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檸乖乖2019
-
2 # 貝吉塔子哥
馬燈是因為騎馬夜行時能掛在馬身上,而因此而得名。
美國西部馬仔置於馬鞍側面的,在清末民國傳入中國時才廣泛使用。
馬燈介紹:
馬燈,一種可以手提的、能防風雨的煤油燈。沿海地區大部分用於船上,也有‘船燈’的叫法,尤其是有風有雨的天氣,它更是漁夫的照明利器。
馬燈以煤油作燈油,再配上一根燈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風將燈吹滅,夜行時可掛在馬身上,在上世紀70年代用得最為廣泛。
如今,馬燈以煤油為燃料的歷史已經慢慢的被改寫,現代led的發展,是其有了新的光源,傳統的外形,配上現代的光源,仍然讓其為喜歡野營的夜行人照亮了道路。
馬燈”是長江中下游一帶,在元宵燈節期間民間驅除疫鬼的儺祭活動。其淵源可追溯至《詩經》所記載的“禡祭”,即出師前祈禱勝利的“出師祭”。
南陵縣的馬燈種類繁多,一般用竹蔑紮成馬頭、馬身,外蒙布;“馬頸”長約1米用綢子製成,內塞棉花;竹馬的前後點燈製成“馬燈”。表演時,竹馬拴掛於燈手腰間,馬頸別在腰上,一手拎馬頭另一手執刀槍,著近似戲裝的繡花馬燈服,但要使較長的後裾蓋住竹馬的尾部。
馬燈表演者需17或19人,一般是未婚青年男子.奎湖後羅村一帶的馬燈表演形式,多以列陣、演武為主。所扮人物為“三國演義”與“楊家將”故事中的英雄,尤以“關公”為主。關公在驅儺中將進入村民家,揮舞青龍刀進行“掃堂”除穢活動。演出中燈手不得開口說話,他們所表演的走馬列陣有“八盞燈”、“雙破蔑”、“龍蝦戲水”、“梅花五瓣”;舞蹈形態有“四馬親嘴”、“八馬親嘴”、“十六馬親嘴”、“烏龍盤錦”等。表演時,在鑼鼓的配合下,只見場上燈手們飛馬揚鞭,沙塵起處,刀槍撞擊,錦旗飛揚。雖只是民間鄉場的社戲,但也煞是好看、壯觀 .
表演中最為精彩的,要算是充分表現槍棍技藝與武術功底的趙子龍“跑單馬”,和上場人多,並有故事情節的“五馬破曹”。
在馬燈表演中,還有八個10歲左右的孩子穿插伴舞,稱“八家雲”。他們在開場鑼鼓後,手拿為天兵天將造勢的“雲朵” 在場上的走陣中先後組成“人口平安”、“天下太平”等字形,別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