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門網

    能取代,但是不能完全取代,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是這樣。

    為什麼說能取代?因為單從“使用”的角度來看,耳機確實能在某些方面能取代音箱,在移動裝置近乎普及的當下,可以說使用者的需求量決定了它要取代音箱,這也算是大勢所趨。從原理上說,耳機和音箱最終都是在耳蝸處形成神經衝動,通俗的講就是它們都是把聲音資訊傳遞給人耳。

    對於耳機的聲場還原和重建問題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其實在十幾年前用耳機來虛擬聲場的技術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到了近兩年這項技術又變得更加成熟,無論是在消費領域還是在專業領域,相關的技術都在變著花樣的往外出。

    耳機模擬音箱和真實音樂主要是靠演算法或者錄音+演算法來實現的,和耳放解碼器沒啥必然關係。所以,透過一副好耳機來重建聲場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且它也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那為什麼又說它不能完全取代呢?因為從“實用”角度來說的話是非常困難的,一副好的耳機它能輕易的為某個特定使用者還原在某個特定場景中的特定位置上的特定聲音,但是它卻很難還原在某個場景中的所有位置上的所有聲音。

    比如測試室內聽音效果,就必須使用音箱作為訊號源,因為音箱放出的聲音經過室內牆面或物體會發生反彈,同時也會帶上實驗室房間本身的room acoustic函式,而這些都是耳機不具備的因素。

    另外,從感官層面也能得出耳機無法完全取代音箱。在很多的時候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感受音訊的重要途徑,尤其是低頻。低頻音更容易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共鳴,人們不僅用耳朵來聽低頻音,還能用全身心感受到低音。

    比如面板、肌肉、骨骼以及人體內的腔體(如顱腔、胸腔、腹腔等)都能傳導並感受聲音,尤其是人體器官的固有振動頻率大多在200HZ以下。因此當低頻聲音產生時,人體的一些部位會在某些頻率上產生共振,儘管這種共振幅度非常小,但人們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而這種體驗,絕非是耳機那孱弱的單元所能還原的。

    所以說只有腦放才能取代音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舌尖上的美食夢五柳居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