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共體是歐盟前身,歐盟比起歐共體來更加緊密團結,已近乎於一個國家。
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署了《巴黎條約》),
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羅馬條約》)。
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
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又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統稱“歐洲共同體”。
1967年7月1日,《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誕生。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
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成為歐共體第十個成員國。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
1993年11月1日,根據內外發展的需要,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十國正式簽署加入歐盟協議。
2004年5月1日,十個新成員國正式加入歐盟。
2004年10月,歐盟25國首腦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這是歐盟的首部憲法條約,旨在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程序的順利發展。
2005年,法國和荷蘭先後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
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
2007年6月,參加歐盟峰會的27國首腦在布魯塞爾就替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新條約草案達成協議。 2007年10月18日,歐盟27個成員國的首腦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條約》的文字內容達成共識。
2009年10月2日,愛爾蘭舉行的全民公投通過了《里斯本條約》,清除歐洲一體化最大障礙。
歐共體是歐盟前身,歐盟比起歐共體來更加緊密團結,已近乎於一個國家。
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署了《巴黎條約》),
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羅馬條約》)。
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
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又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統稱“歐洲共同體”。
1967年7月1日,《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誕生。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
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成為歐共體第十個成員國。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
1993年11月1日,根據內外發展的需要,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十國正式簽署加入歐盟協議。
2004年5月1日,十個新成員國正式加入歐盟。
2004年10月,歐盟25國首腦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這是歐盟的首部憲法條約,旨在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程序的順利發展。
2005年,法國和荷蘭先後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
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
2007年6月,參加歐盟峰會的27國首腦在布魯塞爾就替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新條約草案達成協議。 2007年10月18日,歐盟27個成員國的首腦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條約》的文字內容達成共識。
2009年10月2日,愛爾蘭舉行的全民公投通過了《里斯本條約》,清除歐洲一體化最大障礙。