞,近距用廣角、中焦,不能近距,就要用長焦了;拍體育,不可能太近,肯定用長焦;拍花草,廣角、長焦用的多........我認為大三元鏡頭,各有所長。揚長避短,發揮作用![贊]
-
3 # 使用者拍拍G
所謂大三元鏡頭,三個焦段不重複,不存在雞肋,除非你只用定焦,在原廠中也算是變焦高階鏡頭了,主要看你怎樣用和拍攝什麼,沒有想象力和技術,再好的鏡頭也不能拍出好作品。我一般喜歡用24焦距以上焦段拍,少用超廣。晚上換一個定焦大光圈。
-
4 # 相忘於江湖7555
2470雖焦段平庸,透視效果和焦外不突出,但用的最多,平時幹活拍攝活動最好用的就是它,外出旅遊如果只帶大三元之一的話非2470莫屬。
70200,攝影愛好者最愛鏡頭之一,畫質一流,壓縮空間的透視效果以及不錯的焦外,無論拍人拍景拍物都表現優異。
-
5 # 洛陽艾農
就我所用的尼康單反相機來說,大三元嚴絲合縫又不互相重疊,14—24、24—70、70—200,這三隻鏡頭不存在雞肋,互為補充,可以應付絕大部分體裁的拍攝。尤其是24—70是用的最多的鏡頭。新聞、紀實、風光、街拍都是利器。14—24雖說用的較少,關鍵時刻舍它其誰?比如拍攝範圍狹窄的場面,一些大場面,以及拍攝星空、星軌沒有它真不行。
下邊圖片皆為24—70所拍攝
-
6 # 吃貨愛攝影
說實話,大三元里沒有雞肋的鏡頭。如果換個問法,三隻裡只能擁有兩隻,我會捨棄2470。1635,70200,50定就可以了。
-
7 # 魯南人家1
3只大三元,應該沒雞肋,用途不同,經過多年的老師們的應用,總結沉澱出來的好鏡頭,不要糾結,其實一個小痰盂50/1.8也能出大片,幾十萬攝影的裝置也有吃灰的。
裝置和技術都要掌握好才是硬道理。
-
8 # 暮雨三月
三支鏡頭都很好,要在三支選一個,那就是16-35,為啥?拍星空不夠廣,拍風景大光圈沒有必要,拍人文?加上變焦範圍小,鏡頭要做好,大的不能超過初設的三倍。相機有60d,5d4,鏡頭大三元只有24-70,小三元有24-105,16-35f4,70-200f4,適馬12-24,定焦50f1.8,蔡司35f2.4,50f1.4,55f2,不要過於迷戀德味,以前出門帶11-24,24-105,現在出門16-35,24-105,要是去蘇州園林之類城市旅遊12-24必帶,稍微空曠的就不拿了,拍不好畸形大,不好駕馭。70-200一般都是去公園拍孩子和老婆。現在正考慮20-700選f4二代還是f2.8三代,f4出門還能拿,f2.8只能臥家裡。
-
9 # 多肉夢想
器材黨你們知道麼?有些器材黨學攝影聽說什麼相機貴就買回來以為能拍出大片,背出門很有氣勢,但連相機功能都沒明白,走到哪裡按下自動拍完就走,哪有什麼美感,不如買個手機還方便呢。真正的攝影是一門認真的藝術,要有耐心和恆心才能小有成就。
-
10 # 楊軍傳媒
我一隻大三圓的頭也沒有,還不是一樣拍照。攝影,是門藝術,並不是你有了好的器材就能拍出好的片子,那只是個工具,器材後面的大腦才是最主要的。發幾張手機拍的圖
-
11 # 呼倫貝爾谷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大三元鏡頭指的就是恆定F2.8最大光圈的三隻變焦鏡頭的總稱。這三隻鏡頭一隻是負責超廣角、一隻負責標準變焦,一隻負責長焦,三者加起來可以覆蓋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200mm,尼康是14-200mm,賓得是15-200mm),因此,就被稱為“大三元”。同時,只有最高檔次的恆定光圈鏡頭,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佳能大三元
超廣角:佳能 EF 16-35mm f/2.8L III USM
標準:佳能 EF 24-70mm f/2.8L II USM
長焦: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尼康大三元
超廣角:尼康 AF-S 14-24mm f/2.8G ED
標準:尼康 AF-S 24-70mm f/2.8E ED VR
-
12 # 車光熠然
你的問題就像在問餓了該吃什麼一樣,餓了就要吃飯,吃什麼也是飯,這三支鏡頭既然被稱作大三元,那就是每一元都是好玩意。
在鏡頭這個世界裡,貴和便宜籠統的劃分就是出片畫質顏色的區別,至於清晰度倒沒有明顯的區別,在貴鏡頭裡又分為好多種型別,為什麼貴,是因為使用的目的劃分的更細節化,即每個鏡頭都屬於在某個領域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只專注於在某一個環境裡能夠將拍出的片子達到你想要期待的結果,這是鏡頭為什麼貴的道理。
三元是介於很貴和很便宜的鏡頭之間的鏡頭,首先他擁有2.8的恆定光圈,其次他有很好的畫質,再其次他有更快的對焦系統。為什麼他叫三元,他具備了便宜鏡頭的焦段和貴鏡頭的成像,三元中的每一元都具備一定的焦段,這也是為什麼攝影愛好者追求他的原因。
說通俗點,三元里的任何一元都可以充當掛機頭,雖然沒有定焦頭拍的畫質更好,但是喜歡用定焦頭掛機的不多,但是如果用18至105,3.5至5.6的頭去掛機,你也不可能拍出很好看的片子。
三元涵蓋了廣角,中焦,遠焦,每一個焦段都適合不同的應用場景,所以說沒有哪個三元不好,只是你需要哪個就買哪個,比如你經常拍攝的環境適用14至24,你卻買了70至200,你能說70200不好嗎?當然不能,只能說70200不適合你,我這樣說你懂了嗎?
