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靈毓秀業有成

    目前看,氛圍還沒到,孩子的自控力沒有練就,就像小樹,得有人照料,等長成大樹了就能自己適應環境了。但將來一定會對老師的依賴越來越少的。

    首先,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將接近一個奇異點,人類創造的人工智慧機器的力量將會超越我們的大腦,如何在人工智慧中注入人類角色,將人從手段、工具中解放出來並自由自在發展是個挑戰。

    其次,未來載體會發生變化。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師很容易被取代,人最寶貴的是品德、修養、預判和情感等。再次,教育理論方法會發生變化。現在分蛋糕的人多,做蛋糕的人也多,但是如何把蛋糕做得營養的人少,如何讓教育朝著更科學的方向發展,要發揮資訊化的作用。

    “如果說1.0時代的資訊化是‘三通兩平臺’,那麼2.0時代的資訊化就是‘三全兩高一大’: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提高資訊化應用水平、提高師生資訊素養;建設一個‘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 2 # 煩惱如歌

    關於所提問題,確實是一大新課題,很難作出較完滿的判斷。

    進入2.0時代,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的5G+AI所具有的高速率、高密度和低時延,在智慧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影象、遺傳程式設計、自動程式設計、航天應用、大資料儲存管理等複雜和規模龐大的高科技領域,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跨越騰飛,確實給諸如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遠端醫療、互聯電網、智慧物流示範園區等新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使其它傳統產業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

    但教育作為一項“生產產品”為人的事業,其又有著自身與其它行業不同的差異性。作為產品的人,教育對其的生產流程(教學與學習活動)包括著知識技能傳授、思想道德培養兩大部份,前者可以通過當代高科技實施達標,而後者卻難於單純依賴技術手段獨立完成。

    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身體、心理、智慧結構特徵,而且這一切又隨著不同的年齡段及其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環境等外部條件差異適時發生著變化。所有這些都無法用一套既定的程式資料來實施操控,教育生產的是具有個性的社會人,而非整齊劃一的標準產品。

    基於上述原因,教育無法完全依靠5G+AⅠ模式由線上教學平臺完成,圍牆模式的教學和學習仍將繼續。

    以上屬個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會導致MySQL主從複製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