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sswanzyr

    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在該處他的提升商數為零。

    直至有一天,他被晉升到某個高層次的職務以後,能力不再繼續提高,業績不能繼續改善,甚至不符合職務的要求,工作表現在職務要求“水平以下”,即彼得所謂的“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階層”。出現這種情況時,對個人來說,失去了繼續晉升的機會,對組織來說,則會引起效率滑坡。

    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僱員工,再次獲得暫時的高效率,然後是另一次逐漸歸於無效率。

    彼得現象的影響:層級組織學

    “層級組織”(hierarchy)一詞起初用於形容教會的階級制度。現在該詞的意義已經延伸,包括任何具有等級制度的組織。

    儘管“層級組織學(hierarchiology)”是一門社會科學,也只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然而它卻能普遍應用於公共或私人企業的管理上。

    彼得原理被認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聯絡的。

    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

    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帕金森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鍋店管理人員管理制度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