-
13 # 牛股鼻釘
16-35mm,為廣角鏡頭,適合拍風景人文人像幾乎都可以。此焦段特點,視野大,景深大,透視強,近大遠小。非常適合大場面自然風光的拍攝,畫面會視野開闊、氣勢磅礴,非常具有震撼力,是風光大片人的殺手鐗武器。但是因為是廣角,畸變大,容易把物體拍變形。
24-70mm,屬於標準焦段,此焦段是日常最常使用的焦段,可以說,24-70mm鏡頭可以應付90%的場景拍攝了,也是賣的最多的一個鏡頭,使用最多的焦段,這就是真正幹活用的焦段。
70-200mm,屬於長焦鏡頭,此焦段使用拍特寫,遠景。因為焦距長,虛化強,很多人買此鏡頭拍人像,就為了虛化,因為是長焦,會有壓縮畸變,這個焦段是三大元中最垃圾的焦段。原因如下:
1,焦距長,對快門速度要求高,拍片子容易糊,為了拍照片,還得扛著三腳架到處跑,而且很多場合也不可能等你把三腳架架好了給你拍,特別是人文。
2,焦距長,限制使用範圍,很多地方簡直沒法拍,比如室內,人多的地方,鏡頭裡只能看到別人的耳朵,或你拍一棟樓,結果只能看到一個窗戶,你咋拍?
3,壓縮畸變,雖然虛化漂亮,但是,照片沒有立體感,人文的臉都被壓平了,耳朵和嘴巴在一個平面上,照片不真實。
所以,70-200是最沒用的一個大三元!
-
14 # 孑生
我覺得24-70/2.8吧。
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機器升級到全畫幅時都喜歡把鏡頭往大三元靠齊,當然這種想法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在大三元中找一隻比較雞肋的鏡頭,我覺得是24-70/2.8這支吧。
很多在全副配置上第一支鏡頭就會選擇這一支鏡頭,焦距覆蓋標準廣角到中焦,對於一般的風景和人像拍攝都沒問題。但是我推薦幾種配法,希望適合你。
1,全幅+14mm定焦+50定焦+70-200,這種配法適合專業攝影創作者,要求攝影師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理論實踐基礎,使用定焦鏡頭不光需要對光圈有一個良好的認識,還需要對構圖和後期裁剪都有一個好的掌握,當然定焦的畫質是毋庸置疑的。
2,全幅+16-35/2.8+50mm定焦/85定焦+70-200/2.8,這種既兼顧變焦也讓定焦有良好的發揮,這種配置適合相機全幅升級的朋友,本身之前的半幅機器對攝影已經有良好的理解和掌握了,那麼升級全副的時候完全可以忽略中焦,用一直定焦代替。
3,全幅+14mm定焦/24mm定焦+35mm定焦+50/85mm定焦+70-200/2.8。這種比較燒錢,用35mm定焦做掛機鏡頭,無論街拍還是旅拍,都可以一鏡搞定,特殊拍攝換其他鏡頭。
-
15 # 山間遊影視音
我常用16-35-2.8和70-200-2.8就夠用了。大三元鏡頭沒有雞肋可言。如果只用其中一個鏡頭那24-70-2.8是最好的選擇。
-
16 # 大夢敦煌2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真正意義的大三元指的是:14-24/2.8,24-70/2.8,70-200/2.8。有人把16-35/2.8歸為大三元是不對的。這三隻鏡頭無縫隙地涵蓋了超廣角到中長焦的全部焦段,也是絕大部分人常用的焦段,因此被很多人喜歡。三支頭都非常好,關鍵在於用途,所以說不存在雞肋這一說。就我個人而言沒有14-24,以前常用24-70掛機,現在掛機的是70-200。
-
17 # 偶爾修圖
這三支鏡頭都各有優勢,拍室內會議,活動,必須24-70,環境,合影,發言特寫,全部包括。出去採風其他兩支,可以不用24-70。這就是看用途。沒有一個是雞肋的。
-
18 # 張求實(臨風沐雨)
大三元中哪個頭都不能稱為雞肋,用好了都是非常好的力氣。
也許有人覺得24-70可以被忽略,其實它是一隻非常不錯的工作頭。用好了非常得心應手。
回覆列表
2470
廣又不夠廣,長又不夠長,粗又不夠粗,扔了吧,雞肋骨
萬般皆下品,唯有手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